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要适应未来生活,为他们的生存奠基或者说提供帮助,就要面对各种未知与挑战,自然需要诸多素养。核心素养就是个人立足于社会于未来最为要紧的那个点。核心素养是学生面对未来最基础也是最重要的素养,是学生借助学校教育所形成的解决问题的素养与能力,不是先天遗传,而是经过后天教育习得的。核心素养强调的不是知识和技能,而是获取知识的能力,以及在受教育过程中形成的意志品质和行为习惯等。
因此,学校层面应该立足核心素养坚定不移地推进素质教育,加大课程改革力度,实施有效教育活动,强调综合社会实践,进而培育学生的个体终身发展、融入主流社会和充分就业所必需的素养,为其过上有责任感和成功的生活所需要,也为社会应对当前和未来的技术变革和全球化挑战所需要。
由此,在学校“让每一个孩子都学会生活”的教育理念指引下,制定了“生活课程”实施方案,以此推动学校的变革与发展,丰富学生的学习经验,提升学生的素养。
1.“生活课程”的理念和架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曾总结:“从定义上说,生活教育是给生活以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向前向上的需要而教育。从生活与教育的关系上来说,是生活决定教育。从效力上说,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发出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1]“我们深信生活是教育的中心。”[2]陶行知先生始终坚持“教育源于生活、教育需要生活、教育为了生活”的教育理念,其生活教育理论鲜明地体现了“生活是教育的原点”的观点。无独有偶,英国哲学家、教育家怀特海在《教育的目的》中也曾写道:“教育只有一个主题,那就是五彩缤纷的生活。”可见,把生活作为教育的原点与价值追求是一种本质的必然。
基于此,“生活课程”的理念“让每一个孩子都学会生活”,意味着课程要立足于生活经验——课程内容既注重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更注重对学生学习经历的丰富,拓宽学生的视野;要超越知识层面——课程教学既注重拓展教育的生态环境,延展教育的园地,更注重环境及园地创设下的体验、实践活动,提升学生的能力;服务学生成长——课程评价既关注学生的知识技能,及时评价,更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长期评价,建立学生的自信。
基于上述课程理念,我们结合“生活教育”的内涵,形成了这样的“生活课程”核心内容:
图中外围的圈代表“生活课程”实施的主要内容,即学生通过从生活常识的学习、生活技能的训练、生活习惯的养成、生活环境的设计、生活态度的培养、生活情趣的培育和生活责任的体现七个角度来学习“生活课程”,最终获得生活能力的提升。
2.“生活课程”的结构和设置
“生活课程”,以对国家课程标准进行有针对性的延伸和拓展,全面发展每一个学生的综合素质和个性特长为指导思想,在全面拓展与深化的基础上,增加探究性学习的时间和社团活动、社会实践的时间,通过面向全体学生、体现学校特色的拓展、探究学习课程和社团活动、社会实践课程的建设,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丰富学习经历的机会,让学生成为知晓生活常识,掌握生活技能,养成良好生活习惯,具有正确生活态度、生活责任以及拥有生活情趣的会生活的人。
在这样的思想指导下,构筑具有学校特色的“生活课程”体系的基本板块:基础必修课程、综合选修课程(周三“快乐活动日”开设的拓展、探究课程)、社团活动课程(乡村少年宫所开设的社团活动课程)、社会实践课程(利用在地资源所开发的课程)。这一课程结构可以统称为“一圆三环式”。
一圆:基础必修课程
基础必须课程:在完成教材内容教学的基础上,把“生活课程”体系中的有关生活基本常识的学习、生活基本技能的训练以及生活习惯的培养这些主要内容纳入到这一课程中。这些主要内容是整个课程体系的基本要求,要充分体现少而精的特点,要充分体现教学的效能。基础型课程中融入“生活课程”,主要在语文、思品(品社)、自然、劳技、科学、生命科学、美术。而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体育、信息技术等学科以创设生活情境,作业设计时以生活现象、生活事件作为导引,让学生强烈地感受到生活与学科学习的密切关系。(www.xing528.com)
三环之一:综合选修课程
综合选修课程:开发适合1—9年级学生的“生活课程”,以选修课程的方式推出,设置“菜单式”选课。小学阶段以“周三快乐活动”时间作为保障,中学阶段以“拓展、探究课”时间作为保障。学生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进行选课。不过小学阶段基本上以年级为单位进行,一个年级提供适合学生的几门课程,让学生进行选择,跨班选课。中学阶段则提供各种各样的课程,让学生进行跨年级选课。但保证每位学生一学期能选到一门课程。综合选修课主要以学习生活常识、生活技能、生活习惯、生活环境为主。
三环之二:社团活动课程
社团活动课程:乡村少年宫各社团本着“发展兴趣、培养特长、提升修养”的宗旨和“以乐促智、以技促能、以读养德”的目标,开办各类社团。主要分为:体育部、艺术部、科技部、文学部。体育部有5个社团:射击、射箭、乒乓球、健美操、田径。艺术部有5个社团:美术(由儿童画、水彩画、速写三个社团构成)、舞蹈、非洲鼓、电子琴。科技部有2个社团:科技创新社、头脑奥林匹克(简称OM)。文学部有3个社团:文学社、经典诵读社、英语课本剧表演社。社团活动课程主要是通过学生活动,培养学生高雅的生活情趣。
三环之三:社会实践课程
社会实践课程:以学校原有的较成熟的校本课程《马陆葡萄》为基础,充分利用在地资源——马陆葡萄主题公园、上海宏泰园蔬果专业合作社,广泛开展社会实践活动,使学生了解与日常生活相关的蔬菜、瓜果的生长,通过劳动进行体验,使之具备一定的生活知识和生活技能。并通过嘉源海艺术村、戬浜居委等提供的活动资源,培养学生的生活情趣,提高学生的生活责任意识。这个版块的学习,由学校的德育活动部牵头进行,真正落实“体验式德育”这一路径。
随着2014年高考综合改革和学生综合素质评价的成熟推广,高中学校的社会实践课程的系统建设成为必然。为结合高考改革,践行嘉定“品质教育、课堂转型”的变革之路,彰显学校“让师生共同健康成长”的办学理念,安亭高中利用安亭汽车城地域教育资源,先后建立15家校外志愿服务基地,因地制宜地开发形成“七彩课堂”校外志愿服务课程。每周三下午,由学校教师组织学生前往各校外基地,走进社区、法庭、医院、墓园、派出所、地铁站等,开展形式多样的七彩课堂志愿服务活动。学校将社会教育资源、学校课程实施与校外教育活动有机整合,使学生的学习从“教室小课堂”向“社会大课堂”延伸,大大丰富了学生的学习生活。在课堂中开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理想信念教育、公民意识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等,使学生在校外课堂中不断获取书本以外的体验和感悟,拥抱不一样的精彩课堂,丰富不一样的人生体验,让“中华根、生命树、中国梦”在课堂中不断生长。学校于2016年5月11日在上海市召开的市级高考新政综合素质评价培训会议上进行《七彩课堂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的汇报交流,获得一致好评。
3.生活课程的实施与评价
“生活课程”在实施中要做到以下几点。(1)课程目标的生活化,即进行“生活指导”,让学生通过多元的课程、多样的活动,自在成长、学做真人;充分学习、有效学习;展现兴趣、发挥潜能。(2)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即基础型课程校本化。学科中的语文、英语,既注重课内外知识的衔接,以学生的生活、经验为起点,又注重以生活为支点的读写的结合和链接;其他学科,既注重在教学中创设生活中的情境,又注重对学生动手实践方面内容的设计,让学生鲜明地感受到学习与生活的密切关系。(3)实施过程的生活化,即开展“体验式德育”,让学生在社会实践中体会作为社会公民所肩负的沉甸甸的责任。
到目前为主,初中部已开出了25门课程:合唱、电子琴、鼓号、舞蹈、想象画、羽毛球、男女篮球、射箭、射击、足球、OM、主持表演、棋类、书法、纸艺、丝网花、日语、走遍中国、花样钩针、精彩编织、舞动人生、心理辅导、金融理财、乒乓球。这些课程在开设之前,指导教师设计了精美的海报,教学研训部请广告公司进行统一制作,然后让在学校大厅进行展示。学生在参观完后,在班主任的组织下进行选课,然后由教学研训部根据学生选课和指导教师的选择,调整、确定各课程参加学生,并安排好课程开展场地。课程开展期间,教学研训部安排相关教师进行检查,记录开展情况。对于条件成熟、有能力编写校本课程的课程则通过专家指导进行课程的开发和编写。
课程评价是对课程建设的一种客观描述及价值判断,因此,在进行课程规划的时候,已就如何评价进行了系统设计,包括与教师相关的评价:综合选修课课程设置综合评价表,从课程设置、课程实施、学生学习成果评价三方面实施;综合选修课实施教师评价表,以课程方案评析,包括开发的意义、目标定位、课程内容、课程评价;课程实施过程评价,包括指导思想、教学过程、实施成果和选修学生评价。而与学生相关的评价——综合选修课评价表和社团活动课评价表,都从学生的态度(参与)、方式(交流、探究、合作)、情感(体验、分享)、绩效(目标、知识、能力)和总体描述(学生:我的收获与不足;教师:值得肯定的地方与建议)进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