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战后中国电影人的跨国之旅:流动的影像

战后中国电影人的跨国之旅:流动的影像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尤其是罗静予,他为战后中国电影人在美国的学习交流打下了基础。战后这批中国电影人的好莱坞之旅并非偶然事件,它是中美政治关系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一种映射,也是中国电影在低迷时期寻觅出路的一次尝试。这次文化交流虽然带有明显的官方性质,但也为战后中国电影业的恢复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体现了中国电影在应对好莱坞冲击时主动“出击”的态度。

战后中国电影人的跨国之旅:流动的影像

1941年,美国正式开展了“对华文化关系项目”(Cultural Relations Program),邀请26位中国学者赴美考察。这些学者涵盖了各个学科领域和科研机构,从1943年至1947年分四批出访。文化艺术界的代表老舍曹禺叶浅予,是战后最后一批出访的学者。这一中美文化交流计划,无意中带动了战后一些中国电影人的跨洋之旅。

好莱坞,作为全球电影产业的中心,是无数电影人心之向往的“圣地”。对于中国电影人来讲,能够去好莱坞交流学习,自然是一件引以为豪的事情。早期的中国电影人从未停止过与美国电影界的交流学习。1925年,明星公司演员张织云访美,在好莱坞参观了刘别谦拍片,回国后把所闻所见传授给明星公司,令他们开始使用“接顶镜头”来渲染影片的真实气氛。这对明星公司来讲,简直是一次技术上的重大收获。[227]20世纪30年代之后,为迎接有声时代的到来,明星公司和联华公司又各自派遣洪深和关文清去好莱坞参观学习和购买设备。即使抗日战争期间,还先后有张骏祥、罗静予和王莹等在美国深造、交流或学习。尤其是罗静予,他为战后中国电影人在美国的学习交流打下了基础。这批电影人除了黎莉莉、孙瑜、郑伯璋、王士珍、郑用之、司徒慧敏、万超尘、夏同光、颜鹤鸣外,还有张成大、刘成厚、赵龙端、卓世杰、孙良录、许九龄、胡福源等[228],他们从电影的技术、表演、导演等各方面对好莱坞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学习。

1945年8月后,黎莉莉、孙瑜、郑伯璋、王士珍先后到达美国纽约。黎莉莉受美国一家叫赫特的演剧公司邀请,在美国巡回演剧,后来又去了纽约戏剧学院进修。孙瑜赴美本是为了中国抗日战争宣传片的编译任务,结果“二战”结束后,罗静予返国,他便接替了罗的驻美工作。郑伯璋和王士珍主要是去好莱坞进修学习录音和摄影技术。1946年4月,刚卸任的中国电影制片厂厂长郑用之也来到了纽约,打算和孙瑜合作拍摄16毫米彩色纪录片《美国大观》。他们信誓旦旦,联合在美“中国照相艺术室”的翁兴庆(翁兴庆是光绪皇帝的老师翁同龢之孙)以及黎莉莉,开始了影片的拍摄。摄制组首先到大西洋城拍摄了“美国小姐”的竞选大会,后又到华盛顿拍摄林肯纪念堂,“回到纽约后,计算了两处外景费用后才知已大大超过预算,而《美国大观》还有几十次外景要拍”。最终,因经费问题,摄制组“知难而退”,中止了这部大型纪录片的拍摄。[229]

这期间,对于影片《美国大观》的男女主角问题,有不少相关报道。《美国大观》在国内当时名为《中国人眼中的美国》,男主角原定由金焰出演,当时有报道称,“孙瑜从美国给金焰发来电报,要他到美国去拍戏,在《中国人眼中的美国》一片中,和黎莉莉联合演出,希望他能在十一月中赶到,但金焰已经答应吴永刚将出演其新片《人与鼠》”[230],致使影片男主角另选他人。对于女主角的人选,当时也颇有争议。据说,留美已久的王莹也有意出演。“王莹于前年十一月出国赴美,十二月十一日在纽约演舞台剧深受侨胞欢迎,接连客满四天,至圣诞节又续演一星期,仍卖客满,王莹赚进美金不少,乃组织巡回演剧队,在美做旅行公演,到处受人欢迎,王莹风头出足,十分得意。”王莹闻讯孙瑜要替好莱坞一小公司拍摄一部五彩片《中国人眼中的美国》,便与孙瑜晤面,有意参加演出。并提出了一个要求,对于演戏酬劳多寡并不计较,但戏必须要特别多,而且排名也要排在黎莉莉之上。由于孙瑜早已决定由黎莉莉担任女主角,所以此事最终没有谈妥。[231]无论此事是真是假,随着影片计划的中途流产,已不再重要,但中国电影人在海外制片的这股勇气和魄力仍值得嘉赞。

1947年春,中国电影制片厂的四位演职人员孙瑜、黎莉莉、郑伯璋、王士珍,来到了美国西海岸位于洛杉矶的影都好莱坞。在这里,他们不仅拜访了著名华裔摄影师黄宗霑(James Wong Howe),还参观了各大电影厂,会见了不少美国的影界名人,包括卓别林、约翰·休斯顿和亨弗莱·鲍嘉等。黄宗霑,作为对祖国有着深深眷念之情的美籍华人,对中美电影界的交流一向热心帮助。他不但为他们的参观学习提供便利,而且还有意与中国影人合作。据说,黄宗霑在好莱坞计划用30万美金拍一部中国影片,女主角可能由在美的黎莉莉担任。[232]另外,在黄宗霑的参与下,孙瑜还创作了《水莲乡》这个以种族歧视为主题、中美两国做背景的剧本。黄宗霑邀请了著名女电影演员珍妮维芙· 托宾(Genevieve Tobin)的弟弟乔治·托宾做中国电影制片厂这一影片在美的制片主任。而且还介绍了一些美国表演系的青年学生参加影片的拍摄。[233]但由于国内形势严峻,当时已由“国防部”管辖的中国电影制片厂没有被批准影片拍摄的申请,影片也被迫停止。无奈之下,1947年9月,孙瑜和黎莉莉同船返沪。

除了中国电影制片厂的这批人员赴美访问之外,1945年,中国农业制片厂的颜鹤鸣去美国采购电影的摄影、灯光器材,并参观了好莱坞彩色电影的拍摄现场和冲印车间;1946年,南京农业教育电影公司又先后派万超尘、夏同光去美国考察动画片制作和装置美术。他们从美国东部到西部,从好莱坞制片厂到芝加哥电影工业基地,对各类影视设备、新技术等进行了全面的考察和学习。司徒慧敏在美国期间,专门学习电影技术和电影管理,而且还与翁万戈合办了中国电影企业公司,导演和摄制了纪录片《中国民族舞蹈》,其中包含了叶浅予妻子戴爱莲的一段舞蹈内容。

战后这批中国电影人的好莱坞之旅并非偶然事件,它是中美政治关系在新的历史阶段的一种映射,也是中国电影在低迷时期寻觅出路的一次尝试。这次文化交流虽然带有明显的官方性质,但也为战后中国电影业的恢复和发展打下了基础,体现了中国电影在应对好莱坞冲击时主动“出击”的态度。这次交流,在制片、管理、导演、演员、摄影、美术、录音甚至海外合作方面,为中国电影业的发展和提升注入了新的动力,不仅提高了电影从业人员的专业素质,而且也为战后中国电影技术的革新奠定了基础,推动了中国电影事业向前发展。例如,颜鹤鸣从美国带回了16毫米安史哥彩色反转片,在他对彩色电影拍摄、冲洗的反复研究和试验后,1948年终于完成了中国第一部彩色片《生死恨》的制作,在当时引起了巨大轰动。通过与美国电影界的交流互动,中国电影人认识到了自己在世界电影中的位置。战后中国电影人的跨国之旅,不仅打开了西方电影界了解中国电影的一扇窗口,也为战后中国电影的海外发行铺平了道路。

[227]刘思平.张石川从影史[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00:89-90.(www.xing528.com)

[228]佚名.中国电影艺术工作者在好莱坞[J].联合画报,1947(208).

[229]孙瑜.银海泛舟——回忆我的一生[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152-170.

[230]佚名.“中国人眼中的美国”等候男主角:孙瑜来电,催促金焰赴美[J].星光,1946(12).

[231]佚名.黎莉莉金焰主演中国人眼中的美国:美国影片公司的中国片[J].中外春秋,1947(18).

[232]佚名.黄宗霑在好莱坞新计划[J].戏世界,1947(323).

[233]孙瑜.银海泛舟——回忆我的一生[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1987:168-169.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