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忠臣书谏君王,陈述意见的最佳方式

古代忠臣书谏君王,陈述意见的最佳方式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书谏,通常又称谏书,即臣子向君王进谏的奏章、奏折。它是以书面语言上疏君王,指出过失。 谏书草稿,古代称作谏草。 对于不易面谏君王,或不便言谏的臣子来说,书谏成了他们陈述意见的最佳方式。在狱中邹阳写下《狱中上梁王书》,劝谏孝王澄清吏治,昭雪冤情。魏征作书谏《谏太宗十思疏》,指出人君必须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要做到“十思”,才能“垂拱而治”。

古代忠臣书谏君王,陈述意见的最佳方式

   书谏,通常又称谏书,即臣子向君王进谏的奏章、奏折。它是以书面语言上疏君王,指出过失。

   谏书草稿,古代称作谏草。唐代杜甫《草堂诗笺》中就有: “避人焚谏草”之句。

   对于不易面谏君王,或不便言谏的臣子来说,书谏成了他们陈述意见的最佳方式。

   如果说,言谏的特色在于通俗、活泼、亲切、自然,有生活气息,那么,书谏的魅力来自文雅、郑重、含蓄和逻辑严密。

   楚怀王不分奸邪与忠良,在内被宠妾郑袖所迷惑;在外受狡黠的策士张仪所欺骗,疏离忠心耿耿的屈原,信任进谗言、施诡计的奸臣上官大夫和他的小儿子令尹子兰。屈原在《离骚》中,一方面颂扬尧舜二帝的开明政治,另一方面又提到听信谗言的桀、纣等人的败亡,希望楚怀王能醒悟,重新走上远小人近君子的正道。

   公元237年,秦王赢政发觉替秦国兴修灌溉渠的韩国水工郑国,是韩国派遣来的间细,他的任务就是通过修渠来消耗秦国的国力,不能对韩国用兵。于是秦王接受宗室大臣的建议,下令逐客。李斯是楚国人,当时已为客卿,也在被逐之列。在勒令出境的途中写下了《谏逐客书》。

   李斯在书谏中指出对客要作分析,不能采用“非秦者去,为客者逐”的政策,一概排斥。在用工问题上只有“问可否”、 “论曲直”,实行“地无四方,民无异国”,“王者不却众庶”的原则,才能完成“跨海内,制诸侯”,统一天下的大业。秦王采纳了他的建言,撤销了逐客令,拜李斯为廷尉。

   武帝喜欢打猎,常常亲自骑马驾车驰逐野兽司马相如写了《谏猎疏》奏章,指出“祸固多藏于隐微,而发于人之所忽”,规劝武帝不要亲自去打猎,以免发生危险。

   汉景帝时吴王刘濞部下邹阳,后来投奔梁孝王刘武。起初不受器重,被孝王近臣羊胜、公孙之危所谗毁,因而入狱。在狱中邹阳写下《狱中上梁王书》,劝谏孝王澄清吏治,昭雪冤情。

   西汉宣帝刘询刚即位时,代理廷尉史路温舒上书陈说崇尚德政、宽缓刑罚的道理。(www.xing528.com)

   公元前三年,谏议大夫鲍宣向汉哀帝上书指出:现在民有七亡而无一得,有七死而一生。“七亡”是:水灾旱灾不断;捐款加重;贪官污吏勒索;豪强欺压;徭役不顾农忙;外敌侵入;盗贼抢劫。“七死”是:酷吏残杀百姓死;监狱折磨囚犯死;官府逼得好人死;强盗图财害命死;怒仇相报残杀死;荒年无食挨饿死;瘟疫泛滥生病死。鲍宣在上书中说:“百姓面临七亡七死之难,作为天下父母的皇帝,怎么能见死不救呢?”可是昏庸的汉哀帝只顾恣意酒色,穷极奢丽,哪里管老百姓的死活呢!不久,鲍宣因得罪丞相孔光,被发配充军异地。

   汉和帝喜食岭南的生龙眼、鲜荔枝等鲜果。当时从岭南到洛阳有好几千里路,新鲜水果很容易发霉变坏。过去,为了把这些新鲜水果完好地运到京城,各级官府必须十里设一站,五里设一亭,每一站必须有人骑着快马在那儿等候,每一亭必须有嘹望的人,前一匹马跑到,立即接过来飞快地送往下一个站和亭。这样,一个接一个,就像接力赛一般,日夜不停地互相传送。汉和帝亲政后,临武县(今湖南宜章县西)的长官唐羌上书给汉和帝说:“我听说在上的没有把美味作为道德的;在下的也没有因为进贡好吃的东西而立功的。南方七郡为了贡献生龙眼和鲜荔枝吃尽了苦头。南方天气热,太阳毒,传送的人在沿途还常碰到毒虫、猛兽。为此,每运一次,少不了死一些人。死了的人不能还阳,没死的人还可以挽救。吃了这两样东西,未必能延年益寿。可是为了进贡这些东西,已经叫人活不下去了。请皇上开恩吧!”

   汉和帝看了唐羌的奏章,很受感动,于是在永元十五年 (公元103年)下了一道诏书,禁止进贡任何食品。

   三国时代,吴郡太守朱治是孙权亲手提拔起来的官吏,孙权有一次因事而怨恨他,但因为平时对他很敬重,所以难以亲自向他进行责问,为此耿耿于怀。诸葛瑾了解到这件事,不敢直接向孙权劝谏,就要求孙权让自己私下去责问朱治。他在孙权面前写了一封书信,借责问朱治的口吻,隐喻自己对孙权的规劝。孙权看完书谏对诸葛瑾说:“我的恨意没有了。颜回有高尚的品德,能使人相互之间更为亲近,就是说的你这种做法啊!”

   唐太宗在隋末战争中,十分注意节约恤民,一旦当朝后,逐渐奢靡起来。魏征作书谏《谏太宗十思疏》,指出人君必须 “居安思危,戒奢以俭”,并要做到“十思”,才能“垂拱而治”。奏章有一段名言:“求木之长者,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者,必浚其泉源;思国之安者,必积其德义。”国家主席江泽民在一次讲话中曾引用此句。

   明代嘉靖初年,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王鏊作《亲政篇》谏书皇上,希望明世宗即位后马上改弦更张,革除自英宗以来皇帝不亲政的弊端,“复古内朝之法,通远近之情”。

   《汉书‘王式传》中说,大臣王式自谓:“臣以三百五篇谏”,虽算不上谏书之最,也称得上是佼佼者。

   纵览历代谏书,文体各异,不拘一格。汪洋恣肆,直抒胸臆有之;吐奇惊俗,不同凡响有之;巧弄机锋,旁敲侧击有之;浑浩流转,气势旺盛有之。许多书谏蕴含哲理,颇具文采,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瑰宝。仅见于《古文观止》的谏书就有:《臧僖伯谏观鱼》、《臧哀伯谏纳郜鼎》、《季梁谏追楚师》、《宫之奇谏假道》、《祭公谏征犬戎》、《召公谏厉王止谤》、《邹忌讽齐王纳谏》、《李斯谏逐客书》、《司马相如上书谏猎》、《魏征{谏太宗十思疏)》等20余篇。屈原《离骚》成为不朽的文学名著,流芳千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