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经济、政治环境的变化,养老保险制度在国际范围内进行了几次重要的变迁改革,我国统账结合的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在新中国成立后也逐渐发展成熟起来,制度本身的目的就是希望在缴费比例相对稳定的情况下,充分发挥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各自的比较优势,但是在多年的运行中还是出现了一系列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严重制约了我国基本养老保险制度的进一步发展,因此对其下一步改革方向的研究尤为重要。结合国际经验和我国的现实国情,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改革应该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向:
1.对统筹账户和个人账户进行合理的功能定位
养老保险制度改革必须与其所处的经济社会环境相适应,我国目前的经济发展水平虽然较新中国成立初期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是我国在国际上依然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由于我国人口基数较大,再加上几十年的计划生育政策的实施,我国人口老龄化程度加深,对我国经济和养老保障制度的可持续发展带来了不利的影响。我国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属于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其社会统筹账户以现收现付的方式提供基本养老金,个人账户以基金制的方式提供个人账户养老金。这种制度设置的目的是既要发挥社会养老保险的再分配功能,体现国家的主体作用,又要调动个人的缴费积极性,突出个人的责任感。在当前经济发展速度放缓和人口老龄化的共同作用下,账户资金的分割使用使统筹账户支付难以为继,个人账户持续空账运行,财政补贴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所以在今后的制度改革中要适当限制现收现付统筹账户的规模,降低基本养老金在养老金总额中的比重。将基本养老金合理定位于保障型,即为参保人员提供最基本的养老保障,致力于减少老年贫困,保障老年人的基本生活。鼓励个人账户养老金的发展,加强个人账户的支柱责任,实现精算平衡,保证个人账户的财务可持续性。
2.突出多缴多得的有效激励机制
在养老金支付压力增大和老龄化影响的前提下,充分发挥部分基金制个人账户的作用,就要求建立缴费与收益挂钩的养老保险制度,落实多缴多得的激励约束机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需要适当扩大个人账户规模,当前制度下的统筹账户与个人账户的资金比例约为20:8,在降低现收现付制统筹账户规模的基础上,适当扩大个人账户规模,可以提高个人账户养老金在养老金总额中的比重,提高参保人对个人账户的重视程度,进而激励其缴费积极性,保障账户资金的充足。其次,要将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与缴费额度和缴费年限紧密联系,缴费额越高,时间越长,个人账户养老金待遇在保险精算基础上就应该越高,使参保人不再将个人账户缴费视作纯粹的税收,充分调动起缴费积极性,同时这也有益于扩大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覆盖面。
3.合理有效地消化改革成本(www.xing528.com)
1997年统账结合的部分积累制养老保险制度的设立是我国在养老保险基本制度上的一次改革创新,它的目的和初衷都是符合我国当时国情的,但是对制度的改革成本问题没有做精确的研究分析,使得改革成本成为20年来统账结合制养老保险难以甩掉的包袱,使制度改革的成效大打折扣,同时也浪费了巨大的物质资源和人力资源。所以,在今后的发展完善中,一定要充分考虑改革成本如何负担消化的问题,要运用科学有效的计算方法对改革成本进行精确的评估预测,并制定出合理的应对方案。
4.充分发挥政府的政策调控作用
能够适应经济、社会环境变化的养老保险制度需要在细节上进行合理评估和设置。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各种政策变量如缴费率、替代率、退休年龄、相关系数的设置和调整,都对经济、社会的各个方面有着重要的影响。如何正确评估、设置以及调整政策变量使养老保险制度更加有效合理地服务于整个经济体制,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大事,也是体现国家政府调控能力的重要方面,所以政府应该对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各种政策变量的设置、调整进行科学合理的研究评估。
5.继续完善多层次的养老保障体系
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不平衡:城乡不平衡、地区不平衡、行业不平衡、政策不平衡、人口不平衡等,所以反映在养老保险制度上,也要采取多层次、多维度的保障体系,以满足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等不同参保人的不同需求。我国除了企业职工养老保险作为基本保障外,还有企业年金作为第二支柱,个人储蓄商业保险作为私人补充,这也符合国际发展趋势,应该继续倡导发展下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