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人在世上,普通人有普通人的忧愁,名人也有名人的烦恼。
1)职业压力
明星长期不出镜,就会失去影迷;歌手没有好歌出台,就会失去歌迷;作家长期没新作问世,就会失去读者。名人、明星们那种不甘寂寞的心跳动得如此之强烈,以至于甘受痛苦和心理煎熬,去寻求挑战和刺激,以尽可能使生命之火燃烧得更旺,自身诠释的价值意义更大。然而,社会之大,人才之多,竞争之激烈,新人层出不穷,又有几人能为自己的成就而满意?如再自恃才高名大,目标和期望值都太高,当与现实相比落差太大时,又不能理智面对,身心疲惫、心情抑郁也就不难理解了。
2)精神孤独
从事精神产品的作家、诗人,对精神世界往往有更多更高的追求。他们感情比较细腻,情绪比较敏感,观念比较超前,思想丰富、深邃,在思考问题时,特别是在面对社会矛盾,理想与现实落差太大,一时又找不到答案,自己也无法解释、说服自己时,往往会觉得没有人理解他们,曲高和寡,自己孤寂、无助。再则,因为作品要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才会对现实有指导意义,特别是诗人,有时候会处于分裂的状态,只有这种非现实感比较强的时候才会写出好的作品和诗歌,而这个时候人更容易进入精神的深层,在精神层面停留得太久,孤芳自赏。久而久之,慢慢远离现实世界,变得孤僻,这看起来是个性独立,其实是进入了一种自我封闭、孤独状态,对心理健康极为不利。
3)思想困惑
在新旧交替、社会发展日新月异的大变革时代,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生活方式的嬗变,作家、诗人、艺术家的地位也在发生着潜移默化的变化。相对于时下经济、科技的强劲,文学艺术虽然也在发展,但边缘化、快餐化、娱乐化的趋势也日益凸显。20世纪80年代前后那种因一部书、一出戏而扬名的黄金时代已一去不复返了。社会发展到现今,现代化已成为人们生活的基本状态,但这种快速发展,更多地表现为物质层面的发展,精神层面的发展有时反而显得有些滞后。而作家承担着解释、引领精神世界的责任,有些文化人没有能力去解释,甚而觉得自己的表述跟不上社会的飞速发展,由此导致自己的心态调整跟不上,面对纷纭复杂的现实世界,甚至显得无所适从。这样,作家的主体世界和外在社会便形成巨大反差,自己的精神世界和社会的巨大变化不能同步裂变,这时,他们当中有的人更愿意抛弃不可解释的外部世界,来寻求自己内心的精神世界,于是便形成了精神危机。
4)网络媒体的负面效应
当年,阮玲玉自杀时留了“人言可畏”四个字。近年来,在中国的名人圈,还流行着“某某门”事件,从娱乐圈的“艳照门”,到国内漫画的“抄袭门”,还有“毒品门”等。娱乐圈原本是非颇多,真假难辨,不免有失实报道,有的竟以八卦新闻来吸引读者的眼球,搜肠刮肚地制造绯闻,甚至明星的一句话,他们都可以演绎成各种极具冲击力的花边版本,有些名人难以承受由此而引发的各种压力。试想,遇上这种情况,对于名人和他的亲朋好友来说,是何等的难受和尴尬。很难统计这些负面舆论造成的压力到底有多大,但的确足以致人于死地。名人的一切并非都可以去“曝光”,这些传闻以及恶性留言在网络上的大肆传播,已经侵犯了名人的隐私,损害了他们的名誉,同时对他们的心灵也造成了非常大的摧残,这与早些年德艺双馨的演员、作家、歌星被人们尊敬、崇拜的氛围,的确是有些今非昔比了。
5)个别也有为生活压力所迫(www.xing528.com)
如诗人余某,有诗歌、小说等作品发表于《人民文学》《诗刊》《星星》等报刊及各类网站,并有作品入选2003中国最佳诗歌、2005中国年度诗歌等,曾获2005年度边疆文学奖等奖项。2007年10月4日凌晨,年仅30岁的他在昆明家中结束了自己的生命,留下年迈的父母、患重病的妻子和不满百天的双胞胎儿子,还有一套没有供完贷款的房子。他唯一的财富是布满了整个房间的、重达一吨多的藏书。对于余某自杀的评价,圈内出现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态度:一种是对追求心灵纯净与坚守人格尊严的诗人的同情和敬佩;另一种观点则侧重于人伦,批评其不该逃避责任,抛下患重病的妻子和一对双胞胎儿子。据熟悉余某的一名朋友说,余某自杀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生活压力过大而不堪承受,出事前,余某失业在家已七八个月了。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当前生活在体制外以文为业的作家、诗人或写手的艰难。
6)抑郁困扰,不堪其苦
2014年10月31日凌晨,北方某师范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陈某跳楼自杀身亡。陈某生前为该校文学院教授、博导,庄重文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对于陈某的不幸去世,校方表示非常难过和惋惜,并称陈某是本校一位非常有影响力的人物,不管在教学、科研,还是做人方面,都是学校的楷模。令人难过的是,陈某这几年深受抑郁症困扰,承受了极大的痛苦。即便是这样,他仍饱含激情坚持上课,不让每一位爱他的学生失望。就在陈某病发当晚,他还在为研究生、博士生批改作业。
7)面对落差,心态失衡
陈某某,原西南某地一知名酒厂厂长,他用时15年,将一个原有年产值仅为300多万元的县级企业逐步发展成为年销售额超过2亿元人民币的国有大型企业。为此他曾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优秀青年企业家”“发展中国名优酒特别功臣”、省第八届人大代表等荣誉。后来因盲目扩张,拖欠债务高达4亿多元,最终不得不面对被别的公司兼并、继续当老总无望的现实。就在兼并第一次筹备会议召开的前一刻,陈某某因无法承受这一切而冲动地结束了他47岁的生命。历经磨难铸造辉煌的陈某某,为何没有倒在创业沧桑的风雨下,却偏偏在兼并的过程中选择了自杀?缘由在企业兼并的浪潮中,强者与弱者重组,成功与失败同在,面对角色转换,一些昔日的风云人物心理失衡。假若陈某某对权力多点超然,对人生低谷能保持点淡然,经受得起失败和困难的打击和考验,不以成败论英雄,或许就不会走上这条不归路。由此可见,如何面对社会、舆论、失败,是企业家和有为人士最终成功与否的关键。我们在感叹陈某某个人性格悲剧的同时,也呼唤在竞争日益加剧的社会里,人们同时也应该培养一种成熟的竞争心态,那就是:承认失败,理性对待失败,以平常心调适人生落差。愿陈某某式的悲剧不再出现!
作为一个开放社会的名人,应该具有健康的心态和人格,多一点自我反省精神,提高自己的社会生活技巧和社会适应能力;多一分社会责任心,不要自负、自傲、偏执、狂躁,不要始终让无穷无尽的烦恼、失落的情绪支配自己。无论如何,都不要做出极端行为,这样就可以避免和减少悲剧的发生。
时代前进,国家建设,既需要精英,更要珍惜精英。而精英本身也是凡人一族,生活中的周期性变化,事业与情感的兴起与衰退,皆遵循一定的运动与规律。无论你处在实业界、商业职场,还是在竞技场与娱乐圈,新人辈出,长江后浪推前浪是不可避免的客观事实,接受变化的常态意识,在社会变革的特殊时期,个体需要量力而行,在遭遇不可估计的困境时,保持低调与平常心更能够应付瞬息万变的现实发生,评估现状是否与心理承受底线相抵触时,首先考虑生存第一的价值取向,因为名利与金钱皆是身外之物,生命却是父母赐予我们的神圣特权,理当珍惜。在此,我们想提醒朋友,自爱是一切爱的形式的动机与源泉。否则,自杀者生前的一切奋斗,将无法摆脱对于社会的贡献是出于狭隘的自我中心之嫌疑。
人毕竟是社会群体动物,要通过和社会互动获得感受。很多患抑郁症的人总是把自己封闭起来,和社会脱离,表现出对未来没有兴趣、激情全无、个体自信心丧失,甚至连活下去的勇气都没有了。在放弃这个世界之后,很多人最后的选择是放弃自己的生命,这是抑郁症的一个规律。只有主动参与社会活动,寻求与社会互动,才能解除自己内心的孤独。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