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育常规是指人们习惯上认同的或法令条文上规定的有关德育方面的政策、规则和程序的总和,是学校德育工作中的基本规范要求。马卡连柯说过:“没有要求就没有教育。”学校的德育管理,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德育常规管理来实施的。常规管理使学校德育乃至学校全部教育工作得以有条不紊地进行,达成规范化和有序化。但我们不难发现,近几年来,各学校的行为规范越来越多,可不见得学生的行为越来越“规范”。究其原因当然来自很多方面,有社会、家庭的,有学生自身的等,但仅从我们教育者、管理者的角度来思考,与德育管理者对常规的简单理解和运用有关。比如某高级中学要求学生穿校服、佩戴有姓名班级记录的校徽。问询有关负责人这些规定的目的是什么,他直言不讳地指出,很重要的一点是让那些违反校规的学生“无处可藏,一抓便知”。这位负责人就是把常规的运用侧重在“管理”层面上。其实,制定常规表面上是为了加强对学生行为的管理,其实质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良好品德和行为习惯。再者,我们应该认真思考:现在的学生处于知识信息时代,思想受社会环境和校外文化影响很大,大众传媒技术和计算机网络的发展使他们更多地接触外面的世界,学生的自主意识日益增强,是否在校一天,就能把学生给管住了?记得一位教育家曾言:“想管住学生简直是一个愚蠢的想法,因为首先没有这个必要,其次你根本就做不到。”
班级既是学校德育管理的最基层组织,也是学生接受常规管理最多、最直接的地方。而在传统的班级中,学生的行为往往受到严格的限制,对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做过多、过细的限制。一方面,其条例往往运用“不能做什么”一类的语言,以防范为主的规范来训练学生的道德行为,重点放在纠正错误行为而不是放在养成积极有用的习惯上。这就如杜威所说的,是一种“病态”训练。学生会因为害怕违反教师的各种规定而感到紧张、焦虑和压抑。另一方面,其规范目标要求往往是整齐划一的,抑制了学生主动创新的动机。杜威指出:“儿童对自己在干什么应该有积极的认识,以便从他必须做什么的立场看自己的行为,只有这样,他才真正有充满活动的标准。一个使他能够为了未来而从规文中吸取教训的标准。”杜威又指出,教育是儿童“个人各种能力的自由发展”。因此,能建立一个和谐的、适合学生自由发展的“常规”是“和谐班集体”建设的必要前提。
第一,制定具体的班规,走民主化道路,遵循“鼓励学生养成积极有用的习惯”原则。对班规的制定,让学生共同参与讨论,参与管理,使他们真正体会到“我是班集体的一员”“我是班集体的主人翁”“班荣我荣,班耻我耻”。首先,以《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核心,引导学生围绕以下两个问题进行思考、讨论:①自己的主人是谁?自己应该以什么样的角色出现在班级、学校、家庭、社会中?②自己将成为什么样的人?具有怎样的性格和道德品质?教师要引导学生有正确的自我认识,增强自我管理的愿望和动机;明确我们自己是自己的主人,明确个体是生活在集体中的,现代人对集体的依赖性增大,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个体顺利生活的重要保证;引导学生自我分析,自己要做自己的主人,要有理想、计划,对事要有主见,对自己的学习、交友、思想有一个认识,找到不足、长处,弥补短处、发挥长处,做事踏实。学生对自己的安全、言行、前途、声誉、未来负责。学生实现“观念自我”和“现实自我”的统一,形成自我发展的意志。然后,每个同学提出自己的意见和建议,由各项起草负责人收集、整理各种意见。最后,在一定时期按照班级学生的共同要求结合学校实际,形成具有引领学生发展的班规意志。这种获得学生认同的,与自身发展息息相关的班规,更有说服力,充分体现出规范、引导、激励学生健康发展的作用。
第二,实施班规中,走“法治化”道路,体现个性化。俗话说得好,“国有国法,家有家规”,在班规实施中,要做到“有法必依”,减少“人治”的随意性。但“法治”,并不是刻板地依“法”而行。斯宾塞在《教育论》中提到:“记住你管教的同学应该是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在常规落实中,即使已有经学生充分酝酿的班规还是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在实施规章制度时要还给学生自由表现的机会,激活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得以生动活泼地发展。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和发展的需要建立激励机制。例如笔者比较注重目标激励法,时常引导学生认真分析自我,确定和调整自己的发展目标。发展目标从时间上看,有学年的、也有学期的,有期中的、也有期末的;从内容上看,有科学文化课成绩目标,也有行为习惯目标,有人生目标,也有学业目标;从目标达成方式上看,有自我纵向发展目标,也有追赶他人的横向目标;从目标立足的范围不同,有为个人的、也有为他人和集体的目标。引导学生把常规目标与自己个人的兴趣、个人长处、自我发展的目标结合起来,自我调节、自我实践。这样把常规的整体目标转化为每个学生的个人发展目标,最大限度地调动了学生自我发展的能动性。同时,在这样的环境中,学生不但没有过大的压力和压迫感,反而产生更大的动力,更强的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因而早操缺勤、上课迟到、自习讲话等问题也就迎刃而解。
总之,高中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强烈的自主性,他们具有很强的自信心和自尊心,热衷于显示自己的力量和才能。不论是在个人生活的安排上,还是在对人生与社会的看法上,开始有了自己的见解,自己的主张。我们的行为规范只有经过学生的内化、实践,才能形成习惯。在实施过程中,运用科学的方法,消除一些学生认为遵守规范是“不自由”的认识障碍,懂得常规是学生前进的轨道,引导他们自主、能动、和谐地发展。
下面列出了班级部分制度。
●一日常规
1.遵守八大纪律、三项注意。
2.写一篇日记。
3.写一条新格言。
4.五分钟规划,自习课前先确定学习目标及具体任务。
5.做事时要定向、定量、定时,开展自我竞赛,不断超越自我,增强效率感。
6.晚间统计一下一天“三闲”的数量,即大约说了多少句闲话,做了多少件闲事,闲思用了几小时,制订出明天减少“三闲”的具体措施。
●一周常规
1.周一参加学校升旗仪式,按学校要求统一着装,轮到班级值周时由团支部书记负责。
2.周二班队课由班长、团支部书记统筹,值周班长主持。
3.每周要有周主题。
4.周日晚进行民主评议。
●班级自律公约(www.xing528.com)
班名:宁远班。
班名寓意:宁静致远。
口号:班荣我荣、班耻我耻、不甘落后、立志成才。
班级八大纪律、三项注意的内容。
八大纪律内容如下:
一、尊敬师长,团结友爱,见到老师要问好,受批评不顶嘴,认真地接受教诲。
二、语言文明,举止文雅,服饰朴素、大方。
三、养成好的卫生习惯,保持教室整洁。
四、教室内保持安静,课间轻声细语,放轻脚步,轻拿轻放,不随意窜位。
五、自修课一进教室即学习,不讲话,有疑难做好记录。
六、按时到校,积极思考,上课专心,按时完成作业。
七、课前一支歌,眼看黑板中间,脑想歌词,坐姿端正。
八、两操认真、规范、到位,体现军训风采。
三项注意内容如下:
一、增强辨别能力,慎交友。
二、提高警惕,安全记心中。
三、男女同学交往要适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