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吾不知其名,字之曰“道”,强为之名曰“大”。大曰逝,逝曰远,远曰反。故道大,天大,地大,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焉。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第二十五章)
这是至关重要的一章,虽然还是在描述道,但实际上阐述了人与道的关系。确定人与道的关系为什么至关重要?因为,这是一个最基础的假设,是我们思考一切问题的前提。是道服务于人,还是人服务于道?如果只是人无条件服从于道,那么就变成了宗教,只不过最上面的那个主宰不是个人,而是个叫“道”的概念而已。
而老子在这章明确地指出了,“王亦大”,“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这再清晰不过地表明了立场,人与道是并立关系!各位就不要费劲往宗教上面联系了!中华文明在几千年时间里,始终走的是“人本”路线,直到今天从未改变。
描写道的这段,其实倒没什么新鲜的,我们快速过一下。有一个东西在天地之前就已经有了。它无声无形,独立运行,没有什么可以改变它。它周而复始,从不停止,可以生成天地。我不知道它叫什么,勉为其难地给它命名为“道”,用一个概念形容它叫“大”。大到可以不停地延展开去,延展到遥远之处,遥远到返回到原点,好像一个大圆圈,无始无终,无穷无尽。所以道大、天大、地大、王也大。宇宙之中有四大,而人占有一席之地。可人又何德何能,敢与道、天、地并立?因为,人效法地,地效法天,天效法道。那么道效法谁呢?道谁也不效法,它就是那个样子。
最后这句“道法自然”非常神奇,我不知道老子是怎么通过观察与思辨得出这个结论的,但这个结论与现有的科学模型高度吻合。当然,我们千万不能说老子是科学的,因为老子的方法只是思辨,并没有实验验证,所以即便他得出的结论与科学结论一致,也不是科学。
但是这事很有意思,因为按照一般人的习惯,是给客观世界找一个“第一因”,例如盘古、上帝、神等。因为只有这样,看起来才有说服力,符合人类的朴素认知。更进一步,会说客观世界是个无限循环,是个圆圈,或者莫比乌斯环,没头没尾,无始无终,例如六道轮回,等等。这样也还算好理解,因为无始无终听起来情感上也能接受。
可极少有人敢说,第一因就是那样的,之前再没有原因了。因为,这不符合人们的直观感受,听起来就像是根本没有解释问题,而是把人家给怼回去了。而老子却偏偏就这么实诚,义正词严地说“道法自然”。如此理直气壮,居然使得很多人不敢相信这句话就是字面意思而没有引申。所以,这些人想方设法地去找言外之意,最后自然又是五花八门、千奇百怪了。
有人又会问,为什么你就敢确定老子这句就没有言外之意呢?因为老子整个这章用的都是平铺直叙的手法,“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这一系列排比,也说得坚实笃定,除非说最后一句的时候突然精神分裂了,否则不大可能偏偏在这多出来一个言外之意。再与前后文综合来看,“道可道,非常道”“强字之曰道”……俨然就是学术风范,如此严谨的一代宗师,总不会在最严谨的问题上给我们来点花花肠子吧?
而且,道法自然这个解释,正与现在的“大爆炸”理论相合。简单地说,大爆炸理论认为,在大爆炸之前,只存在一个“奇点”。那时候还没有空间,也没有时间。既然没有时间,自然就没有因果,没有因果,自然就没有逻辑,没有逻辑,自然就没有一切物理定律。所以为什么会产生大爆炸?答案是没有原因,因为那时候根本不存在因果的概念,连时间都还没有产生呢。或者说,如果有一个类似“原因”的东西存在,那么这个东西必然存在于四维时空之外,也就是存在于更高维度的空间或者平行宇宙。鉴于人类的直觉在宏观尺度和微观尺度上从来没有对过,我猜测,人类直观地认为仅仅存在单一宇宙这个直观判断,正确的可能性微乎其微,反倒是存在平行宇宙的概率可能更大一些。(www.xing528.com)
扯远了,还是回到“大爆炸”。奇点爆炸的一个普朗克时间(即理论上最小时间单位)之后,产生了空间和时间,以及现在作用于万事万物的物理定律。这个状态,正好对应到了老子所说的“道生一”,这个一就是那个四维时空以及一切规律,也就是这个宇宙。宇宙的定义,上下四方谓之宇,古往今来谓之宙。宇宙就是整个四维时空,当然包括时空本身以及其中的万事万物。
天法道,也就对应上了。天,不只是指头顶上的蓝天,而是指一切包裹着地的那个东西以及地,也就是我们之前说的这个宇宙,也就是那个“一”。地法天,也对应上了,地就是我们脚下的大地,以及在地上的世间万物,其中自然也包含了人。人法地,也就好懂了。这可能是最早的地理决定论,这也是演化论的单纯思辨版。这不是一个比喻,人的外表、性格、文化特征主要就是由地理因素决定的,当然,决定的方式不是“风水”,而是演化。顺便说一句,“风水”最初讲的其实就是人类与地理之间的关系,只不过后来逐渐被迷信化了。
例如风水上喜欢山南水北,为什么?因为人生存需要水源,所以要临近水;但是洪水来了,离得太近,住得太低会被水淹死,所以要选择山坡上;中国很早就进入了农耕文明,农耕需要充足的日光照射,又需要充足的水源,同时不能被洪水淹没,山南水北的半山腰上,条件全部满足。同时山可以抵挡北方的寒流以及游牧部落骚扰……于是山南水北就成了风水宝地。
关于地理决定论也有很多例子。例如中原大地有着广袤的平原、充足的日照和降水,适合农作物生长,所以这片土地孕育了中华民族这个农耕文明;而希腊多山,陆地交通不便,但爱琴海上岛屿相望,风和日丽,非常适合航行,所以古希腊依托航海技术发展出了商业文明。
老子应该正是观察到了不同气候、地形、水土塑造了不同地域,而人们也各具特色的样貌、性格与习俗,才总结了这句“人法地”。今天看来,真是一语道破天机。
讲了这么多,不禁感叹于几千年前的一位老人居然凭借思辨就写出了这五千字,传诵至今仍然字字珠玑。感叹之余,更重要的是要看老子是如何推理出“天大、地大、道大、王亦大”以及“域中有四大,而王居其一”的。因为,人通过天地效法的就是道,所以人是可以追求道的,通过追求道,人可以同于“道”,正是因为人有了这样的主观能动性和可能性,所以人才有资格与道、天、地并立。
这就是老子的“人本”精神。对于我们创业者来说,不管我们的使命具体是什么,但服务于人、为人创造价值这一点是不可动摇的。这里面的人既包括了用户,也包括了团队。永远把人当人,不要把人当作机器,永远为人创造价值,而不是为资本,秉持人本主义,生而为人,我们别无选择。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