针对流动人口子女教育问题,各国积极开展了相关的教育研究。国外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通常与提高弱势群体学生入学机会和学业成绩联系在一起,特别是一些发达国家。而且从整体上看,研究的重心已经从关注入学机会的平等转移到关注学业成绩的提升上来。以美国为例,自1837年提出普及初等教育以来,20世纪50年代关注非裔美国学生的教育机会和入学问题,60年代和70年代“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案”(ESEA)推进贫困学生、少数民族学生和女生的平等入学和对待问题,1974年颁布“面向全体的残障儿童教育法案”,推进残疾学生的平等入学和对待。至2002年,“不让一个孩子落后”法案颁布,标志一个重要转变,即所有学生,包括不同民族、种族、阶层、性别的学生都能取得高水平的学业成就,该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流动人口大多属于不同种族、少数民族或贫困人群,因此,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研究也与上述研究交织在一起,成为其中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
放眼当前国外关于流动人口子女教育的研究,可以粗略地分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针对一般的教育政策和教育结构层面上问题的研究,另一部分是针对学校层面上问题的研究。流动人口子女的教育结果不仅受针对流动人口子女的特别安置的影响,还受每个教育系统中一般教育政策和结构的影响。当然,每所学校的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以及如何改变学校和课堂的特点以满足移民子女的需要,是研究的最终落脚点。两方面的研究缺一不可又互相支撑。(www.xing528.com)
就我们视野所及,学校这方面的研究大致涉及如下三个问题:首先是如何减少隔离(segregation),使流动人口子女有机会接受高质量的教学;其次,聚焦于额外的资源可以如何有效分配,以确保流动人口子女和他们的本地同伴一样多地参与教育过程,取得同样好的教育表现;第三,则是讨论师资问题,高素质的教师如何能被吸引到流动人口子女占多数的学校去工作,并能留得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