首页 理论教育 挣脱烦恼,修持中国茶道思想

挣脱烦恼,修持中国茶道思想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挣脱贪嗔痴三毒烦恼,则能对治习气。中国茶道亦包含有对治习气的修持思想。茶道因为严格的礼法而让人有据可循,不致放逸,也能修身养性。赏具、洗壶、冲泡、封壶、分杯、分壶、奉茶、闻香、品茗,都是茶道需要遵循的程序。在茶道的过程中,可以平心静气,没有贪恋之境只有朴素的茶水在眼前。可见,茶道和坐禅也有相通之处,二者都是在静中寻找生命的实相,对治习气、断除烦恼。

挣脱烦恼,修持中国茶道思想

菩萨本生鬘论》卷十有言:

有学相状烦恼止息,无学圣人根随永断,四种瀑流习气仍在,世间有情无明所覆,根本系缚恣情放逸,自在有力无慈忍行,缠盖难出瀑流相续,福乐果报联绵如是。[1]

人若不修行,则习气仍然存在。因为世间人被无明诸烦恼所系缚,因此会跟随自己的性情放逸放纵。难行慈悲之事,烦恼如瀑布一样奔流不息,人的福乐果报也连绵如此。挣脱贪嗔痴三毒烦恼,则能对治习气。

中国茶道亦包含有对治习气的修持思想。人因为有种种习气,被自己的习气所障碍,而没有办法解决烦恼,身心放逸。茶道恰恰有固定的程序,让人在品鉴茶的过程中体会到美感。茶道因为严格的礼法而让人有据可循,不致放逸,也能修身养性。在沏茶、闻茶、饮茶的过程中让身心放松,念头集中到一处。如此一来可以洗去尘劳,对治习气。赏具、洗壶、冲泡、封壶、分杯、分壶、奉茶、闻香、品茗,都是茶道需要遵循的程序。在一系列程序中可以怡情悦志。

赏具,指的是观赏喝茶的器具,如茶壶、杯具等。虽然陶瓷精美,但不应被外相所迷,不应执着于外在之象。过于追求茶具之精美,容易舍本求末而失去品茶之真意。对治习气,需要善于用心,不能太过执着。因为器具精美而生喜爱之心,则会想要拥有外物,导致身心不安。若能平常心对待盛茶器具,不起分别,则生净念洗壶,将沸水浇灌到茶壶和茶杯上,又迅速将水倒出,起到清洁茶具、给茶具升温的功效。

洗壶,就是清洗茶具,也是清洗习气尘垢。平时说消除烦恼,清洁内心也只是口头上说说,而在忙碌中是没有实际实行的可能。在茶道的过程中,可以平心静气,没有贪恋之境只有朴素的茶水在眼前。于是可以让心安定下来,不随外境而转。

冲泡,是将沸水再次倒入壶中,倒水时,壶嘴需要上下“点头”三次,代表着向客人问候致敬。以众生之习气,皆是能看见“我”,而看不见“人”。人平时想的也是如何对自己有利,而不会顾虑到他人。若了解佛性平等,则生起自利利他之心。茶道不是自己一个人的事,是主客之间的互动交流,也是自我与他人的沟通。只不过沟通的方式不是用语言文字,而是将感情都融入茶道礼仪的动作之中。(www.xing528.com)

封壶,就是盖上壶盖后,再用沸水浇灌整个壶身;分杯,则是将茶杯分组放在茶盘上;分壶,指的是给闻香杯中斟入茶汤,不可过满。这些都是品茶前的预备工作。

前期预备工作准备完毕后,就是品茶的时间了。首先是奉茶,即将茶端给客人。客人接过茶后不能马上饮用,需要轻嗅杯中的余香,此过程称为闻香。最后才是品茗,可以小口慢慢饮下茶水,品尝其中滋味。正因为前期准备得久,心逐渐从浮躁安静下来,因此最后品尝到茶的时候会因为期待而倍加珍惜。念头汇聚一处,心念不会向外驰骋,久久自会纯洁没有杂念。

《万善同归集》卷二云:“明知真是俗真,俗是真俗;执即尘劳,通为佛事。入法性三昧,无一法可嫌;证无边定门,无一法可弃。胜负既失,取舍全乖;不可障他菩提,灭自善本。又纵了非身,深穷实相,不滞心境,决定无疑。虽知一切有为,犹如空中鸟迹,尚须地地观练对治,习气非无。”[2]

由此可知佛家对治习气,需要在心境上下功夫,不滞留于心,需要仔细深究般若实相。执着心生起,则有尘劳烦恼;通达则是佛家所倡导的。人也需要按照各自的本分行事,不应妄求。可见,茶道和坐禅也有相通之处,二者都是在静中寻找生命的实相,对治习气、断除烦恼。

佛家认为没有断除烦恼的就是凡夫,断除烦恼业的则是圣人。凡夫都会各有烦恼和习气。若想对治烦恼,则需要在平时提前下功夫。这样当遇到紧急情况时则能从容面对不致仓皇失措。平时也需要反躬自省,言语行为处处谨慎。茶道中持恭谨的态度也是佛家思想的体现。印光法师有言:“学道之人,道念重一分,则凡情轻一分,此必然之势也。然未断惑之人,常需努力。若一放纵,旧病定至复发。见思惑断尽者,才好任运腾骧,无须制束摄持也。”[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