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存在天才吗?我见过不少行业高手,可他们承认自己是吗?

存在天才吗?我见过不少行业高手,可他们承认自己是吗?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可真的有天才存在吗?我见过不少各个领域的“高手”,据我了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承认自己是天才。“上士”这个物种放在老子的体系中,其产生的唯一途径就只能是基于“弱者道之用”理论了,即量变引起质变。前进的道像是在后退。所以即便虐了原来的“高手”们,自己却不得不谦虚,反而更加努力地训练提高自己。

存在天才吗?我见过不少行业高手,可他们承认自己是吗?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中士闻道,若存若亡;下士闻道,大笑之,不笑,不足以为道。故建言有之:“明道若昧,进道若退,夷道若颣,上德若谷,大白若辱,广德若不足,建德若偷,质真若渝,大方无隅,大器晚成,大音希声,大象无形。”道隐无名,夫唯道,善贷且成。(第四十一章)

这一章老子打算帮大家调整调整预期。本来应该在最前面给出预期的,起码这是我的习惯,对困难有了预期,才不至于半途而废嘛。否则看了一句“道可道,非常道”,理解不了,就放弃了,岂不是对读者太不友好了?这可能就是语录体的固有缺陷吧,章节之间的关系太松散,所以预期到了全篇过半才被调整。

上士闻道,勤而行之。字面意思没什么可解释的,几乎就是白话。但是,听起来好像是有一种人,不用学习,天生就是上士了。这种人一听闻“道”,便心放光明、醍醐灌顶,马上开始践行了。孔子也说,“生而知之者,上也”,他认为舜就是天生的圣人。

可真的有天才存在吗?我见过不少各个领域的“高手”,据我了解,到目前为止还没有一个人承认自己是天才。他们受到赞誉时,只是打个哈哈蒙混过去,连谦虚都懒得谦虚的。为什么不谦虚一下呢?就好像我们教小学生奥数题,小学生肯定一脸崇拜地看着我们,说你真是个天才。那时候我们怎么想?难不成还真的一本正经跟小学生谦虚一番?说不敢当,我连奥赛国家队都没进去。但是,人家毕竟认可我了,不给人家面子又不好,那就只能打哈哈喽。

为什么高手们不承认自己是天才?因为就算是林丹,也曾在奥运会首轮比赛中被淘汰,被叫了好一阵子“林一轮”;就算是乔丹,年轻的时候也差点进不去校队。高手经历得多了,被虐得多了,想狂也狂不起来。孔子自己都说“我非生而知之者,好古,敏以求之者也”。你看,连圣人都不承认自己是天才,就不知道得多无知无畏的人才会认为自己是天才呢?

我们仔细读书会发现一个规律,古人所说的“生而知之者”,都是对已故前人的评价。例如,孔子评价舜是天才,后人等孔子死后评价孔子是天才。为什么一定要死后评价呢?因为生前说人家是天才,人家根本不承认嘛!既然生前人家不让赞誉,那就只好在其死后用溢美之词“报复性”地饱和“攻击”了。

孔子崇古,尊重古圣先贤,本来初心是好的,就是给大家树立完美的楷模,高标准严要求地激励人们向先贤学习。可后人没有这个觉悟,把这事变成了教条,“君子时中”的教诲早被抛到九霄云外去了。久而久之,一池清水变成了一坑烂泥,这也是老子不赞成标榜仁义礼智信的原因。

“上士”这个物种放在老子的体系中,其产生的唯一途径就只能是基于“弱者道之用”理论了,即量变引起质变。中士闻道,若存若亡,有了朦胧的感觉之后,开始身体力行。不断地在事上磨炼,不断地实践,不断地来回对照理论发现问题,有则改之,无则加勉,循环往复,一日贯通,终成上士。

三十年前,我读到“后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时,灵光一闪,决定践行。三十年来,风风雨雨、起起伏伏,以至今日。提笔时竟不敢说“我注老子”,当是“老子注我”,洋洋洒洒二十万字,也只托出个冰山一角。这些总结,却早已在几千年前被一位宗师总结成了五千言,无怪乎孔子说“述而不作”,孟子说“游于圣人之门者难为言”,诚不我欺!

下士闻道大笑之,乍一看还真憋不住笑了,老子这老头儿还真有意思,跨越几千年怼人,怼得仍然历历在目、栩栩如生。可是仔细玩味才发觉,老子哪里有心思怼人,他只是说了一个残酷的事实。

光明的道像是昏暗的。有人在街边打羽毛球,没有场地,比谁打得高、打得远、能打多少个回合“和平球”。在他们看来,那些花钱去球馆打球的人,一定是脑子有问题,要不就是钱多烧的。不然为什么明明可以免费玩的东西非得花钱玩呢?这就叫明道若昧。

前进的道像是在后退。有一天,我们厌倦了街边打球,好奇球馆里大家怎么打球,于是进去球馆看了看。然后才发现,原来羽毛球是有规则的,是一项竞技运动,原来打得那么激烈。于是,我们也开始进馆打球了。可是,本来在外面打得又高又远、虎虎生风,到了场地上却发现自己是最菜的那个,高远球还不如一个小女生打得远,这就叫进道若退。

平坦的道像是崎岖的。我们被虐得受不了了,报了一个班开始系统练球。原来自己连握拍姿势都不对,要从“苍蝇拍”握法改成“菜刀”握法,乍一改连球都打不到了。好不容易适应了握拍,开始练习高远球分解动作,做每个动作前都需要琢磨,于是动作总是慢半拍,感觉打得还不如以前了。分解动作练得差不多了,我们满心欢喜地去虐人,结果反被虐了,标准动作根本用不出来。只好继续练动作连贯,练步法,练移动中击球,练多球。每一项都很挣扎,过程都很绝望。终于有一天这些都练完了,再去球场打球的时候发现,只打高远球就能虐得原来那些所谓的高手满地找牙,这叫夷道若颣。(www.xing528.com)

高尚的德低得像谷。这时的我们在别人眼里俨然已经是高手了,但自己心里却很清楚自己几斤几两。作为一名业余三段选手,甚至跟业余四段打都过不了十分。所以即便虐了原来的“高手”们,自己却不得不谦虚,反而更加努力地训练提高自己。这叫上德若谷。

洁白无瑕好像藏污纳垢。别人好奇我们是怎么变得这么强的?我们一五一十地告诉他们,自己如何一点一点抠动作,一点一点复盘迭代,都是笨功夫,谁都可以做到的。可是他们偏不信,觉得我们一定是找到了什么“武功秘籍”,有了捷径之后才一步登天的,这叫大白若辱。

广大的德少得像不足。我们越训练越发现,原来羽毛球是这样的博大精深,这里面的细节多如牛毛,而且每一个细节都是关键的。我们如饥似渴地训练,感觉永无止境。这叫广德若不足。

刚健的德好像在敷衍。每次训练时我们都会把自己的动作录下来,隔一会,就下场去回看录像,分析自己的动作细节。在别人看来,这人可真够懒的,打那么两下子就下去玩手机了,没出息。可磨刀不误砍柴工,偏偏是我们复盘做得最好,迭代得最勤,进步也最快,这叫建德若偷。

质朴真诚反而像是虚伪善变。当别人看到我们进步这么快,打得这么好,纷纷称赞我们是天才。我们却只是苦笑着摇摇头,说:“我哪里是天才,一个动作练了几千次,仍然练不好,天才不是生下来就什么都会的吗?”在别人看来,明明天赋异禀,却还遮遮掩掩,这人真虚伪,这叫质真若渝。

最方正的东西好似没有四角。我们跟对手打球,打的就是最基本的四方球。经过苦练,自己的动作标准流畅,一致性也好,步伐轻盈,启动迅速。偌大一个场地,我们站在中央,对方却不知道该往哪里打,因为根本找不出破绽,这叫大方无隅。

越贵重的器物制成得越晚。训练的时候,别人都是练几堂课,草草地把动作捋一遍,大差不差就去打着玩了。即便基本功不扎实,但已经可以虐人了,还有什么可练的?只有我们每一个动作都反复打磨,细嚼慢咽。别人小球、吊球、杀球都练了一遍,可我还在抠高远球。等我去跟他们打比赛的时候,人家都已经打过好几年了。别看他们打比赛多,但是我们一上场却技惊四座,那时的我们在他们看来已经是神一般的存在了,这叫大器晚成。

羽毛球打到这个水平,我们自然掌握了一套方法论。之所以叫方法论,就是因为不光是打羽毛球可以用,打乒乓球也可以用,所有运动都可以用,所有学习也都可以用,所有实践也可以用。就是所谓的“一样通,样样通”。

最宏伟的乐章反而听不到声音,让我不禁联想到“超弦理论”,物质最基本的单位是一根在高维空间震动的“弦”,这是宇宙的乐章,我们听不到,也证明不了。当然,老子指的肯定不是“超弦理论”,可能是自然的乐章,可能是文明的乐章,谁知道呢?

最大的形象反而看不见它的形状。宇宙大不大,我们能看到形状吗?天大、地大,人亦大,哪个我们可以看到形状?当然,这里的“人”指的就不能是人的“身”了,而是人的“心”,不是器官的心,而是精神的心。

最后当然还有最大的那个,道,看不见,说不得,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