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鉴国内外有关教学设计和开放式教学的成功经验,这里对思想政治学科开放式课堂教学作这样界定:所谓思想政治学科开放式课堂教学就是政治教师根据现代教育、教学观和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原理,根据不同的教学对象和教材,要求充分调动教学资源,围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思想,以激发学生创造力为目的,以不拘一格的教学形式来完成教学目标的一种灵活的、典型的、优效的、稳定的教学程序和结构。
思想政治学科是一个开放的系统,有来自内部和外部的文化基因。广义地说,社会大学、远程教育和网络学校都可以称为开放式教学。这里所指的“高中思想政治开放式课堂教学”有两层含义:一方面是指课堂教学要为学生创设一个有利于群体交流的开放的活动环境,成为师生思维活动双向暴露过程,通过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文本等多维度对话交流,让学生的思维见解、情感体验、意志欲望、行为方式受到尊重,引发他们积极进取和自发探索;另一方面,思想政治课程的内容不仅包括思想政治的一些现实成果,还包括这些成果的形成过程,因此在思想政治课问题设计和解决中保留开放状态,让思想政治课学习活动成为一个生动活泼而富有个性的过程,给学生创新思维提供更广阔的天地,得到更充分的发展。
当然,笔者所提出的思想政治学科开放式课堂教学,是指在先进的教育理念,特别是高中新课程理念指导下,针对传统课堂教学中存在的单一性、封闭性等特征所提出。传统的课堂中教室、教科书、黑板天经地义地成为学习者学习的要素,教师将所学的内容毫无保留地集中地传授给学习者,学习者再把这些内容接收、理解、记忆,在经由进一步整合,或同化或顺应,形成自己更大的知识结构,是一种单向传播学习。开放式课堂教学是突破常规教学行为的同时,吸纳了当前“合作教学”“主体性教学”“探究性教学”“活动性教学”“情境教学”“创造性教学”等合理成分,以学生发展为目的,从课堂教学结构程序方面提出的一些新见解、新方法。
高中思想政治课开放式课堂教学就是备课设计、过程实施和效果分析中充分体现开放性。它具备如下五方面基本特征。
1.以人为本,动态生成——教学目标的开放
(1)目标设计的全面性
从目标体系上,要制订各种教学目标:学期(学年)教学目标,课题单元教学目标,课时教学目标,即全面地落实教学目标;从目标结构上,要制订三种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方法与过程目标、情感价值态度目标。
(2)目标落实的侧重性
①知识与技能目标、方法与过程目标:从关注陈述性知识到程序性知识。陈述性知识是个人具有有意义的提取线索而且能陈述的知识。按加涅的分类,陈述性知识包括符号、事实和有组织的整体知识三种类型。程序性知识是一套办事的操作步骤,根据办事的指向不同——是对内调控还是对外办事,加涅将程序性知识又分为智慧技能和认识策略。从关注陈述性知识到关注程序性知识就是要重视知识的形成过程,重视学习“如何组织和管理自己的经验”。
②情感价值态度目标:从关注兴趣、信心到关注学习时愉悦情感的体验。美国两位学者Dale Scott Ridleg和Bill Walthey综合动机研究的最新成果指出,要想学生积极投入课堂教学,就必须认同并尽量满足学生的基本情感或动机需要。学生在课堂中希望得到:对其校内身份的接纳、认可与尊重;对其个人兴趣、感受、观点、家庭生活、文化的尊重;集体归属感和同学间的依恋感;课堂管理中的选择、共享和参与的权利;个人职责、自制权和独立性;与教师之间积极的人际关系;有意义、富有挑战性的学习任务;对自己的理解能力、学习能力的自信;积极地投入和参与,而非无精打采;创造性的学习;个人目标的实现;学习过程的乐趣;大量获得知识的机会;自己的努力和成功得到公认;信任;灵活多样的学习方式;单独学习的机会,以及与其他同学合作的机会;免于难堪的安全感,以及免于被哄骗学习的安全感;对教师的教学方法和问题解决策略的了解;“个性化”的课题,可以把所学知识和课外生活联系起来;明确的规则、程序和课堂结构,以使行为、学习进程透明化;详细、准确的反馈;在需要的时候愿意提供额外帮助的教师;最小的课堂竞争;教师对学生的期望高,并且与学生能力相吻合;教师对待学生的一视同仁。
(3)实施目标的灵活性
对于学生的教学是系统性的教学,不能拘泥于一堂课的教学目标,不同的课时之间可依据具体情况交叉完成。
(4)评价目标的科学性
思想政治课教学目标是衡量课堂教学效果的尺度和标准,但测评不能教条化地进行,要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把教育教学目标从单纯追求高分转变到注重学生素质的全面提高。
2.立足生活,真实活泼——教学内容的开放
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是不变的,但是,社会现实总是时时在发展、在进步,对社会现象、人文现象的客观评价及分析也总在不断地发展进化。由此,思想政治学科要对当时发生在学生视野中的社会现象进行分析。这就要求思想政治学科教学对教材内容处理的开放性,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www.xing528.com)
①即时整理学科教学内容,要依据具体情况对教材内容进行调整以安排教学进程,即学科内容之间是交互性的教学。比如以哲学理念去分析经济知识,用经济理论分析政治知识,并且根据教材内容重新调整教学顺序。
②即时分析日常生活现象,从一定意义上讲教材的反应能力较差,对当前发生的社会现象很难作出既时反应。而且教材也不可能反映出每一个地方的特色,所以在教学中要善于吸收新知识、新观念和新信息,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教材内容注入新的活力,丰富教学内容,开拓学生视野。教学中可以联系学生的日常生活实际和社会热点问题,学生身边所熟悉的政治、经济、资源、环境、人口等都是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会激发学生的兴趣与好奇心,有助于增强教学实效性。
③动态发展教材知识。思想政治课教师除了整合教材内容,挖掘内隐性知识,对学生进行社会道德教育,使他们学会处理个人与他人、个人与社会的关系,还应根据时代的变化,及时拓展教学内容外延,使学生的学习由课内向课外延伸,由校内向校外延伸,形成一种动态的、发展的教学,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学习兴趣。例如重视对学生进行可持续发展观教育和生态伦理教育,使学生学会尊重自然环境,学会与自然和谐共处;重视培养现代市场经济所需要的精神品质,如主体意识、科技意识、竞争意识、时效意识、民主意识、公平意识、法制意识等。
3.互动交流,民主和谐——教学方法的开放
教学方法选择的依据有教学目标、学科知识、教师情况、环境因素等,所以要依据具体情况灵活而科学地选择教学方法,注重启发式教学,做到因材施教,发挥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精神。同时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要根据当时的具体情况而灵活采用某种教学方法或综合应用多种方法。教学方法的开放具体表现在教学形式开放上,具有以下三方面的特点。
①强调建构,教学形式开放首先意味着突出学,凸现教学的活动本质,即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活动。从建构主义角度来看,思想政治课学习不是被动地接受信息,而是在其已有知识经验基础上的自主建构。它强调在真实丰富的情境中启发学生的思维,强调学生在活动和反省中建构自己的理解和意义,同时重视讨论、交流、合作对意义建构的重要性。“应该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学生必须成为主动的学习者,不仅要应用已有的知识,更要经历新知识和日渐增加的困难情境的挑战。教学方法应该让学生关注学习过程,而不仅是接受传授给他们现成的知识。”
②创设对话,教学形式开放从语言的角度来看应该是“对话式”的教育教学。这种教育教学首先是一种介入态度,体现了平等关系。作为一种认识方式,表现为一种生活方式,克服那种追求效率忽视了意义,缺乏沟通,忘记了民主的弊端。课堂上应该展开学生之间、师生之间各种名副其实的交流,进行各种观点真诚的交锋。通过讨论帮助学生对正在思考的论题形成更具有批判性的理解,帮助学生对不断出现的不同的观点作出正确评判,教师和其他学生扮演知识催化剂的角色,帮助学生建构自己正确的观点。
③做好导演,教学形式开放从教师所扮演的角色来看,应该成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指导者、学习伙伴。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主体性,更多地了解学生的已有经验,鼓励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和看法,支持学生的自主性和义务,支持学生的反省过程。因为从哲学意义上讲,教材知识并不是现实的正确表征,学生对知识的学习是在自己已有观念的基础上的自主建构过程,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存在纠偏和失误,且在不断检验调整中修正自己的认识和理解。[3]
4.体现生命,充满活力——教学过程的开放
内容的生成性:在开放式课堂教学过程中,创设问题的一个重要特征是探求路径的多样性,同时也产生了各种不同的新问题,新问题引发新的思考和探索,新的探索又不断产生新的发现,教学内容在这样动态的循环中持续生成。让学生通过分析、思考、讨论等形式自己得出结论,学生在问题解决过程中感受、体验实际生活,理解、运用知识,形成科学观念,进而了解社会,学会学习,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它使思想政治课从教室走向社会,从抽象理论走向学生生活,培养了学生开放的意识,养成了积极向上和不断进取的人生态度,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时空的开放性:现代教学的发展已不满足师生在传统课堂内一招一式的教学,要鼓励学生到现实生活中调查、收集材料,在图书馆和网络中查找资料,在计算机上进行数据分析。由于学生在和同伴相互学习的过程中求同存异,去伪存真,需要足够的时间,而开放式课堂教学,确保了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操作与讨论时间,让学生在充分感知的基础上多方位、多角度地思考问题,使他们的思维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而在空间上,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与社会资源,教学空间由课内向课外延伸。例如开放的教学空间可扩展到社区实习场所、社会实践单位中,教师将教学内容分解、整合成模块,分别放到不同的教学空间中去讲授和训练,达到知识与技能的同步、智力与非智力的兼顾、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学生在这个过程中扩充知识、扩大视野,并体验知识的应用,学会学习,培养了自己的能力。
5.科学多元,人文关怀——教学评价的开放
课堂教学是师生、生生、生本的多项、丰富、适宜的信息联系和反馈交流过程。由于主体创造力的巨大,决定了课堂教学中诸多具体表现是难以预测的,企图用一个统一的标准来框定教学行为是不恰当的。因此,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应留一定的余地。课堂教学的评价体系需要主体的多元化和评价形式的多样化。评价应关注学生综合运用能力的发展过程以及学习的效果,使对学习过程和对学习结果的评价达到和谐统一。
很早以前就有这样的话语:“工厂生产上,产品难免有次品或废品,而教育过程中不允许有不合格品。”到今天这句话仍然警示我们要有强烈的岗位、社会、国家责任意识,有责任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促进学生全面、主动、健康发展。显然,教育的使命要求我们第一线教育者要在尊重学生平等的人格前提下,研究每一个学生身心特点,用符合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和引导,因材施教,用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不但要注意研究孩子们的共性,还要研究孩子们的个性,使得他们各得其所。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认为,学生并不存在着“智力”的差异,而是存在不同的学生在多元智能发展的不同方面有所差异。在加德纳的多元知能框架中,人的智能至少包括语言智能、节奏智能、数理智能、空间智能、动觉智能、自省智能、交流智能、自然智能等。“加德纳认为,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具有这八种智能,只是其组合和发挥程度不同。每个学生都有自己的优势智能领域,有自己的学习类型和方法,学校里不存在差生,全体学生都是具有自己的智能、学习类型和发展方向的可造就人才。学生的问题不再是聪明与否的问题,而是在哪些方面聪明和怎样聪明的问题。在正常的条件下,只要有适当的外界刺激和个体本身的努力,每一个个体都能发展和加强自己的任何一种智能。”[5]为此,开放式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树立两条基本教育信念,一是“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其才必有用”,二是“人无全才,扬长避短,人人成才”。把评价教育教学质量的标准从单纯看学生学业的成绩,转变到学生自我学习能力、自我教育能力、自我完善能力的培养上。不以学生某一方面暂时落后或优先而论定好与差之分,更不能以自己好恶或不很确切的观点去任意评价某一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评价学生特别是当学生遇到挫折或失败时,要坚持以优点为评价的出发点,以鼓励为主的评价方式。
总之,开放式课堂教学应立足于思想政治学科、超越思想政治学科,面向真实世界,始于课堂、走出课堂而融入复杂社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