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最成功的人士之一、世界最高科学奖诺贝尔奖设立者诺贝尔先生说过一句话:“生命——那是自然赋给人类去雕琢的一块宝石。”这是平凡而又深刻的真理。可是,当人们将这块宝石捧在手中的时候,情况却大不一样:有的人精心地雕琢它,使它变成熠熠发光的美玉;有的人只是占有它、玩弄它,使它黯淡失色;有的人对生命是如此的失望、厌烦、愤懑,于是自暴自弃、自我践踏,甚至残忍地剥夺他人生存的权利,酿成生命的悲剧。
生命泛指有机物和水构成的一个或多个细胞组成的一类具有稳定的物质和能量代谢现象(能够稳定地从外界获取物质和能量并将体内产生的废物和多余的热量排放到外界)、能回应刺激、能进行自我复制(繁殖)的半开放物质系统。生命个体通常都要经历出生、成长和死亡,生命种群则在一代代个体的更替中经过自然选择发生进化以适应环境。生理学家对生命本原的阐释从没有像今天这般明了与通透,人类在死亡的坑道里同样经历了一次漫长而艰难的跋涉。原始社会后期由于生产力的提高,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能力出现了重大转机,原始死亡观开始崩溃,必然性和终极性的死亡才得以被发现。人们认识到人的个体生命是独一无二、不可重复的,从而肯定了死亡的终极性。在这一时期由于人类对死亡的思考和对死亡的发现,对灵肉关系或物质与精神关系的确定,才使得哲学这种人类认识史上全新的思维形式得以诞生。老子的“出生入死”,庄子的“齐万物”“一死生”莫不如此。
“出生”与“成长”皆谓之“生”。《战国策·秦策三》:“万物各得其所,生命寿长,终其年而不夭伤。”人生的痛苦大多缘于我们常把目标误置为“比别人幸福”,同时又把获取的方式规定为“别人的评判”。海德格尔说:“只有死亡是真正属于自己的,然而死亡对于自己而言也许只是虚无。死了,世界就消失了。”从这个意义上讲,死亡与幸福同样遥不可及。曾几何时,英雄末路,大师驾鹤,有人为之扼腕,有人弹冠相庆。也许,死亡的意义不在于还原了历史,而在于对来者的警示。(www.xing528.com)
生,是一件平常而又重要的事情。它起始于生命的孕育,产生于婴儿的诞生。从婴儿呱呱坠地的那一刻起,生命的历程就开始了。生有起点,有过程,生是有限的。在有限的生的过程中,吃喝拉撒,爱恨情仇,功名利禄,生老病死是其全部内容。经历过了,生命赖以存在的物质基础丧失了,生也就走到了尽头。死,也是一件平常而重要的事情。它起始于肌体的渐次毁灭,终止于生理机能的彻底丧失。死有起点,有过程,死是无限的。人死如灯灭。人死了,作为生命载体的肌体没了,有形的东西从此从世界上消失,但其精神遗产还在。生是珍贵的,它演示了一场轰轰烈烈生命的存在;死也是珍贵的,它标志着一次绚丽生命活动的定格。有生有死,有开始有结束,有过程有结果,这才是一段生命的轮回。我们要为生而歌唱,也要为死而祈祷。愿生得灿烂,愿死得安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