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司员工共有,无需争功劳

公司员工共有,无需争功劳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既然是道生出来的,显然这个一不是道。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一”的“体”,那么“一”的“用”是什么?我是老板,有了功劳我还跟员工争?我已经是公司里位置最高的那个人了,公司都是我的,我还要名利干吗呢?把利益给员工,眼前这点利益都是小钱,我的利益在长远处。想开了,也就不会再跟员工争名夺利了。所谓事业,是要有使命的,使命一定是创造某种价值,至于是什么价值,那就取决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了。

公司员工共有,无需争功劳

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一以宁,神得一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贞。其致之,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发;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贵高,将恐蹶。故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是以侯王自谓孤、寡、不穀,此非以贱为本邪?非乎?故致数舆无舆。不欲琭琭如玉,珞珞如石。(第三十九章

本章最不好理解的就是这个“一”了。有人说一就是道,如果是道的话,那就直接说道不好吗?为什么非要说一呢?全篇《道德经》用字是非常严谨的,本来篇幅就有限,内容又这么复杂,想说明白都难,如果让我写,我会在这么重要的概念上玩花样吗?

无独有偶,老子还说过“道生一”,显然这两个“一”是一个意思,总不能一共五千字前后两个关键概念还不一致吧?既然是道生出来的,显然这个一不是道。《尚书》中有一篇《禹谟》,相传是尧舜禹禅让时说的话。“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大家最好把这十六个字背下来,其堪称中华文化的心法,老子说的一,其实就是“惟精惟一”的一。

孔子也说,“吾道一以贯之”,这里也出现了一个“一”。曾子的解释是,“忠恕而已矣”。但是,很显然,曾子只说了“道”之用,而并没有解释“道”之体。这是儒家的一个鲜明特征,就是不讨论形而上,例如“子不语怪力乱神”“未知生焉知死”。联系孔子曾经问道于老子,给我的感觉就是,孔子认为老子把形而上的东西已经说得够清楚了,不需要自己再去说了,所以把注意力集中在了形而下。加之教育对象都是相对低的阶层,不涉及天子、诸侯,所以也没必要拔高到形而上的层面去,也是为了因材施教

以孔子思想之通透,他绝不可能没有一个形而上的根基,缺了根基,儒学这么宏伟的大厦是建立不起来的。就算勉强建立起来,也会因为根基不稳而自相矛盾、混乱不堪,那样的话早就坍塌了,也就不会流传以至今日。所以,孔子的“一”实际上与老子的“一”也是一个“一”。

说了这么多,这个“一”究竟是什么呢?这个一就是矛盾对立统一的“一”,也就是包含有矛盾双方的那个统一体,也就是允许矛盾同时存在、相生相克、缺一不可的那个统一体,也就是《周易》中所说的“太极”,也就是包含了“两仪”即“阴阳”的那个“太极”,也叫“太初”或者“太一”。老子受到了《周易》《尚书》影响吗?显而易见,作为周的国家图书馆馆长,说老子没看过《周易》《尚书》,你信吗?两本经典的内容,他肯定是烂熟于胸的。所以,《道德经》与《周易》《尚书》等一系列经典是一脉相承的。这也解释了为什么孔子是在老子的基础上加以发挥,因为他们两位学习的教材都是一模一样的。

老子在这给出了辩证法的第一个定律,“矛盾对立统一”,另外两个定律“否定之否定”和“量变引起质变”对应的则是“反者道之动,弱者道之用”。每次说到辩证法,我都不禁感慨,开自己家的门,还得去邻居家借钥匙,多少还是有点讽刺吧?

矛盾的对立统一是“一”的“体”,那么“一”的“用”是什么?就是后面所说的“天得一以清……”和“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总之就是矛盾的对立统一无处不在,天、地、神、谷、万物、君王,谁都要用它。如果不用会怎么样?天不用它恐怕都要裂开,你说会怎么样?要是矛盾只对立不统一,可不就万事万物都分崩离析不复存在了嘛!

所以“一”的用,就类似于物理学追求的“大统一理论”,给相对论量子力学、各种各样的粒子、四种基本力,找一个统一的公式,通过这个公式就可以推导出所有的其他公式,就相当于把所有物理公式最后统一起来了,所以叫“大统一理论”。人类几千年来,对美的追求始终没有变化,根上想要的还是那个极致的秩序,表现出来的就是简洁且优雅,说白了就是又简单又好用。(www.xing528.com)

既然对立统一是必不可少的,那么贵就要容得下贱,没有贱哪来的贵呢?高也要容得下低,因为我比低的高,所以才有高。说这些有什么用呢?当然还是让“侯王”们学习道嘛!自己贵,自己高,就要谦虚一点,所以才要称自己是孤、寡、不穀。不穀大概就相当于现在的谦称“不才”。

侯王为什么要这么称呼自己呢?不就是贵要以贱为本嘛。我都已经至高无上了,就不要再追求那些名誉了。已经是天子了,还有什么名誉比这个更高呢?既然已经获得了至高名誉,那就别在乎赞誉了。所以,侯王们不要追求玉一般的圆润华丽,而应追求石头一般的朴实无华。琭,从玉从录,录,甲骨文的字形是指从水井上打水用的辘轳。这东西现在不常见了,我小的时候农村老家有一口老井,还是用这东西打水,就是一个圆轴,一端带摇把,摇动摇把就可以把井绳卷起来,水就提上来了。这东西是圆的,而且用久了会被磨得很光滑。加一个王字,就表示光滑圆润的石头,引申为圆润华丽,这里形容玉的美好。珞,这个字现在已经不用了,看起来从玉从各,应该是表示多而细小,与碌是相对的。

最后这句话理解方式很多,也可以理解为玉和石头都是在比喻“誉”,意思是不管是华丽的赞誉还是朴素的赞誉,都不值得追求。还有人理解为既然是对立统一,那就是说既不能像玉也不能像石头,要不贵不贱才好,例如苏辙,即苏东坡的弟弟,他就是这么理解的。其实怎么解释都无所谓,反正方向大家看清楚就行,之后就可以“得意而忘言”了。老子这番话,简直就是说给创业的老板们听的。我是老板,有了功劳我还跟员工争?有了利益我还跟员工抢?我已经是公司里位置最高的那个人了,公司都是我的,我还要名利干吗呢?把功劳给员工,并不影响我自己的功劳,反而复制出了双倍功劳,员工受到鼓励,创造更大的价值,功劳不就越来越多了?

把利益给员工,眼前这点利益都是小钱,我的利益在长远处。公司做大做强,做到市值百亿,我还担心自己没有利益?财散人聚,员工能赚到钱就会拼命赚钱,大家拼命是为了谁?看似为了自己,实际不还是为了公司?公司是谁的?不还是我的吗?想开了,也就不会再跟员工争名夺利了。

当然,以上所说创业指的是做事业,那些做生意赚钱的恐怕算不上创业。所谓事业,是要有使命的,使命一定是创造某种价值,至于是什么价值,那就取决于每个人的价值观了。

就算我不创业,不当老板,作为一个普通人我们真的需要别人的表扬吗?如果需要,说明在内心里,我们还是弱者,追求的还是得到别人的认可。这有什么不对吗?这不是对与错的理论问题,而是能不能让自己过得幸福的实际问题。如果我们追求别人的认可,时时刻刻“求求你表扬我”,那不就是之前讲过的“宠辱若惊”了吗?不表扬我,我很惊慌,一定是自己做得不好,别人瞧不起自己,这可怎么办呀?表扬我了,我还是很惊慌,今天被表扬了,万一明天不表扬了怎么办?自己得多失落呀?这是不是就是所谓的讨好型人格?是不是就像没长大的小孩一样?古时候管这种人叫小人,现在叫巨婴。

一个强者不会在意他人的毁誉,可以评价强者的只有强者自己。作为一个强者,别人赞美时只需要对他的认可表示感谢,至于评价的内容则一笑了之,毕竟别人怎么可能比我们自己还了解自己呢?别人谩骂时,则视而不见、听而不闻,他怎么有资格评价我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