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儒家思想中的礼法与情理融合

儒家思想中的礼法与情理融合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儒家有关道、理的富有思辨性的论述,常被学者引证为自然法思想。[131]他主张蕴含于儒家礼之中的道、理等观念相当于西方的自然法思想。其次,儒家用来批判现实的道、理、道统等有一定的实际根据,其内容也是具体可知的,古今观念明显是一脉相承的。

儒家思想中的礼法与情理融合

儒家有关道、理的富有思辨性的论述,常被学者引证为自然法思想。如陈顾远认为:“儒家自孔子集先圣之大成而继其统以后,天道、天理、天则之观念更为完备,惟仅以自然法为人定法之依据,而归于礼之中、义之内而已。”[131]他主张蕴含于儒家礼之中的道、理等观念相当于西方的自然法思想。

从对现实的批判性来看,理、道的确与自然法有类似之处。西方自然法注重人的理性,突出自然法对实在法的指导作用,自然法成为批判现实,抗拒强权的有力武器。中国古代实行君主专制,没有西方自然法传统的古人,并没有匍匐在专制的淫威之下,完全成为君主的奴仆。他们以理、道为批判现实的武器,对抗、约束君权。明代吕坤说:“天地间惟有理与势最尊,理又尊之尊也。庙堂之上言理,则天子不得以势相夺。即相夺,而理则常伸于天下万世。”[132]充分体现了以掌握着理、道自居的士子的不屈服于强权的豪情。他所谓的理、道也即为儒家常言的另一用语“道统”。王夫之说:“天下所极重而不可窃者二: 天子之位也,是谓治统;圣人之教也,是谓道统。”[133]士人虽不能居有治统,但他们秉承圣人之教,掌握着道统之权威,这是他们在至高无上的君权面前安身立命的根本。其实,两者之间只是形似而实不同,其间的差异还是不容忽视的。

首先,儒家论理、道即使是理学家们好言理,不是泛谈抽象之理,而是强调要去探究蕴含于现实人、事之中的内在规律性。

朱熹弟子陈淳所著《北溪字义》解释“道”说:“道,犹路也。当初命此字是从路上起意。人所通行方谓之路,一人独行不得谓之路。道之大纲,只是日用间人伦事物所当行之理。众人所共由底方谓之道。大概须是就日用人事上说,方见得人所通行底意亲切。若推原来历,不是人事上刬然有个道理如此,其根原皆是从天来。”“理”的解释是:“道与理大概只是一件物,然析为二字,亦须有分别。道是就人所通行上立字,与理对说,则道字较宽,理字较实,理有确然不易底意。故万古通行者,道也;万古不易者,理也。理无形状,如何得见? 只是事物上正合当做处便是‘当然’,即这恰好,无过此,亦无不及些,便是‘则’。”[134]该书对程朱理学范畴进行了系统地梳理,可以说是程朱理学的教科书、入门指南。该书在明清时期广泛流行,曾长期被当作儿童的蒙学教材。因此,陈淳对道、理的释义可以被视为程朱理学的代表观点。(www.xing528.com)

在陈淳看来,道与理虽有小别,大体还是相当的。他肯定道的本源是天,道具有万古不易性,理也是“确然不易”的,好像非常吻合自然法抽象的真理性原则,但究其实,却是貌合神离。自然法强调的就是抽象的原则,而儒家谈道、理往往都落脚到日用人伦上,空言道、理非其所倡。陈淳在释“道”之后,紧接着就批判老、佛论道“都与人物不相干,皆以道为超乎天地器形之外”的缺点,明确强调:“道非是外事物有个空虚底,其实道不离乎物,若离物则无所谓道。”道、理都是指寓于事物人伦之中的道理,要明了道、理,必须从人、事之中去寻。

其次,儒家用来批判现实的道、理、道统等有一定的实际根据,其内容也是具体可知的,古今观念明显是一脉相承的。

孔子主张:“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135]其所持之道是明确的,正如《礼记·中庸》所说:“仲尼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尧、舜、文、武之制虽有理想的成份,但绝不是虚无缥缈的纯粹理性的产物,而是有“礼仪三百,威仪三千”可视、可学、可考的。其后儒家学者视先圣先王的时代渐行渐远,但先圣先王的治世理想日久弥光。尽管具体内容往往因时势的需要,侧重点有所不同,不违背儒家经典所载的圣人之教则是始终不变的。他们不断地以先王之治来劝谏君主,检讨现实,将先王之治的复现作为最高追求。清代李光地回顾道统的发展历程说:“道统之与治统古者出于一,后世出于二。孟子序尧舜以来至于文王,率五百年而统一续,此道与治之出于一者也。自孔子后五百年而至建武,建武五百年而至贞观,贞观五百年而至南渡。夫东汉风俗一变至道,贞观治效几于成康,然律以纯王不能无愧。孔子之生东迁,朱子之在南渡,天盖付以斯道而时不逢。此道与治之出于二者也。自朱子而来,至皇上又五百岁,应王者之期,躬圣贤之学,天其殆将复启尧舜之运而道与治之统复合乎?”[136]从远古至清,道统衣钵相传,维系不坠。道统在古代与现实政治曾是结合的,后世分离以后,虽然有一些盛世之治近乎治、道合一,但终究还有欠缺,他殷切希望康熙能实现这一伟大目标。在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的历史长河里,实现先圣先王的道统是古人明确、持久不衰的一致追求,这与西方自然法传统是显然有别的,也是各有千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