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政体:开放课堂探寻

我国政体:开放课堂探寻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及其权利和义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及其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例如学会把有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正确观察分析我国的政体及与我国国体的相互关系等。在此基础上,如实做好统计并在班级公布、分析调查数据,讨论明确我国的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

我国政体:开放课堂探寻

1.教学实施背景

●教材分析

地位与作用——这节课是中国财经版《经济政治基础知识》(第2版)第八章第二节的教学内容,这部分是第八章中的教学重点之一。它有两个内容:我国的政体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学习本课时的内容,对学生理解和掌握我国的国家制度,特别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着重要的意义。

内在逻辑——教材以简述鸦片战争到新中国成立百年历史,点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及其本质,从而引入课题,旨在说明人民当家做主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来之不易。接着分析了政体含义及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并介绍了世界各国的政体,目的在于为深刻阐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内容及其是适合我国国情的根本政治制度做理论准备和实践参照。最后自然地得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

主要知识点——政体的含义、国体与政体的关系、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方式及其行使权力与履行职责(职能)的方式。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人民代表是国家权力机关的组成人员及其权利和义务。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及其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适合我国国情的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必须坚持和完善。

教学重点、难点、关键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是教学的重点。国体与政体的关系理论是核心理论,是理解本课知识的理论基础。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抽象很难理解,所以,这既是本课教学的关键点,又是教学难点。由于学生在认识和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问题时会有不同的看法,也是本节课的难点问题。

●学生分析

通过前面内容的学习,学生初步懂得了我国国体的有关知识,为本节课的学习打下了基础。高中学生对我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情况有一定的了解,但不够深入,学生对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和其优越性的感性认识仍需要增强,对其的理性认识更需增强。另外,学生从媒体中片面地了解到西方的选举情况,受之影响,学生在认识和理解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问题时会有不同的看法。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通过学习学生能复述政体的含义,会识别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能说出我国人民代表大会产生的方式及其行使权力与履行职责(职能)的方式。学生能解释国体与政体的关系;能列举全国人民代表大会职权,说明它是我国的最高国家权力机关;能概述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地位及其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学生会制作调查表,能统计数据和整理资料。

能力目标:通过社会走访、调查或探究性学习等形式,能理论联系实际,相关理论知识和实际内容相互转换的能力。例如学会把有关理论知识和实际材料结合起来,运用马克思主义关于国家问题的观点和方法,正确观察分析我国的政体及与我国国体的相互关系等。能运用辩证唯物主义的观点分析解释社会政治现象及其关系的能力,如唯物辩证地分析解释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情感价值态度目标:学生能从我国政体及其与我国国体的关系上明确我国国体的重要内容及其优越性;提高对我国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必要性的认识;明确作为当代中国青年学生应具备爱国的情感,增强国家主人翁的意识。

2.教学实施观察与分析

【激疑】 以“八国集团首脑会议(G8 Summit),参加的八国(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首脑称呼为何不同?”创设情境引发思考。根据学生的一些想法确定探究总课题:分别查找、收集、比较世界各类主要国家的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从中归纳出它们的共同本质。学生进行实际情况调查,主要对各类国家机关进行调查,了解它们各自的职能与范围,它们是如何履行这些职能,在履行这些职能时是否体现了与人民代表大会的关系?怎样体现?分析我国的政体及其与我国国体的相互关系?分析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建组】 学生在自愿的基础上组建学习小组(6人左右,一个班级分8组),教师根据学生的特点、能力、成绩来指导混合编组,即根据“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原则,尽量保证每个小组学生各有所长。

【调查研究】 每组成员根据材料、信息、观点、现象等进行分析讨论,确立本小组最感兴趣的方面即提出明确的问题,带问题调查研究。其间各小组根据本组的计划、分工,制定明确的活动方案,积极开展合作探究。学生可以根据提供的材料或者自己查找资料,并将资料组织整理,写成书面报告,届时展示交流。

教师要做好观察,指导各小组,作好各小组的过程评价与引导;而对各小组的方案不加任何个人性的、权威性的评价,比如:“你们不能这样设计”“这样肯定不行”“这太差了”等教师观念性、蔑视性的语言绝对不可讲。教师应该多讲“你们再完善完善!”“还有没有其他方法?”“打算如何克服这个困难?”等引导讨论、思考性的语言。下面提供具体可参考的研究课题及问卷设计:

①在分析政体及其与国体相互关系这个问题时,可采用网络调查的社会实践活动。表2供学生参考。

②主要调查基层群众对所在地人大代表或政府官员(各一位)行使职权情况的满意度。在此基础上,如实做好统计并在班级公布、分析调查数据,讨论明确我国的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表3供学生调查时参考。

●参考课题:比较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和西方国家议会制的异同?

在我国现阶段,怎样坚持与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关系?

在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如何通过人民代表大会的民主监督切实加强行政机关的廉政建设

表2 比较现代资本主义国家三种政权组织形式(政体)的异同

表3 我国人大代表及政府官员行使职权情况调查表

【展示交流】 指导学生经过亲身社会调查后,如实地在全班交流、分析,从而明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政体。

第一课时: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

教师活动1:课堂引入。(多媒体投影)2005年7月,八国集团峰会在英国格伦伊格尔斯(也称为“鹰谷”)举行的现场图片,及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加拿大、日本和俄罗斯这八国首脑的不同称谓介绍文字。请问:同学们看到这个现象,有什么问题或想法?(教师要求学生把问题写出来,做适当筛选归类,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

生活动1:

1.各小组讨论准备

1)研究“分别查找、收集、比较世界各类主要国家的国体、政体及其相互关系,从中归纳出它们的共同本质”的课题小组准备展示和答辩。

2)没有研究这方面问题的小组讨论,提出有关问题及一些想法并举手发言。

2.学生提问

学生提出的问题有:①什么是政体?世界各国有哪些政体类型?②政体与国体的关系究竟是怎样的呢?③如果国体相同,政体一定相同吗?④英国、法国都是资产阶级专政的国家,国体相同,但英国为什么实行君主立宪制,而法国为什么实行民主共和制呢?⑤谁能说出美国是什么政体?其政体是如何建立的?⑥谁能说出以下称谓分别代表什么?元首、首脑、皇帝、天皇、女王、主席、总统、首相、总理、内阁总理大臣。

3.答辩展示成果

请研究这一方面的小组派代表答辩上面同学提出的问题,并适当展示本小组的研究成果。

分析说明1:用社会热点及其相关悦目的图片引入新课,并让学生提问,发表想法,以便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教师活动2:教师在学生答辩和展示成果过程中,把握知识线索和内在逻辑随机引导,明白知识原理。

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教师帮助学生进行整理归纳、拓展。

1.政体及其与国体的关系

(设问)国家性质作为国家制度的内容,是通过什么形式表现出来的?

(分析)国家制度是内容与形式的统一,每一个国家都有自己的组织形式(政体),借以表现其阶级统治的内容(国体)。适当而健全的政体,对于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重要的作用。统治阶级历来都十分重视政权组织形式问题,不断完善国家的政体。毛泽东曾说过:“没有适当形式的政权机关,就不能代表国家。”

2.世界各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

(投影设问)①君主立宪制与民主共和制的异同。②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与议会制共和制的异同。③议会制共和制与总统制共和制的异同。(www.xing528.com)

通过以上三个问题的设问引导,要求学生列表理清知识。

3.深化知识

利用教材第248页议一议材料引导深化知识,了解资本主义国家议会选举、总统竞选的本质。

(投影设问)试想,普通的国民能够去竞选总统和议员吗?顺势引导出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及我国的政体。

课堂小结:

在这节课中,我们了解了政体的概念以及当代国家政体的基本类型,掌握了政体与国体的关系,具体地分析了不同类型的国家政体之间的异同。当代资本主义国家政体虽不十分相同,但每一种政体归根到底都是为统治阶级服务的,都是资产阶级管理国家的具体形式。形式由内容决定,形式为内容服务。

学生活动2: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中进行归纳整理。

①政体是指国家政权的组织形式,即统治阶级采取何种形式来组织自己的政权机关。

②国体与政体的关系。

政体:决定因素——国体;影响因素——阶级力量对比、历史条件、传统习惯和国际环境等。

③世界各国的政体。①主流:君主立宪制、民主共和制。②君主立宪制在当代的主要形式是议会制君主立宪制(主要特征和实行的国家)。③资本主义民主共和制(根据元首、立法机关与行政机关三者的权力和关系不同)可分为议会制的民主共和制、总统制的民主共和制(主要特征和实行的主要国家)。④学生列表比较它们的异同。⑤学生讨论思考:资本主义国家议会选举和总统竞选的本质是金钱的民主,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制度。⑥社会主义国家的政体是民主共和制,决定因素——社会主义生产资料公有制的经济基础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性质。由于各社会主义国家的具体条件不同,实行民主共和制的具体形式也具有多样性。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最后,学生对照上课开始同学们提出的问题小结本课学习内容。

分析说明2:①从知识内在逻辑讲,政体与国体的关系是核心理论,是为学生理解下面“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知识做准备;其实教材介绍世界各国的政体,有很重要的一个目的是促使学生更深刻地理解国体与政体的关系。由此本部分安排一课时的教学,让学生充分地讨论交流,在教师的引导下深刻地领会国体与政体的关系。②从教学理念上讲,通过调查用大量事实记录能引起同学的兴趣并向同学证明理论的正确性,培养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与其他同学的答辩,使调查结果更具说服力,并且通过与同伴的交流来达到知识的主动建构。③运用上课开始学生提出的问题小结,首尾呼应、完整,学生对课中所学知识有豁然开朗的感觉

第二课时:“我国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内容教学观察。

教师活动1:课堂引入:(视频)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现场材料,(投影)近年来全国人大对国家重大问题决策的材料,设问导入。①为什么全国人大能够对国家重大问题作出决定?②这些重大问题的决议的形成体现了什么?(教师要求学生把问题写出来,做适当筛选归类,用实物投影仪投影在屏幕上。)

学生活动1:

1.各小组讨论

1)先从研究“进行实际调查,分析我国的政体及其与我国国体的相互关系”课题的小组中选一课题小组对教师的两个设问做回答。

2)没有研究这方面问题的小组讨论提出有关问题及一些想法并举手发言。

2.学生提出问题

①我国的政权组织形式是什么?②我国人民行使权力的机关是哪里?③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及其在国家机关中的地位是什么?什么是全国人大常委会?④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的性质与作用是什么?⑤人民代表的法律地位是什么?人民代表的产生方式和任期是怎样的?人民代表的权利和义务是什么?⑥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含义是什么?⑦为什么说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⑧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有哪些?

分析说明1:①用社会时事直观导入激趣,简明设问,调动学生的思维,使学生产生探究的欲望。②让学生相互提问题、答辩,既促进了学生的合作交流又培养了学生的问题意识。

教师活动2:①教师在学生答辩和展示成果过程中,把握知识线索和内在逻辑随机引导,明白知识原理。根据学生讨论结果,教师帮助学生整理归纳、拓展。②(视频)欧美等国议会上,政客们互相攻击、谩骂,甚至大打出手的场景。设问: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议会制有什么不同?讨论、比较中反衬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优越性。③根据学生调查事实,指出人民代表大会制度需要完善的地方。

学生活动2:①请研究这一方面的小组派代表答辩上面同学提出的问题,并适当展示本小组的研究成果。②学生在老师的帮助下进行归纳整理:

分析说明2:教师适时启迪,引发学生思维的深度性、辨证性。

【反思评价】 教学过程中,教师对小组进行时时评价外,还要进行组间评价、组内评价、成果评价,评出优秀组和优秀组员,并要求学生自我总结、反思和评价,提出新问题。

3.结果与讨论

●学生座谈

课后针对“上完《我国的政体》这节课你有什么感想?”按案例一方法抽取部分学生进行了访谈。从访谈结果可以看出学生普遍喜欢这样的课堂教学,对学习的内容也理解得更深刻。笔者对他们的回答内容进行了整理,他们的观点主要可归为以下三种。

学生观点A:让我们的学习走进生活实际,不但开阔我们的视野,而且让我们喜欢的是体验到了知识的源头与用处。

学生观点B:我们学习事先设定目标、活动方案,在生活中探求知识,这样的学习效果很好。

学生观点C:课堂中我们可以畅所欲言,互相质疑,很喜欢这样讨论和交流的课堂气氛。

●教师评课

笔者对参与听课的六位同专业教师进行了访谈,归纳起来有以下三种观点。总体上反映了这样的教学方式取得的教学效果比较好,能较好地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教师观点A:激疑和调查研究中向学生提供生活性的参考问题,引发了学生探求知识的欲望,教学充满生活色彩。

教师观点B:从整个教学过程来看,每一环节学生都能积极地合作交流,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高。课堂教学成为了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触点”,从而使政治课学习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反思生活体验生活的“信息场”。

教师观点C:通过调查用大量事实记录能引起同学的兴趣,并向同学证明理论的正确性,培养了学生科学的研究方法,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提高了学生语言表达能力。通过与其他同学的答辩,使调查结果更具说服力,并且通过与同学的交流来达到知识的主动建构。

●我的反思

我们从中发现开展开放式的课堂教学,使教学充满生活色彩,也使本节教学活动能够成为生生互动、师生互动的“触点”,从而使思想政治课学习能够真正成为学生反思生活体验生活的“信息场”。一方面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策略,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如获取、处理和综合信息的能力),思维的发展,都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另一方面对教师观念的改变,教师教学、监控课堂等能力的提高都有积极的作用。这样也促使了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为集体备课找到了很好的动力和形式。因本类教学设计以知识模块进行,他人可比较方便地截取自己需要的部分。

●小结

本案例中,教师不是在教具体的知识,学生也不是在学教材“给定的知识”,而是学生在生活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领悟知识真谛。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合作对话交流,每个学生都有探究的空间和机会,每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在反驳别人见解、阐述自己观点、征求大家的认可、共同分享研究成果的过程中,学生的学习主动、深入且有效。当然开展开放式课堂的教学及安排难度较大,课堂时间很难把握,学习成果的评价指标和体系的建立较难,这些都需要再实践,再探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