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白蛇:缘起》中的创新主题: 追寻身份的建构与认同

《白蛇:缘起》中的创新主题: 追寻身份的建构与认同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88]其次,《白蛇:缘起》设置了一个十分具有创新意义的主题,就是白蛇对自我身份的追寻,而这种追寻不断上升为她对自我身份的建构与认同。在这一过程中,珠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影片别具匠心地设计的这一物件细节,成了勾连白蛇与小青、许宣、宝青坊主、蛇母、国师间的重要桥梁。

《白蛇:缘起》中的创新主题: 追寻身份的建构与认同

千百年来,白蛇故事的主题都是在歌颂白蛇与许仙坚贞不渝的爱情。即使是国外制作的白蛇故事,如日本动画电影白蛇传》也基本沿袭了这一主题。许仙前世救白蛇,白蛇后世寻报恩,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故事早已妇孺皆知,深入人心。如何越过传统主题的藩篱,寻求一种新的思想阐释,便是《白蛇:缘起》在创作中要突破的一个重要关口。本片以“缘起”为借端,开始了这种创新尝试。总体而言,本片与传统白蛇故事主题上的迥异之处,主要体现在对爱情意义的重释、对自我身份的追寻,以及对阶层意识形态的批判几个方面。

首先,爱情一直是文艺作品的永恒主题,而白蛇与许仙的爱情故事也早已被固化,正如英国电影理论家帕特里克·富尔赖对“爱情”的认知,他认为真正爱情的文化构成是“牺牲”,“正因为这种极度情愿地付出是人们渴望得到的——这经常就是爱情本身——所以正是这种愿意付出的表现证明了爱情”。[287]在传统的白蛇故事中,似乎白蛇为许仙做出的牺牲更多一些:她屡次救其性命于危难之时,更为了他努力修炼人形。但《白蛇:缘起》中,这种爱情关系得到了重新的阐释,真正意义上做出牺牲的不再是白蛇,而是置换了角色,这种牺牲更多地体现在许宣(许仙前世)身上:他不仅救了白蛇的性命,而且还陪她寻找记忆,帮她抵御危险,不惜冰冻自己为她取暖,甚至最后为了她干脆化人为妖。这种爱情主题的变奏,重新阐释了爱情的真谛,而且在情感上更能被观众接受与理解。在本片中,白蛇与许宣的爱情已超脱了世俗意义,完全打破了封建伦常的束缚,尤其是许宣这一角色的设置,与白蛇要面对的“天地有规矩,多的是不想做却不得不做的事”相比,他显得更为洒脱一些,“御风而行,天地之间逍遥游”这种对爱情的理想化想象,为影片附着了更多的浪漫主义色彩。爱情这种现实与理想的对立状态,也恰恰体现了现代人正在遭遇的情感困境,使得白蛇的爱情故事能被永久不断地诉说,同时印证了法兰克福学派代表人物艾里希·弗洛姆在《爱的艺术》一书中的著名论断:“孤独的现代个体,对于亲密关系充满了无限的向往和难以克制的渴望,使得‘坠入爱河’成为人类最美好的情感体验。”[288]

其次,《白蛇:缘起》设置了一个十分具有创新意义的主题,就是白蛇对自我身份的追寻,而这种追寻不断上升为她对自我身份的建构与认同。从本质上讲,身份认同归根结底涉及记忆和回忆。[289]影片从回忆开始,通过一枚珠钗把故事拉回到了五百年前,开始了白蛇对自己的发问:“我是谁?我从哪里来?又将到哪里去?”这种对自我身份的疑问,像一只无形的手撕扯着她的每根神经。为摆脱这种痛苦,她开始了追寻自我的旅程。在这一过程中,珠钗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影片别具匠心地设计的这一物件细节,成了勾连白蛇与小青、许宣、宝青坊主、蛇母、国师间的重要桥梁。通过珠钗,白蛇终于被唤起了自己的记忆。从记忆的客体角度来讲,“记忆就是一系列被选择、被征用、被赋予意义的符号”。[290]影片在选择和征用这些“符号”时,主要从两个维度上建构和还原白蛇对自我身份的认定:在时间维度方面,通过五百年前与五百年后的比对回忆,指涉过去与现在的差异,凸显白蛇与许仙的因缘际会,从历时性角度建构白蛇对自我的身份认知;在空间维度方面,从皇宫到捕蛇村,从宝青坊到地宫,从佛塔到断桥,这些场景共同还原了白蛇的真实身份和现实处境。正是通过这两个维度的交织,使白蛇在经过各种艰辛与险恶之后,真正地找回了自我,并收获了一段刻骨铭心的爱情。

最后,法国《电影手册》的著名编辑让-路易斯·柯莫利曾认为:“电影是两种力量的互动——意识形态和经济马克思的基本假设)。”[291]所谓的意识形态,既可以是某个特定阶级和集团的信念体系,也可以是个体意义和观念生成的一般过程,意识形态属性是电影与生俱来的。在《白蛇:缘起》中,意识形态明显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影片中人和妖所要面对的不同信念体系,另一方面是通过意识形态的询唤,白蛇对自我个体的认同和接受。影片中既有代表统治阶级的意识形态(晚唐皇帝),也有代表特定阶层和集团信念的意识形态(捕蛇村村民、蛇妖一族和国师太阴真君一派)。作为人类的最高统治者皇帝要求仙问药、捕蛇村村民要苟且生存、蛇妖与国师为了私欲要大开杀戒,白蛇成了这些意识形态体系争夺的焦点。她在这些利益集团的斗争中,逐渐从迷茫走向了清醒,正是意识形态的询唤,使她最后终于找回了自我。影片《白蛇:缘起》通过不同意识形态体系的构建,升华了普通爱情片的主题观念,使白蛇故事在主题开拓方面走得更远一些。

[287][英]帕特里克·富尔赖.电影理论新发展[M]. 李二仕,译.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4:118.(www.xing528.com)

[288]FROMM E. The Art of Loving[M]. New York:Harper Collins, 2006:1.

[289][德]杨·阿斯曼.文化记忆——早期高级文化中的文字、回忆和政治身份[M].金寿福,黄晓晨,译.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

[290]赵静蓉. 文化记忆与身份认同[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15:43-44.

[291]陈犀禾,吴小丽. 影视批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大学出版社,2007:215.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