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高学习品质:关注差异,重视分层推进的实践

提高学习品质:关注差异,重视分层推进的实践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确定了学生的层次,就要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学习目标,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脚到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能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得到桃子”的满足感,既体现知识的要求,又有能力的要求,并且各能力层次之间又有递进关系。例如为A组同学设计比较简单的问题和现象,使学有困难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给他们提供机会与老师、同学交流,从旁观者转化为参与者;C组的同学则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

提高学习品质:关注差异,重视分层推进的实践

面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认识到他们之间的差异,由此实施差异教学,分层推进,是因材施教的具体表现,也是基于人的发展的重要表现。

实施差异教学就是教师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能力水平和潜力倾向,把学生科学地分成几组各自水平相近的群体并区别对待,这些群体在教师恰当的分层策略和相互作用中得到最好的发展和提高。又称分层教学、分组教学、能力分组,它是将学生按照智力测验分数和学业成绩分成不同水平的班组,教师根据不同班组的实际水平进行教学。

所谓的差异教学,比较集中地被强调了几点:①学生的现有知识、能力水平;②分层次;③所有学生都得到应有的提高。

差异教学模式保留行政班模式,但在教学中,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出发,确定不同层次的目标,进行不同层次的教学和辅导,组织不同层次的检测,使各类学生得到充分的发展。具体做法:①了解分层,分类建组;②针对分层,分类目标;③面向全体,因材施教;④阶段考查,分类考核;⑤发展性评价,不断提高。

具体做法为:

深入研究学情,做好层次划分

分差异教学的目的是对学生因材施教。课堂教学中要使优等生“吃得饱”,又要激发学有困难的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认真研究学情和学生的志趣特征,把学生恰当地分为几个层次。

根据这一目的要求,我们按照学生学习方式的不同,知识层次的分层,把学生分为:A.基础薄弱,学习主动性差;B.有一定基础,能够主动学习;C.基础扎实,学习认真等三个层次。又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和个性特点分为:A.不敏捷又不踏实;B.敏捷而不踏实;C.不敏捷而踏实;D.敏捷而又踏实等四个层次。综合上述特征,我们把全班学生分为三个学习层次小组。A组:赶超组,主要是树立学生信心,激发学习兴趣;B组:奋进组,激励进取;C组:先锋组,勇于探索。每个层次并不是固定不变的,根据学生的学习深入情况和变化情况及时调整,并在调整过程中形成一种激励机制,激发每一个学生努力进取,不断提高。

让师生都明确某一个同学在某一阶段时间内所处的层次。同时,要让学生建立起对学习的乐观主义态度和真诚的学习信心,正确对待分组方式,明确教师的分组目的,防止优生骄傲自满,中等生得过且过,差生心灰意冷等不良情绪的产生。

制定适度目标,分层设计课堂

不同学生在基础知识、基本能力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差距,为了达到普遍提高、全面培养的教学效果,我们有必要在备课过程中,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步骤、教学方式到教具准备都坚持与好、中、差各类学生的实际相适应。确定了学生的层次,就要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制定相适应的学习目标,使知识的难度恰好落脚到学生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潜能接受能力上,让学生在学习中有一种“跳一跳摘得到桃子”的满足感,既体现知识的要求,又有能力的要求,并且各能力层次之间又有递进关系。强调针对性,既保证“面向全体”,又兼顾“提优”、“补差”,使教师在教学的各个环节都能抓住三类学生。[复习巩固](10分钟左右)。针对新授与练习中的反馈信息作适当处理,对普遍存在的薄弱点或个别不及矫正的问题进行补救,将本节课所学内容系统化,便于学生理解和运用,以实现预定的教学目标。[目标延伸](5分钟左右)。分好、中、差三类学生的要求。对优生,设计一些提高题让他们完成,并让他们探索思考拔尖题;对差生,诊断他们学习本课中的疑难,采取有效方法补救,让他们完成基础题;对中等生,要求他们自我复习巩固,完成基础题和提高题。这样,我们就能把每个学生的培养和提高都置于自己视线之中,充分调动了各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有利于大面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例如:“阿基米德原理”一节中,学习的总目标是理解阿基米德原理,培优目标为会设计实验推证阿基米德原理,补差目标则是识记阿基米德原理的内容,会运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简单的计算。

根据分层目标,优化课堂结构

课堂是学生获得知识的主战场,也是培优补差的主阵地。课堂教学中,要使每个学生都达到相应的学习目标,首先要优化课堂结构,做好课堂教学内容的层次分析,认真研究知识点在整个知识系统中的地位及其功能作用,结合学生层次分别采取相应的处理方法。该阶段重点是分层施教和分层练习——在课堂教学中,对优生以“放”为主,“放”中有“扶”,重在指导学生自学;对中等生和后进生以“扶”为主,“扶”中有“放”,重在带领学生学习。这样引导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各不相同的“最近发展区”前进,后进生必须基本上达到课程的要求,优生尽其所能拔尖提高。尽量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要,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全体学生非智力心理因素的积极作用。其次,物理教学以逻辑思维为核心,以直观感知为主要的教学过程方式。不能因为使用差异教学,为使学有困难的学生也达标而采用“灌输”的方法,要给学生创设一个和谐民主的学习环境,解除师生之间的压迫感、紧张感,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勇于表达自己,促进学生思维和能力的发展。(www.xing528.com)

课堂提问时,分层设计问题,也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没有单一答案的问题,适应学生个体分层。通过分层启发引导,从外部激发学生的内心反映,调动起学生的学习主动性。例如为A组同学设计比较简单的问题和现象,使学有困难的学生参与到课堂中去,给他们提供机会与老师、同学交流,从旁观者转化为参与者;C组的同学则要“跳一跳”才能够得着。这样一来就能实现不同层次学生得到不同层次的提高,有效地解决了“吃不饱”、“吃不了”的问题。

分层布置作业,分别进行巩固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能力的长进得靠训练,能力的保持得靠练习,其间有个条理、步骤,不能马马虎虎,一读了之。”对于学有困难的学生来说,适当的练习不仅能巩固所学的知识,更能培养他们克服困难的毅力。但如果练习不适应则会削弱其积极性,因此练习时要结合他们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应他们的基本题目、积极适当的题量,使其逐步走向成功,体验成功,维护他们学习的积极性,树立信心,再逐步加大深度,使其不能松懈。教师也要及时给予帮助,使他们体会老师的关爱,逐步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为此,分层作业由浅入深可分为四个层次,即放缓题、基础题、提高题、拔尖题。向好、中、差三组学生布置三种作业,并采取三种作业批改方式:“差组”——放缓题+基础题,教师当天面批,学生当天纠正;“中组”——基础题+提高题,全部批改;“好组”——基础题+拔尖题,只批改1—2本,其余由学生自己核对,组长检查。在分层练习中,我们应积极鼓励低层次的学生向高层次突破,调动学生求知的积极性,而学有余力的学生则要适当增加探索性练习,开阔他们的视野,扩大知识面,向高深发展。

分层进行辅导,切实解决问题

辅导学生是巩固和保障教学效果的关键,在现实的差异教学中的“提优”、“补差”两方面的任务都需要在学生辅导中落实,教师对于学生的辅导也需要相应的分层处理。

同时应强调辅导为促进学生更好地学这一目的,分层辅导也不妨遵循以下原则:一是集体与个别相结合,普遍存在的问题集体辅导,个别性的问题单独指点;二是讲解与自学相结合,实验教师在讲清知识关键要点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围绕疑难问题读书,寻找有关知识,启发学生个人钻研、独立思考、自己解决问题;三是课内与校外相结合,学生学习中存在问题的习题课内解决,课内来不及解决的问题,可安排在课外补救,或通过第二课堂适当延伸补充,开阔知识视野;四是校内校外结合,实验教师与家长取得共识,相互配合,共同落实教学要求。

分层进行评价,树立成功信念

经常性的反馈是提高教学效率的保证,评价的机制也要结合学生的特点进行,在差异教学中对学生的评价标准也是分层的,“差组”有适合他们的标准,主要采用鼓励性原则。肯定其成绩与进步,使他们不断体验成功,看到未来的希望,以成功者的心态向前发展。而优生则要高标准严要求,激励他们勇于探索,敢于创新,从创新探索中不断走向新的高度。

考核包括单元关检测和阶段性检测。由教师自己依照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命题。每份题都包括放缓题、基础题、提高题和拔尖题四大类,放缓题面向差生,仅供“差组”做;基础题面向全体学生,全体学生必做;提高题面向中等生,“差组”选做,“好组”和“中组”必做;拔尖题面向优生,供“中组”选做,“好组”必做。考核后,对已达标学生提出“巩固性”或“扩展性”的目标;对未达标学生,通过补课,个别辅导建立互帮互助小组进行“矫正帮助”,以确保各类学生都达到预定的阶段目标。

通过阶段考核,对各个学生进行多次的综合分析,并进行必要的组别调整。对进步明显的提高一个层次;对有后退的,一次可提醒、鼓励,下次仍跟不上的个别辅导,绝不降级。这样做,不但可以帮助学生及时调整适应自身发展的教学起点,而且有利于学生看到自身的进步和不足。而对这样的个别学生,切忌冷嘲热讽,应热情关心,帮助分析原因,树立信心,以确保学生积极进取的学习热情。

在高中阶段针对生源多样性的课堂教学更强调对教师集中高效指导下学生主动学习和建构的探索。为此,在教学中以遵循基本规律为准则,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趣味性、多元性、有效性为目标,以优化教育科研方法为手段,以体现高考改革变化和学科育人价值为关注点,尝试和践行“助学提纲”课堂教学转型新范式。“助学提纲”立足于强化课堂转型效率,凸显教学育人特点,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把更多的时间和空间还给学生,让学生充分发展自己的特长与爱好。它不仅适用于基础型课程,同样适用于拓展型、研究型课程,它是源于教材而高于教材的有效辅助材料,是教师用来帮助学生掌握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媒介,是基于课程标准、学生实际和教学有效性之间的平衡点,是学校课程实施的全新载体。目前学校机遇和学科差异成功开发出内容逻辑、目标呈现、补充激活、学习线路、练习巩固、思路引导、变式归纳、成果总结八类“助学提纲”模式,并在部分科目形成完整的体系并有效运用于日常教学,效果良好。

总之,只有结合学生的个性特点,分层施教,因材施教,才是面向全体、面向未来的有效途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