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抓住问题关键!老子教你创业

抓住问题关键!老子教你创业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为什么不学道一样“致冲”呢?什么叫“极”呢?其实没有一个目标叫作“极”,它仍然是个方向,就是告诉我们尽可能地放空,不需要控制,这样才能向着“极”靠近,但是不用担心,我们达不到的。为什么古人管这种规律叫“静”呢?凡事为公才能处事周全、领导众人,有版本这个“王”是“全”字,这不影响理解。这样处事方能长久,这样做人才能终身没有灾祸。

抓住问题关键!老子教你创业

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是谓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知常容,容乃公,公乃王,王乃天,天乃道,道乃久,没身不殆。(第十六章)

老子又开始讲怎么悟道了。首先,要“致虚”,用现在的话说叫虚心、放空、空杯心态。大家还记得之前讲过“道冲”吧?为什么道是“冲”,我们自己却要致“虚”呢?为什么不学道一样“致冲”呢?因为道外无物,道就是万物的依托,所以道不能虚,这个之前讲过。而道大,我们自己渺小,渺小如我想要悟道,自然不能给自己设置局限,一定要尽量地放空才有可能接近于道。所以,不只要放空,还要极致地放空,所以叫作“致虚极”。什么叫“极”呢?其实没有一个目标叫作“极”,它仍然是个方向,就是告诉我们尽可能地放空,不需要控制,这样才能向着“极”靠近,但是不用担心,我们达不到的。

“致虚极”是前提,有了这个前提,我们可以开始悟道了,方法就叫“守静”。要做到什么程度呢?要做到“笃”,这个字的字形从马从竹。骑过马的同学应该能有点直观感受,马很重,慢走的时候,那真叫一步一个脚印。有人曾经骑马的时候,不小心被马踩了一脚,脚指甲直接被踩掉了,肿了好几周才好。幸亏还是泥土地,这要是柏油路直接就骨折了。所以,这种马慢走的脚步就引申为厚重、坚定。

笃就是“笃信”的笃,这个倒还好理解,关键是这个“守静”要怎么理解呢?别着急,后面这些就都是讲“守静”的。老子先稍微展开了一下,万物生长,我们来观察他们往复运转的规律,这就叫作守静,“守”就是坚持观察,“静”就是那个往复规律。

是不是还不太理解?没关系,老子后面又继续进一步展开了。万物纷纷纭纭、缤纷百态,但不论什么事物,最后都会复归到最初的状态。例如从无到有,最终还是复归于无;从生到死,最终还是复归于死;树叶从树枝上发出,最终掉落泥土又成了树根的养分。所以,什么叫“静”?狭义地说,回归到了最初状态就叫作静,与之对应的,所有归根之前的过程就叫“动”。而静代表了什么呢?静代表了这个往复规律的完成,这叫“复命”。

其实这个“静”已经是狭义的了,是老子为了让大家容易理解,讲的一个简化版。而前面那个“守静”,才是广义的“静”,这就像狭义相对论广义相对论的意思。为什么古人管这种规律叫“静”呢?因为,它是不变的,不变就是不动,不动便是静。而“守静”就要“观复”,观察运转规律就必须跳出这个过程来看。在过程中看,它就一直在动,只有跳出来,看到了往复的全过程,从无到有再到无,从头到尾看全了,我们才能掌握规律,才能“守静”,这还是“外其身”的方法。(www.xing528.com)

这种往复规律是永恒不变的,所以叫“常”,掌握了这种规律,就叫作“明”。日月为明,指的是自身发光,当然古人肯定不知道月亮只是反射的太阳光,我们不能吹毛求疵。这个明后来就引申为真正的智慧,而《道德经》的语境里,用知、智、智慧这几个词来表示智巧、机巧、聪明、处心积虑一类的意思,这就是老子个人的用词习惯,通过上下文我们是很容易理解其真正含义的。

之前也说过,自然语言这个工具并不严谨,尤其文言文惜字如金,我们绝不能断章取义,一定要放到上下文、放到全篇去参照着理解,然后再去通过实践检验;随心所欲地理解,很可能南辕北辙。

接下来老子又说,不了解这种亘古不变的规律,肆意妄为,那就凶多吉少了。而掌握了这个规律,自然就有了格局,有了格局才能凡事为公。凡事为公才能处事周全、领导众人,有版本这个“王”是“全”字,这不影响理解。处事周全、领导众人就接近于天的境界。天的境界接近于道,所以这也就是遵从“道”的法则做事了。这样处事方能长久,这样做人才能终身没有灾祸。

全章我们再综合来看,老子想说的悟道方法是什么呢?总结成现代白话,就是归纳法,而归纳的过程则应用辩证法原理中的否定之否定。老子想说的意思是,悟道不能一味地去演绎和分解,一直观察“动”是观察不完的,万物生生不息,我们看到的只能是个没完没了。想要掌握规律,就要跳出来观察它往复运转的规律,也就是“观复”。跳出来了,我们才能发现规律,这种规律是亘古不变的,守着这些规律做事,叫作守静,做人做事全部符合这些规律,当然就接近于“道”了,都接近于道了,自己还会有危机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