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做事必胜法解析,老子教你成功创业

做事必胜法解析,老子教你成功创业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对立”和“相生相随”看起来相反,但实际上它们是对一件事物的两种价值判断。虽然没有对错,但是不同的价值判断却会把我们导向截然相反的“如何做”。除了摸鱼我还会什么?他们兢兢业业做错了什么,要跟着一块失业?这就叫“处无为之事”,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刻意去做。

做事必胜法解析,老子教你成功创业

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较,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是以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万物作焉而不辞,生而不有,为而不恃,功成而弗居。夫唯弗居,是以不去。(第二章)

老子提倡的方法论用现在的话说叫辩证法。虽然身为中国人说这话有王婆卖瓜之嫌,但是没办法,事实摆在那里,两千多年前的《道德经》白纸黑字、不厌其烦地在讲辩证法,这比黑格尔的哲学观点的提出早了几千年,而且《道德经》里的辩证法流传之广、影响之深,也远超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可惜,有的中国人忘记了祖先的辩证法,以至于现在开自家门,还得去人家那里借把钥匙才行。

这一章,讲的就是辩证法三大基本规律的第一条,矛盾的对立统一

我常常在想,老子这些排比是为了增加容错率吗?或者是在用归纳法但没法穷举,所以只举了几个例子?抑或只是简单的修辞手法?现在已经无从知晓了,总之他的目的显然达到了,大家都能明白“矛盾总是成对出现”。

但是老子不谈“对立”,他谈的是“相辅相成”,这显然比“对立统一”要更实用。假如我们的认知是“对立”,那么要如何做?拉一派打一派吗?这显然就不如“相生”“相随”,对吧?所以,孔子也说“和而不同”,这就是中国哲学的味道,我们研究这些东西,是为了“中用”。我甚至怀疑《中庸》就是“中用”,或者说“中用”是主要含义,这一点回头在聊《论语》的时候详细展开吧。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发现,“对立”和“相生相随”看起来相反,但实际上它们是对一件事物的两种价值判断。什么叫价值判断呢?半杯水放在那,有人认为差半杯就空了,有人认为差半杯就满了,谁对谁错?都对。这是和稀泥吗?不是,就算再严谨,能证明哪一个是错的?

虽然没有对错,但是不同的价值判断却会把我们导向截然相反的“如何做”。半杯空先生,他会很焦虑,怕杯子空了,想方设法地保住仅有的半杯水;半杯满先生,会很积极,因为杯子马上就要满了,那就再加把劲把它加满呗,于是他会放下杯子去找水壶。结果呢?半杯空先生的上限是半杯水,而这却是半杯满先生的下限,价值判断就是这么神奇。

同样的道理,强调“对立”的会暗示自己选边站,只要站到了一边,自然就要跟另一边对着干,必欲灭之而后快。美的就想消灭丑的,好的就想消灭坏的,不只想,做起来也是毫不犹豫,义正词严,以至于无所不用其极。什么是丑的呢?跟我不一样的就是丑的,越不一样越丑。什么是坏的?当然还是跟我不一样的喽。最后就是铲除异己。这样的人少吗?到处都是。豆腐脑应该咸还是甜?榴梿是香还是臭?抖音神曲好听还是不好听?对立的例子比比皆是。

但是老子不这么想,他强调“相生”,他说两边都一样,我们不用选,愿意站哪边站哪边,想换随时换,换来换去也无所谓,唯一只有一个前提,不管站在哪边都要与另一边“相生”。

我爱吃咸豆腐脑,你爱吃甜的,那你就吃甜的呗,点菜的时候一样来一碗就得了;我爱吃榴梿,你受不了,我躲起来吃别让你闻到就得了;抖音神曲你自己听,戴上耳机,我管你呢?

有人说,这样会不会变成善恶不分呢?这是个好问题。老子把这种“相生”列举了一下,相成、相形、相盈、相和、相随,我们都不用管这些字具体什么意思,总之一眼就能看出来都是好词。没有相杀、相煎、相害吧?什么意思呢?就是要共赢,是“和而不同”而不是“同而不和”,那样就变成了小人,结果是双输。

现在流行“摸鱼”,如果按这么说,是不是摸鱼也没什么不行的?如果从摸鱼本身看,我们得不出结论,那就要升一个维度去看,大家都摸鱼的结果是什么?没多久公司就倒闭了,对不对?我们怎么办?换一家继续摸?确定有人要我?除了摸鱼我还会什么?人家凭什么要我?需要我去摸鱼吗?(www.xing528.com)

这就叫双输,这就叫相害,我们摸鱼害公司倒闭的同时也害自己失业,公司纵容我们摸鱼害自己倒闭,同时还害我们失业,大家都算咎由自取。但是其他员工呢?他们兢兢业业做错了什么,要跟着一块失业?不过好在他们的努力让自己长了本事,可以换一家干。

怎么才能共赢?刚才说了,肯定不能选边站,那样就“对立”了。那怎么办?我们要跳出来,提升一个维度之后,就可以找到那个共同的目标了。

我的一个团队负责人,负责产品,做得出类拔萃。年底了,我一对一请每一个人吃饭聊,到了这位同事,因为他做得好嘛,平时也坦诚,我就半开玩笑问他:“你干了这么多活,想要点什么奖励呢?”他说:“这都无所谓的事,老板给多少是多少呗。”我说:“怎么也学得油嘴滑舌了,以退为进是吧?”他说:“那倒不是,主要是我也不是为了赚钱才在这儿的。”我说:“哟呵,那你说说你为啥在这?”他说:“其实也不为啥,我就想把事做好。在我们这事情多机会就多,又能踏踏实实做成事,那就待着呗。”

我知道他家里没矿,就明知故问:“看来你是不差钱啊!”他知道我了解他的情况,就说:“您别逗我了,我不是不差钱,我是觉得把活干好,钱自然少不了。公司要真上市了,就算您不给我钱,外面也有的是人给我高薪。当然了,您也不是那样的人。”我说:“行,还是你硬气,要不我怎么得求着你帮我干活呢……”

那年,他拿了最高档年终奖期权激励。这还真不是怕他走,而是因为他的价值就应该匹配这个价格。这位同学跟所有团队都有合作项目,而且都做成了,更关键的是,这些项目的负责人还都是其他人而不是他。他平时也催这个怼那个的,不过怼归怼,只要项目完成就拉倒,之后提都不提。有个团队项目庆功会,拉他上去切蛋糕,他不去,后来死活被拽上去了,就站在最旁边。其他负责人都服气,不给最高档算是赏罚不明,团队还怎么带?

这就叫“处无为之事”,不是什么都不做,而是不刻意去做。怎么才能不刻意?把目光放长远,把目标定高,不是数量高,而是维度高,高到和周围的人共赢,那时候做什么事就都顺理成章了。

刚才说的这位同事,他的团队全都跟他一个风格,我看他们忙得脚打后脑勺。平时也不怎么开会,最多也就开个晨会互通有无。但是团队成员的风格却高度统一,比那些动不动培训企业文化的好多了。所以,他们的团队还是票选出来的最佳团队。

我女儿5岁的时候去练乒乓球,练了两次就不想练了,怎么说都不管用,那么小也不知道什么叫三心二意、半途而废对吧?我带着反弹板去练球,她不去,非要看书。我说看书可以,但是得去球馆看,不然没人照看你。于是,她就跟去了。到了球馆,我用反弹板练球,她在一边看书。等我练了一会,也出汗了,她颠颠跑过来,说要不我陪你练吧?我说:“你不是看书吗?怎么又想练球了?”她说:“我看你打得也挺有意思的。”

绝大多数事情,我们想靠嘴说服别人是不可能的,就像我也说不清楚乒乓球有什么意思,可打上了就是有意思。但如果不去打,想让我描述清楚乒乓球的乐趣,我是没那个本事的。这就叫“行不言之教”,不是不能说,而是说了没用,就算说得清道理,别人也体会不到那种感觉,最后还是得自己先干出个样子,把人家吸引来尝试一下,尝试了才能明白。

如果非说不可,也只能像老子这样,用类比,例如跟“道”类比。道什么样?你看万物生机勃勃,周而复始,能看出来道做了什么吗?道诞生了万物,但它把万物据为己有了吗?做成了这么大的事,道自己认为自己了不起了吗?这是多大的功绩啊,道表现出来是它的功劳吗?

不居功大家才不会离开我们,这就是“道”为我们做出的好榜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