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南文化最显达弟子,鲍陈邓最著名

江南文化最显达弟子,鲍陈邓最著名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姚鼐长期在文化发达的江南地区担任书院主讲,弟子众多,以鲍桂星、陈用光、邓廷桢最为显达。姚鼐侄孙兼弟子姚莹称扬方东树、刘开、梅曾亮、管同为姚门“四杰”。[34]后来,曾国藩以姚莹代替刘开,称管、梅、方、姚为“高第弟子”。随着姚门弟子的传布,桐城派的影响逐渐波及全国,盛极一时。先后应乡试达十次,均名落孙山,50岁后决定不再应试。在姚门弟子中,他与同乡梅曾亮最受乃师器重。

江南文化最显达弟子,鲍陈邓最著名

姚鼐长期在文化发达的江南地区担任书院主讲,弟子众多,以鲍桂星、陈用光、邓廷桢最为显达。姚鼐侄孙兼弟子姚莹称扬方东树、刘开、梅曾亮、管同为姚门“四杰”。[34]后来,曾国藩以姚莹代替刘开,称管、梅、方、姚为“高第弟子”。[35]此外如鲁仕骥、吴德旋、李兆洛、姚椿、方绩、秦瀛等,在姚鼐的指导或影响下,成为桐城派的重要作家。随着姚门弟子的传布,桐城派的影响逐渐波及全国,盛极一时。

方东树(1772~1851年),字植之,别号副墨子,晚年慕蘧伯玉五十知非与卫武公耄而好学之意,以“仪卫”名轩,自号“仪卫老人”,安徽省桐城县人。方东树家世不显达,曾祖方泽,优贡生,为姚鼐师。祖训,父绩,都只是县学生员。乾隆五十八年,方东树入县学,补弟子员,数年后,补增广生。先后应乡试达十次,均名落孙山,50岁后决定不再应试。方东树毕生不得志,以游幕、教书为业。道光三年,做阮元幕宾时,他撰《汉学商兑》,批评汉学,彰扬程朱理学

管同(1780~1831年),字异之,号育斋,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祖管霈,字晴云,乾隆甲子科乡试副榜,任至四川仁寿知县,未到任而卒。父管文郁,字西京。管同少孤贫,母邹氏育以成学。在姚门弟子中,他与同乡梅曾亮最受乃师器重。道光五年举人。后馆于安徽巡抚邓廷桢署中,十一年,陪同邓公子入京时,卒于宿迁。管同不仅善于作文,而且自少即负有经世之志,史称其“所为《风俗书》及《筹积贮书》,皆通达政体,深切时弊”。[36]

刘开(1784~1824年),字明东,一字方来,号孟涂,安徽省桐城县人。自幼丧父,“母吴忍死自守,奉衰舅抚弱子,饥寒之中,厪而相活”,孤儿寡母,生活十分艰难。刘开虽然早享文名,但屡试不第,终生只是个县学生员。“既无兄弟,独身养母,佣书四方,寒暑匪惮,啬衣食,绝嗜欲,文采之外,无他营焉”,[37]他如此辛劳,只想谋求到能读书养母的生活境况。可是,连这点心愿他都无法实现。道光元年,刘开受聘到亳州修志,寓于佛寺,一夕病卒,年仅四十一岁。他身处困穷之境,却心怀经世之志,他说:“余固好言兵、农、刑、政之事,而不甘于记诵辞章者也。”[38](www.xing528.com)

姚莹(1785~1853年),字石甫,号明叔,晚号展和,安徽省桐城县人。曾祖姚范。祖父姚斟元,县学增生。父姚骥,字襄纬,号春树,家贫,客游为书记。嘉庆十三年中进士后,姚莹历任福建平和、龙溪知县,台湾知县兼摄噶玛兰通判,江苏武进知县。道光十八年,擢台湾兵备道,加按察使衔,与镇军达洪阿一起,领导台湾军民,打退英军侵略。后被诬告,入刑部狱,不久获释。咸丰时,由湖北盐法道升广西按察使,参预镇压太平天国。咸丰二年,卒于湖南按察使任上。姚莹自叙其先祖:“皆清贫自守。其登仕者百数,朝有贤良之褒,外无贪酷之吏,而捐身徇节、立志守贞者相望也。”[39]他为官清廉,不谋私利,秉承了先世的遗风。

梅曾亮(1786~1856年),原名曾荫,字伯言,一字柏枧又字葛君,晚号相月斋居士,江苏上元(今南京市)人。他为著名数学家梅文鼎之后。梅曾亮自幼喜爱诗文,尤工骈文。十八岁时,他到钟山书院学习,师从姚鼐。在管同的规劝下,始肆力古文。道光二年中进士后,被任命为知县,因父母年迈,未赴任。十二年,复入京师。十四年,援例改户部郎中。梅曾亮为京官二十余年,当时刘开、管同早卒,方东树穷老不遇,影响有限,他以其所得,大力倡导桐城派之说,“自曾湘乡(国藩)、邵位西(懿辰)、龙翰臣(启瑞)、朱伯韩(琦)诸彦,咸以所业为质”,[40]和者日众。姚莹也说经过梅曾亮的宣扬,“于是先生(姚鼐)之说益大明”。[41]梅曾亮是继姚鼐之后,对促进桐城派的传播和扩大其影响起到举足轻重作用的关键人物。不过,姚莹历任地方官,亲临抗英前线,其经历是他人无法比拟的,因此在法律思想方面,他比梅曾亮更有成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