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数学思维的概念界定
数学思维是在思维能力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它在形成的过程中,伴随着很多干扰性的因素。因此,为了帮助学生形成数学思维,老师最重要的职责是提高他们的思维能力,并为他们清除干扰性因素或者降低这些因素对他们的影响。由于数学思维需要思维能力作为基础,因此透过数学思维可以发现思维能力的踪迹,二者虽然有关联,但数学思维仍然保持着较高的独立性,体现着数学知识的特点,思维能力对它的影响有限。
二、数学思维的三种基本成分
数学思维包括三种基本成分:一是形象思维;二是抽象逻辑思维;三是直觉思维。[3]下面具体分析这三种成分。
数学形象思维把客观形象当作研究的对象,借助人的联想能力,最终实现建立“物化形象”的目的。形象思维具有三个属性:一是形象性;二是概括性;三是想象性。形象思维形成的应用过程指的是以数学知识为基础,运用一定的数学逻辑以及思维能力,重新分析数学表象,从而产生新的“意象”,为解决数学问题提供新的方法。它的主要功能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一是生动具体地展现数学问题的全貌;二是为学生带来一定的启发性;三是有效填补了抽象思维的空白;四是为数学创造力提供了源动力。
数学抽象逻辑思维是在对客观事物分析的基础上,以逻辑法则为工具,通过推理,形成新概念,进而产生定理或者原理,它在数学领域具有重要的作用,为深入理解数学概念、验证数学结论、搭建数学理论体系提供有力工具,同时也能够为其他领域的理论体系的建立提供有力支撑。逻辑思维具体又可分为两种:一是形象逻辑思维,二是辩证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具体是指以形式逻辑为基础,反映数学对象及其之间的关系为手段,实现认识数学对象本质及规律的目的。抽象思维的高级阶段就是辩证逻辑思维,它通过对概念发展规律的认识,深层次地探究概念的本质。
数学直觉思维指的是当人们靠数学形象以及结构时,大脑对其进行快速识别,对其表面特征进行理解,从而产生综合的判断。这种思维方式具有其独特的属性,它的产生是不定期的,具有一定的突发性,由于直觉的作用,使其具有一定的跳跃性,对数学问题的整体识别,决定了这种思维方式具有一定的整体性。直觉思维展现方式具体包括判断、想象以及启发。
在应用数学思维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上述三种思维相互交替、互相转化,从而衍生出了更多的思维模式。比如,归纳、联想等。
三、数学思维的结构研究
对数学思维结构的深入研究,有助于将其理论应用于数学教学实践,对于教师而言,可以改进他们的授课方法;对于学生而言,有利于提升他们的思维能力。从心理学领域对数学思维结构进行分析,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种形式:一是数学思维内容;二是数学思维的基本形式;三是数学思维的方法;四是数学思维的品质。
从数学学习的领域来看,数学思维结构是人们在数学思维活动过程中反映出来的总体特征。具体是指人们在进行数学学习时,将数学本身的结构作为基础,再根据自己对数学对象的理解,在头脑中形成新的思维结构。数学结构思维在客观和主观方面的表现具有一定的差异。客观而言,数学思维结构包括思维对象、物质技术手段、物质工具三个方面的内容,在这三者之中,思维对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是指客观世界中事物之间的数量关系以及空间形式,在数学领域表现为由一系列数学概念、问题以及方法等建立的知识结构。从主观的角度而言,数学思维结构是指思维主体的认知能力,包括思维主体的语言、情感以及思维传统等。此外,数学思维结构还包括相应的方法、形式以及思维程序等。
(一)数学思维的分类
为了方便数学思维的研究,根据不同的属性特征,将数学思维划分为不同的类别。尽管如此,不同类别之间也是相互联系的,并不会彼此独立。接下来介绍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1)根据思维指向的不同,可将数学思维分为两类:一是发散思维,二是收敛思维。发散思维的指向是多方向发散的,因此它也被称为求异思维,它以某个事实为出发点,通过多角度的思考,形成不同的答案。收敛思维则正好与之相反,思考方向最终汇聚到一点,因此它也被称为集中思维,它通过将诸多事实汇聚起来,沿着相同的方向思考,找到问题的答案。任何数学答案的探究,都离不开这两种思维,在解决数学问题时,需要将二者有机结合,才能探求更好的解决办法。因此,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应注重二者的共同发展。
(2)根据数学思维方向的不同,数学思维又可以被划分为两种: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正向思维指的是,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朝着通常思维方向努力,逆向思维则正好朝着相反的方向研究。在学习的过程中,两种思维模式的重要性相同,但对于大多数人而言,人们习惯用正向思维思考问题,常常忽略了逆向思维,因此需要特别注重逆向思维的培养。
(3)在分析、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根据每一个步骤都以充分的理论或数据作为支撑,数学思维细分为两类:一是直觉思维;二是逻辑思维。在直觉思维中,想象力占据主导地位,将直觉判断作为思维基础,推理过程只要合情合理即可。而逻辑思维以理解力为引领,将概念视作判断的基础,推理过程中采用严格的逻辑推理。直觉思维以及逻辑思维之间是相互联系的,前者为后者指明方向,后者为前者做出检验。同时,从思维的发展运动规律来看,二者相互补充,同时通过中介思维,二者可以相互转化,彼此深化。
(4)从纵向推理的领域来看,数学思维包括两类:一是归纳思维;二是演绎思维。前者指的是通过对个别事物的观察总结形成一般原理的过程,它一般包括收集事物的相关资料、观察比较这些资料、总结其中的规律,最后将诸多琐碎的细节整合成能够体现一定规律的整体。演绎思维则与之相反,指的是通过一般原理推断出个别结论的过程。简而言之,归纳思维是从特殊到一般的过程,演绎思维指的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二者是推理的两个方向,只有将二者结合,才能充分发挥作用。
(5)从横向扩展的方式来看,数学思维包括联想思维以及类比思维。前者指的是根据某种概念而想到其他与之相关的概念,具体又可分为三种:一是接近性联想;二是相似性联想;三是对比性联想。类比思维则指的是通过两个事物的相似特征,推断其他特征相似的过程。
(6)根据结构是否具有创新性,数学思维被划分为两类:一是再现性思维;二是创造性思维。前者利用现有知识经验,遵循既定的程序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后者指的是根据现有知识或者经验,对问题进行探索,挖掘新答案、找出新关系或者缔造新方法的思维过程。创造性思维与其他多种思维方式紧密相关,比如发散思维以及直觉思维等。同时,它也能与逻辑思维结合。(www.xing528.com)
上述六种分类方式,是数学思维中常见的分类方式。这些相对独立又彼此联系的思维方式,是数学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共同推动了数学科学的发展,实现了数学的崇高价值。[4]
(二)数学思维的不同方法
首先是所有思维活动都会用到的基本方法:
(1)分析与综合。分析指的是将未知转变为已知,即通过看到的事物或过程,探究其产生的原因;综合指的是把已知的知识或经验应用到未知的领域,即通过事物产生的原因,推断、论证事物发展的结果。二者相互作用,交替运动,共同促进数学思维的发展。
(2)抽象与概括。前者是指在复杂的事物中,提取某种属性进行深入分析的方法;后者指的是把个别特征、规律推广到一般事物的方法。数学领域的相关理论、方法、公式等,都是以经验概括为开端,以理论概括为终点,概括是抽象的最终目的,抽象是概括的基础。
其次,作为理论科学的方法:
(1)演绎证明。具体又分为两种:一是演绎推理,二是数学证明。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规律推及至特殊规律的过程;数学证明可以看成是前者的定向运动,能够确定猜想的正确与否。在数学思维中,演绎发挥着主导作用,决定着数学思维是否严谨,是否具有逻辑性。
(2)系统化。系统化指的是重新组合研究材料,然后依据某种次序将其放入某种体系中。在数学理论领域,这种系统化指的是公理化方法,通过从具体到抽象再到具体的一系列过程,使思维得到发展。
除此之外,还有作为经验科学的思维方法:
(1)观察和实验。该方法主要用于提供相关的证明材料。
(2)归纳。由特殊推断出一般的方法,通过整理观察相关材料,提出并论证猜想的过程,在概括事物本质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3)类比。这种方法普遍运用在发现问题、提出假设以及构建模拟,关键在于找到合适的模型。
(4)联想与猜想。
四、数学思维的基本规律
在数学思维领域,同一律是它的基本规律,也是其必须要遵循的一般规律。同一律指的是思维的认识结果必须要同客观事物同一,也就是人们的理性分析结果要与客观世界同一,即反映的是主体与客体的同一关系,也就是在差异的基础上,保持同一。因此,从这个角度讲,运用数学思维得出的结论,应该能够反映客观世界中的数量规律,这一点也能从已有的数学结论中体现出来,比如划归思想、三角恒等变换、数形中的等价变换等,这些都能够体现数学思维对同一规律的遵循。在培养和拓展数学思维的过程中,不仅要真实地反映客观世界中的事物关系,而且能够禁得起实践的推敲。此外,对于同一种事物的认识也应该保持同一性。在解决数学问题的过程中,也体现着同一性的规律。解决问题的思维过程,本质上是不断变换问题的过程,将问题逐渐转变成需要的形式,以便通过现有的知识就能够解决该问题。其实,整个变换的过程,就是数学思维同一性的展现。
在变换数学问题的过程中,如果存在差异,此时数学思维就应该按照思维的相似律解决问题。希尔伯特曾经对数学科学进行了阐述。他认为,数学科学是一个整体,各部分之间存在着紧密的联系,虽然数学知识种类繁多,内容千差万别,但使用的逻辑工具是一样的,概念、理论以及方法等存在着一定的亲缘关系,不同组成部分之间也存在相似之处。因此,数学思维中求同存异是普遍现象,异中求同以及同中辨异也成为解决数学问题中的常用过程。例如,解题过程中的一题多变,或是一题多解,以及题型归类等,都遵循了相似规律。这种规律具体体现在联想、类比以及化归等方法上。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该不断引导学生对相似因素的认识,加深对相似关系的理解,以使他们深层次地掌握数学科学的内部规律,进而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创造性。
现代自然科学把经验的主体延伸至个人,即个体的经验可以通过祖先的经验而直接获得。比如,现在的学生能够直接应用数学公理解决数学问题,不需要证明,这是积累遗传规律的直接体现,这种规律也有效推动了数学思维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