乙未金秋,陕西汉中诗词学会开启了天汉诗词网,我应邀参与唱和。其中一位网名为暮秋的诗友发来一首《赠邓世广先生》的七律,诗曰:
杏林妙手回春暖,驴背吟怀放胆真。
借得南湖留丽句,引来天汉唱酬频。
从内容来看,暮秋对我的医疗、执教生涯和诗词履历(第二句指我是《昆仑诗词》主编、第五句指我在汉中南湖留诗)已经有所了解,并委婉地表示了拜师的愿望。还说我虽在阳关以远的新疆,但有网络联系,仍然可以“遥度金针”。诗情浓郁,感情真挚,顿时拉近了彼此的距离。礼尚往来,爰以一首《依韵酬暮秋赠诗并致天汉诸友》回赠:
懒向风前拂庾尘,悬壶炼句未争春。
疏庸忘问浯溪笔,闲散已成云水身。
诗梦重温辞两汉,萍踪每忆到三秦。
南湖赓和情难了,一醉遥知意气真。
随后,我俩互加了微信好友。随着了解的加深,我知道他本名叫王志成,陕西南郑人,1953年生,中国法学会会员,中华诗词学会会员,陕西作家协会会员,汉中市公安局一级警督,曾先后出任过两个县的公安局局长。在市级检察、公安机关工作多年,在省检察院做过法律政策研究工作,并在国家、省级多家刊物发表过法学与政法实践方面的论文数十篇。现已退休,但仍沉潜于传统文化、生命伦理与心灵保健研究,有《诗疗与养生》行世。
又过了些时日,他给我邮箱发来了约20万字、题名为《高扬生命风帆》的电子书稿,请我为此书写个序。我因俗务纷冗,乃以年届稀龄、身心疲惫婉谢。但其言辞恳切,说本素昧平生,只凭网上相识便请我写序,确实有点儿唐突,但出于对我学识人品的仰慕,便不揣冒昧了。源于我在医学、人文哲学等方面都有令他钦佩的学养,而他的这部书稿正好也涉及医学、哲学、心理学等方面知识,比较契合,故请我作序,但愿能心想事成。随后又发来了他的相关简介和资料。精诚所至,盛情难却。尝闻:“至诚而不动者,未之有也。”既蒙信任,不敢再辞,岂能辜负志成这种锲而不舍的精神!
这是一本什么书呢?我把《高扬生命风帆》书稿盥诵一过,殊深感慨。这是一部着眼于人生处世态度和精神健康,致力于人的心灵保健,引导人珍爱生命,有益人心世道的著作,亟为当今社会现实所需要。该书内容宏富,涉及多个学科和不同的专业领域。全书共分七章,包括自杀的类型和原因(对青少年、老年人、女性自杀到名人、企业家和官员等社会各阶层自杀现象,作了条分缕析);自杀的心理过程;自杀的十种心态;如何构筑自杀防线;如何克服情绪低落,重新投入生活;对生命观及人生意义若干问题之认识;特殊自杀——安乐死之面面观探讨,等等。通观全书,不乏真知灼见。像“如何构筑自杀防线”章节,作者就提出了诸如社会和谐、公平,提倡爱的哲学,消除“看客”风气,完善以警方为主导的自杀危机干预体系的联动以及立法预防自杀等多项富有创见的建议。总之,该书既有一定的学术性、前瞻性,更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通篇渗透着珍爱生命的情怀,对于坚定人的生活信心,提高人的生存适应性无疑是非常有帮助的。
一、课题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www.xing528.com)
作者认为,自杀作为一种社会现象,在古今中外各种形态的社会中都有。但是在现代社会,自杀已成了一个全球性问题,已从个人行为演变成威胁人类发展的一大隐患,成为当今社会一个不容回避的沉重话题。我国也不例外。由于人口基数大,中国已经是世界上自杀人数最多的国家。据官方统计,中国每年有28.7万人自杀,即占世界自杀人数的四分之一强。此外,还有约200万自杀未遂者。平均每两分钟就有一人死于自杀,八人自杀未遂。这既超过了唐山大地震死亡人数(24万),也是汶川大地震死亡人数的三倍之多。自杀在我国已成为位列第五的死亡原因,仅次于心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呼吸系统疾病和意外死亡。
作者多年从事政法工作,特别是基层公安工作,由于职业原因,曾多次参与过自杀救助工作,深知在当今社会转型时期,探讨和研究这一问题的社会现实意义。当今,我们虽然正致力于建设和谐社会,但毕竟还处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在现实生活中,不和谐不如意之事还时有发生,面临的社会问题和生活压力也无法回避。但无论社会经济财富如何增长,一个以人为本的现代文明社会理应把降低自杀率作为构建美好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评价指标。这既是社会公平正义的一个重要参照系数,也是社会和谐的应有之义。这些才是本书的主旨。
二、预防自杀是一项庞大的社会工程
作者认为,自杀既然是一种社会现象,自杀者既然生活在社会人群当中,从自杀意念的产生到付诸实施,是要经过一段时间的。如果在此期间,周围的人能捕捉到当事人的异常变化,并采取有效防范措施,自杀是完全可以预防的。但它的牵涉面亦极为繁复,既涉及生理,又涉及心理;既涉及个体,又涉及群体;而且还涉及物质保障与社会公平正义,等等。总之,预防自杀不能简单说是心理卫生问题,而是涉及文化、经济、政策等多方面因素。为此,作者认为,除了要做到社会基本和谐、公平,物质生活有基本保障,医疗、养老等基本保障措施到位以外,足够的社会支持、公正的社会道义和健全而强有力的自杀预防体系是防止自杀的重要保证。为此,作者建议国家以立法的形式确定和协调我国的自杀预防工作,明确各类社会预防主体的责任,即国家在预防自杀工作中处于领导的地位,统筹协调各相关部门和研究机构,从国家层面研究自杀现象的规律,对此作出预测和防范,加强宏观指导。各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按照属地管理原则,建立政府领导、部门合作、社会参与的工作机制,以形成综合性的自杀预防机制和体系,齐抓共管,共同做好预防自杀工作。
三、珍爱生命是一个永恒的主题
生命可贵,生命无价。生命是美丽的,每个人都是一个无法复制的独特的生命个体。在这个星球上,1/65亿这个比例,的确可忽略不计;1/13.9亿也真是微不足道;但对于自己,对于亲人和家庭,就是天,就是地,就是一切!从这个意义上讲,没有了自己,也就没有了这个世界。这样来认识一个人在广袤时空中的位置,看似冷酷,实则恰恰相反,它将进一步警醒人们:天地间生命的唯一性和万事万物之不可替代性,要求我们要善待自己,要更加珍爱自己的生命。换言之,亲情、爱情、家庭、孝道、事业、抱负,这一切,都要靠生命去承载,没有了生命,这些统统将化为泡影。每一个生者,都要珍惜生命、尊重生命、敬畏生命、感恩生命、热爱生命,同时应不断提高自己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从而让自己和他人活得更幸福、更充实、更有价值。珍惜生命,就是要珍惜自己的、别人的和世间存在的各种生命;敬畏生命,就是要知道每个有生命的个体都是我们的同类,任何人都无权去践踏另外一个生命个体;感恩生命,就是要感恩父母,感恩世界,感恩别人,一个没有感恩思想的人,一定是漠视生命的人;热爱生命,就是热爱世界存在的每一个生命个体,因为她们都是我们世界的一部分,都是我们的朋友。如此,方能使人间更美好,生命也才能绽放出更绚丽的光彩!
当然,研究自杀问题,是一项宏大的社会工程,志成先生以一己之力推出这部著作,确属难能可贵。但毕竟限于条件,可能还存在着资料不够系统、研究不够深入等缺憾。但瑕不掩瑜,《高扬生命风帆》已经填补了此类研究的空白。
这里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部书是志成在退休后,历时三载,呕心沥血完成的。正如他自己所言,他既不是学者专家,亦非专业人士,更非承担官方课题研究。撰写此书,完全是出于一种使命感。而且,写这本书时,由于过多接触了像深圳的富士康系列跳楼事件和贵州毕节四兄妹服毒自杀等各类悲剧资料,心情格外沉重,很久不能平静,故有时不得不中断写作,外出调整情绪。在此期间,也有知情挚友劝他,人生苦短,已至花甲之人当以养生健康为要义,切不可自我折磨,最好还是少接触这些沉重话题。他也曾产生过偃旗息鼓的闪念,但一想到那些活生生的生命转瞬即逝,父母悲痛,亲朋哀伤,生者叹息的情景,又为之警醒,促使他认识到研究此课题的现实意义和迫切性,遂坚定信心完成此作。联想到近些年来,充斥书市的商战文学、历史戏说、社交谋略以及一些格调低下作品畅销的情形,志成苦心孤诣撰述,不计名利,旨在益人益世,其悲天悯人情怀,不禁令人感佩。
释卷沉思,不胜感慨,若无大爱,焉有此书!爰为此序。
邓世广
2016年3月16日
邓世广,男,1946年生,辽宁阜新人,现定居于乌鲁木齐。曾任新疆中医学院(现新疆医科大学)教授,图书馆馆长,执教中医诊断学及医古文。系全国中医药信息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专业委员会委员。现为中华诗词学会理事,新疆诗词学会副会长,《昆仑诗词》主编,《当代西域诗词选》(戊子版)主编,中华诗词学会高级研修班导师,中华诗词文化学院函授导师,《中华诗词论坛》特聘导师∕高级顾问,《中国诗词文学论坛》顾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