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为什么学习水有意义的介绍

为什么学习水有意义的介绍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我们必须要动起来,走出去,才能看得更远,也才能接近于道。水,善于使万物获利却从不与它们争夺,停留在众人厌恶之地,所以与道相近。我们想一想水是什么样子?而《道德经》全篇最有意义的,并不是道、德这两个概念,因为它们只是状态、是结果,而真正有意义的是实现方法。

为什么学习水有意义的介绍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尤。(第八章)

诗,是模糊的表达,表达的是意境,而不是精确的意思。所以,怎么读诗?有不认识的字、理解不了的字,就把这个字拿出来去查,查字典、查《说文解字》、查字源演化。但是,这是准备工作,千万不要舍本逐末,把它当成了全部。我们真正要做的,是理解了一个字之后,把它放回去读句子、读章节,最后一定要通篇连起来读,连起来去体会它的意境。这就是之前不停在讲的,人家给我们指方向,我们先看一眼手指,但不要盯着手指一直看,去看方向。

就好比这句话,这是说水吗?是说道吗?是说德吗?其实都是。《道德经》之所以难读,就是很多时候人们过分看重分解,钻进去就出不来,最后忘记了综合。看到了眼前的目标,就忘记了还有一个长远的目标。我们要记住,老子打的所有比方、做的所有类比,都是用不同方式在给我们指引方向,有时候用手指,有时候用教鞭,有时候用树枝,手指、教鞭、树枝就是那些类比,我们并不需要关注它们,而是要顺着它们指的方向去看,那个方向就叫道。

但是看了就能看到吗?当然不能。眼神再好能看多远?一公里之外都很难分辨清楚。所以还要“行”,而“德”就是在指导我们怎么“行”。我们必须要动起来,走出去,才能看得更远,也才能接近于道。

“上善若水”,就是老子又换了个方法在给我们指方向。水,善于使万物获利却从不与它们争夺,停留在众人厌恶之地,所以与道相近。善于择地而居,善于使心境深远,善于以仁爱之心与人交往,说话善于守信,为政善于治理,做事善于发挥能力,行动善于选择时机。这些,说的都是水的特点,但这又是在说水吗?谁看不出来这是借物喻人?因为不争名夺利,所以不会有过错。其实,理解之后回过头来再看这一章,就是“上善若水”四个字,再聚焦就是这一个“水”字。

我们想一想水是什么样子?无色无味,司空见惯,因为太平常,所以没人把它当回事。渴了想喝水,那就喝,洗手、洗衣服想用水,那就用,外面小溪、小河不停地流淌,灌溉农田,滋养禾苗产出粮食,我们才有饭吃。水里生活了鱼虾,动物口渴了也去饮水。植物要吸水,动物要饮水,人要喝水,但是水从植物、动物、人这里获取什么了?水根本不在乎,水把它所滋养的对象当作“刍狗”而已,所以说,水与道相似。

既然水与道相似,我们模仿道没有抓手的话,就模仿水好了。水的目的是什么?滋养众生吗?当然不是。水只是向着低洼处流淌,至于众生需不需要,水才不关心呢。但是,水在低处汇聚,众生自然就向低处聚集,拦都拦不住。这就是道,我只按我的规律运行,万物于我只是“刍狗”,虽然我不在乎你,但只要我按部就班地运转,你就必然会获益。你获益了,自己高兴就好,回馈我,我不在乎,不回馈我,我无所谓,就算反过来骂我,我也不会减少你的收益,因为我只是在运转我自己,你怎么样与我无关。(www.xing528.com)

《三体》里面有句话,叫“消灭你与你无关”,而道则正好相反,“对你好但与你无关”。既然道是如此,德又该如何呢?

人都需要有一个使命,当然每个人的使命可以不同,而且可以逐渐升级迭代。但是这些使命都有一个“终极版”,就是追求道。这话听起来有点神秘主义了,因为道这个字被很多不知所谓的人玩坏了。那么我们换个说法,那就是每个人的终极使命,都应该是为宇宙建模,意思还是那个意思,听起来是不是符合科学精神了?

我们还得解释一下“宇宙”,不要以为自己是中国人,就看得懂中国字。这是一个无奈的事实,因为汉字经历了从甲骨文金文、小篆、隶书楷书到现代简化字演变的漫长过程,所以说,很多汉字的演变,都可以拍成一部微电影。画面、电影是艺术,艺术就有意境,所以许多个汉字都有它的本意以及引申义。绝大多数人,可能这辈子都没有赏析过这些电影,那怎么可能理解汉字的内涵呢?

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所以用现在的话说,宇宙就是时间与空间的总和,也就是四维时空以及万事万物。而建模,就是要把一切时空信息进行抽象,并在我们的思维中建立一种能够为我们所理解,并能够用以预测未来的模型,这种模型一旦达到完美,就是老子所说的“道”。但是我们无法直接获得一个完美的模型,最初只有一个粗制滥造的模型,但是“有”正是一切的开始,“有”了我们就可以迭代它,先别管快慢,总之我们可以前进了。

那么怎么迭代呢?就是我们去按照那个粗糙的模型实践,但绝不是埋头苦干,实践的同时,要时刻瞄着那个完美模型的方向不断去调整。每次调整一点就更加接近道一点,如此不断迭代,即便最终仍然无法达到完美,但自己的人生却有了意义。那个被自己不断迭代、打磨的,不完美、但趋向于完美的半成品模型,就叫作“德”。

而《道德经》全篇最有意义的,并不是道、德这两个概念,因为它们只是状态、是结果,而真正有意义的是实现方法。如此高层次的方法,已经是产生一切方法的方法了,所以我们可以叫它方法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