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古代忠臣直谏,挽救过失之道

古代忠臣直谏,挽救过失之道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 直谏,《易经》称为忠谏、强谏。其意是,过失是可以挽救的,直言规劝可以使人从错误中觉醒过来。 直言劝谏,需要过人的胆识和勇于献身的精神。 鲍白令之不避生死,以直谏之:“陛下走的是桀、纣一样的道路,想要像五帝那样禅让天下,不是陛下所能做到的。”意思是说,王臣屡屡直谏,不是为了自己,而为君为社稷。然而,谏官“直言君之过失,必不得已,然后为之者。”

古代忠臣直谏,挽救过失之道

   直谏,《易经》称为忠谏、强谏。孔子把正色不屈,直言不讳的劝谏谓之直谏。《大唐大典》则解释为:“直言君之过失,必不得已,然后为之者。”

   劝说君王改过,要想不冒犯对方的至尊权势和天子威严,就得用迂回的办法,委婉地表达自己的意见。然而,在许多是非曲直须要当即判明,而绝不能丝毫含糊的时候,却不能不直斥其非,这种行为叫做犯颜直谏。

   公元前682年,齐国军队打败了宿敌鲁国,鲁庄公被迫在柯地与齐桓公歃血会盟,签订割地赔款条约。就在两国君主举行会盟仪式时,鲁将曹沫手执匕首冲到坛上,用匕首指着齐桓公喝道:“请归还鲁国的土地,否则与你同归于尽!”

   齐桓公吓懵了,无奈只好答应了曹沫的要求。 ,

   会盟结束后,桓公后悔不已,十分愤怒,一心想设法杀死曹沫雪耻,更不想归还所占鲁国土地。

   在桓公大为愤怒的情况下,作为臣下,进谏是十分危险的。然而管仲刚正不阿,冒死极谏:“您的想法不太合适吧!为贪图小利和出一时之愤而失信于诸侯,将会失去天下的支持,还是遵照盟约归还吧!”

   桓公的气愤难以消解,冲着管仲发起火来:“难道就这样便宜了曹沫那小子,我们将士用鲜血夺来的土地就这样白白丧失了吗?”

   管仲毫不退缩,耐心劝诫,终于使桓公放弃了撕毁盟约的.想法,退还了鲁国的土地。结果,桓公恪守信用的名声传遍天下,齐国成为“九合诸侯”的霸主。

   《史记》说道:“过可振而谏可觉也。”其意是,过失是可以挽救的,直言规劝可以使人从错误中觉醒过来。

   齐景公在位期间,有一年大雪一连下了三天,景公穿上了狐裘大衣,晏子入朝拜见,景公对他说:“真奇怪,下了三天雪竟不寒冷。”晏子道:“古代贤明的君王吃饱穿暖的时候,仍深知百姓的饥寒。”景公称赞他说得好,于是脱下裘皮大衣,开库发粮以救济饥寒中的百姓。

   《左传·僖公十三年》载:那一年,晋国发生灾荒,向秦国求购粮食。秦国大夫百里奚劝说秦王,天灾是哪个国家都难免的,帮助邻国渡过灾荒是件好事,我们应该大力支援。于是,秦国向晋国运去大批粮食,解决了晋国燃眉之急。岂料第二年秦国遇到了荒年,晋国却粒粮不卖。这时有一位名叫庆郑的大夫向晋王力争强谏:“背施无亲,幸灾不仁,贪爱不祥,怒邻不义,四德皆失,何以守国?”庆郑这番抗颜高议使得晋国君王羞愧难当,只好答应向秦国援助粮食。

   直言劝谏,需要过人的胆识和勇于献身的精神。如果被谏对象是位仁厚贤明的君王,谏言即使不被采纳,也不会遭到非难;倘若遇到冥顽不灵的昏君,却常常落得个罢官下狱,身首异处的下场。“直言贾祸”,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秦始皇兼并天下之后,便召集群臣商议:“古代五帝传位让贤,夏、商、周三王世袭,哪一种作法对?我将采纳它。”70多个博士官没有一个回答。鲍白令之对他说:“天下公有,那么禅让贤人就对;天下私有,那么世袭就对。五帝是以天下为公有,三王是以天下为私有。”秦王仰天长叹道:“我的国运出自五帝,我将以天下为公有,谁人可以在我之后接替天下呢?”

   鲍白令之不避生死,以直谏之:“陛下走的是桀、纣一样的道路,想要像五帝那样禅让天下,不是陛下所能做到的。”始皇大怒:“你上前来,你凭什么说我走的是桀、纣一样之道?快快解说清楚,不然就处罪。”

   鲍白令之面无惧色,从容不迫说道:“陛下修筑楼台上接云霄,宫殿连绵五百,还造重达4石的大钟,铸重达万石的钟鼓架;嫔妃上百,歌舞杂技艺人上千。兴建骊山宫室,连绵咸阳雍门。为了自己的享乐,耗费天下的资财,竭尽全国民力。这样偏颇自私而不顾他人,怎么能与五帝比道德,想以天下为公有呢?”秦始皇听后默不作声,面露愧色,自我解嘲说:“令之这番话,是当众羞辱我!”此后,秦始皇再也没有禅让天下的意思了。(www.xing528.com)

   《周易》中说:“王臣蹇蹇,匪躬之故。”意思是说,王臣屡屡直谏,不是为了自己,而为君为社稷。古代那些忠直之臣,认准这一道理,强项直谏,以警愚顽。

   武帝即位不久,就想起用儒家。有一次武帝在群臣面前谈起他的抱负时,酷好“黄老之学”的汲黯当面指责他:“陛下内心多欲望,外表却假作仁义,如何能效法尧舜之治呢?”

   武帝闻言勃然大怒,中止了朝仪。群臣无不为汲黯捏一把汗,责怪他说话太放肆。

   汲黯向来性情刚直,嫉恶如仇,他对天子之怒毫不在乎,疾言厉色说道:“天子任用大臣,到底是用来干什么呢?可不是为了奉承君王使他走错路而设的吧!难道叫阿谀讨好之人去欺骗君王吗?我不能只爱惜自己的性命而不顾社稷的得失安危。”武帝听罢拂袖而去。汲黯世代公卿,德高望重,武帝不想因此惩治他而坏了自己圣明的名声。

   唐太宋嗜好射猎,因为打猎次数太多,众臣便开始上谏。谷那律为谏议大夫,曾随太宗出游打猎,在途中遇到大雨。太宗回头问谷那律:“油衣若为得不漏?”谷那律回答:“能以瓦为之必不漏矣。”

   谷那律的谏言十分委婉,恐怒君听。而“有志胆,每犯颜进谏”的魏征单刀直人,一针见血:“臣伏闻车驾近出,亲格猛兽,晨往夜还。以万乘之尊,阖行荒野,践深林,涉丰草,甚非为全之计。原陛下割私情之娱,罢格兽之乐,上为宗庙社稷,下慰群僚北庶(百官万民)。”

   灯不拨不亮,理不说不透。魏征之意,太宗作为万乘的君王,亲身狩猎则十分危险,应当以国家、百姓为念,稍抑个人享受欲望,全心投入朝廷政事中去。太宗坦然接纳了他的谏言。

   韩非曾说,向君王进谏,最忌讳的便是当面触犯。然而,谏官“直言君之过失,必不得已,然后为之者。”

   据史载,武惠妃生日那一天,唐玄宗和各位公主到万岁楼下观看歌舞。玄宗乘步辇从复道经过,发现侍卫吃完饭,将剩余糕、饼扔进水洞里。玄宗大怒,命令高力士将这侍卫用棍棒打死。玄宗正在火头上,跟随左右的人没有敢吭声的。这时,宁王上前从容地对玄宗说:“您从复道走,发现侍卫的过错而杀了他,恐怕大臣们人人自危,而且这也有失大体。您的用意是提倡勤俭爱物,痛恨将食物弃于地的做法,但为什么世上最珍贵的生命反而不如食物呢?”玄宗立即醒悟,赦免了那名侍卫。

   明朝永乐年间,谏臣高文雅陈述时政,首先提及建文帝的治政,接着谈到救荒恤民的问题,言辞非常直率,什么都不忌讳。都御史陈瑛请求皇上治他的罪,明成祖朱棣说:“没有做过官的人不知道忌讳,可以宽恕,他所说的话中有可采纳的,不能因为讲的直来直去而废弃。”

   那些尽忠竭智的谏官,不仅向君王言谏政事,就连他们的私生活也直言不讳。

   引日唐书》载,武则天骄奢无度,淫乐不悟。谏官右补阙朱敬上谏说:“陛下在宫内的宠臣已有薛怀义、张易之、昌宗,欲望应该满足了。最近又听说尚食奉御柳模,夸他的儿子良宾生得白净,眉清目秀,左监门卫祥云阳具壮硕伟岸,超过了薛怀义,昨天想自荐进来,堪当侍奉皇帝的人。没有礼仪也没有情义,满朝上下议论纷纷。我的职位就是忠告谏勉,所以不能不说。”武则天安抚说道:“不是你的直言进谏,我还不知道这件事呢。”于是赏赐朱敬五彩丝绸百段。

   有用的话,往往一点也不动听顺耳,而动听顺耳的话却常常没有用,所以一个人如果要想听到有用的忠告,就必须听逆耳之言。只欢喜听顺耳之言的人,大都是喜欢阿谀奉承之辞、没出息的人。故此,历史上的哲人,把直谏喻作治病良药,虽苦口而利于病。韩非子说道:“夫药酒忠言,明君圣主之以独知也”;《孔子家语》有句名言:“良药苦于口而利于病,忠言逆耳而利于行”;《史记·商君列传》也说:“苦言药也,甘言疾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