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篇范文的标题简洁押韵,朗朗上口。“政府兜了底”这五个字高度概括政府在脱贫工作中的主导作用与积极作为;“致富靠自己”与“政府兜了底”构成鲜明对比,与一些懒惰脱贫现象形成反差,更加突出老郭不等不靠、主动脱贫的典型性与先进性。
贫困户吃低保,别人争得面红耳赤,老郭却总想让出去:“脱贫靠劳动,不能躺在‘政策温床’上!”
【评析】
范文八的开头便点明主题“脱贫靠劳动”,很好地统领全文,突出文章中心。本段最引人注目的是一个“却”字,它将前后两种现象构成了鲜明对比,这不是简单的场景转换,而是思想的升华。当“别人争得面红耳赤”时,老郭却与众不同,逆向而行,虽然全句没用问号,却在读者内心设下了为何“老郭总想让出去”的疑问,引导读者带着好奇心一探究竟。
老郭叫郭祖彬,今年56岁,是河南封丘县王村乡小城村农民。年轻时的老郭并不穷,开四轮,拉红砖,日子过得去。没承想,儿子3岁患病,摘除脾脏,手术费花了1万元。老郭把积蓄拿出来,勉强渡过难关。10年后,儿子再次病发,做心脏搭桥手术花了6万多元。这回,老郭借遍“村里一条街”,才凑够医药费。为了还钱,他到天津打工六七年,窟窿没补上,还落下脑梗病。乡邻们忧心地说:“老郭脱贫——猴年马月的事!”
【评析】
交代人物背景,介绍老郭一家因病致贫的艰辛历程,同时蕴含着“以小见大”“一叶知秋”的深层含意,以老郭的个别现象侧面反映农村贫困的真实原因。儿子“3岁摘除脾脏”,13岁“心脏搭桥”,老郭打工患上“脑梗病”。家庭主要劳动力的全部丧失,这对一个农村家庭而言,意味着永久贫穷,正如段落最后乡邻们的担忧那样:“老郭脱贫——猴年马月的事”。这段背景的意义远不止于此,它还起着塑造人物形象的作用,让老郭脱贫的“明星”光环更加生动、高大,更加真实具体,为后面塑造“脱贫靠劳动”的上进农民形象做了很好的铺垫。
封丘是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建档立卡贫困户1.86万户,5.8万人。该县对因病、因残等7种致贫原因分门别类,采取“1+2+N”帮扶模式,即每户1名帮扶责任人,2项以上扶持政策,家庭成员每人1条帮扶措施。拿老郭来说,安排公益岗位,每月挣400元;孙子享受教育补助,每年1000元;儿媳转移就业卖手机,每月工资1500元。全家享受人身意外险、医疗补充险,阻断“因病致贫”。
【评析】
交代事件背景,也是对“政府兜底”做法的具体阐述。政府采取“1+2+N”的帮扶模式,帮助贫困户解决基本生活问题,提供各类便宜实惠保险,阻断了贫困户再次“因病、因残致贫”的风险。政府提供全面优惠政策,从根源上解决老郭的后顾之忧,从家庭的立场来讲,老郭应当满足现状,这才符合一个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认知和向往。作者设计这样的事件背景,目的是为后文塑造老郭“致富靠自己”的先进典型铺设道路。
政府“兜了底”,致富靠自己。封丘县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1个,户均可享产业扶贫资金8000元。村支书郭祖良选定种植中药材,请来中医药大学教授,测土、配方。老郭一听,第一个报名。
【评析】
“政府‘兜了底’,致富靠自己”,既是过渡句,又是转折句。“封丘县实施产业扶贫项目81个,户均可享产业扶贫资金8000元”交代政府扶贫优惠力度,为贫困户脱贫创造了良好政策环境,也为老郭靠自己脱贫营造了氛围与时机。“老郭一听”,老郭从优惠政策中“听”出了致富机遇,说明老郭具备灵敏嗅觉与超前眼光,“靠自己致富”并非口号和蛮干。“第一个报名”,将老郭迫切希望脱贫的心理准确传递出来,为后文老郭为何能够克服各种困难、顶住各方面压力起到了铺垫作用,让老郭后面的反常决定变得理所当然。
4月,是种地黄的最佳季节。可这时麦子已长到腿窝,首批报名的50户农民看不到效益,谁也舍不得铲麦子。
【评析】
通过摆事实和制造矛盾,真实反映大家的内心变化。大家还未获得利益,却要放弃既得利益,这样的矛盾对贫困户而言,无疑是雪上加霜。“最佳季节”与“麦子已长到腿窝”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点。一边已是看得见的收获,一边还是摸不着边的“希望”,这种矛盾实在令人难以取舍。老郭是“谁也舍不得铲麦子”中的一员,理应随波逐流,这样的场景设置,为后文老郭逆向而行做铺垫。(www.xing528.com)
老郭的老伴儿着急了:“万一出不来苗,地黄收不着,麦子也毁了。”
“村支书一心为咱,能把你带到沟里?”老郭坚持己见,并辞去公益岗,专心种药。
【评析】
通过对话描写,坦白交代内心担忧。老伴的抱怨不是个别现象,正是50户贫困户的共同心声,代表的是一个利益群体。老郭在家人抱怨和担忧面前,选择相信组织,相信村支书,果断辞去公益岗,一心一意种药。老郭立说立行,说做就做,压力面前,砥砺前行,这是老郭敢于讲出“致富靠自己”的底气。
第一批10户,种了50亩,老郭种4.5亩。半月后,地黄没出芽。村民议论,老伴数落。老郭一天到地头转几遍,悉心照料。40天,地黄出齐,一地绿色。老郭长出一口气:“心里石头落了地,我瘦了18斤。”
【评析】
矛盾持续升级,“半月后,地黄没出芽。村民谈论,老伴数落”,老郭身上的压力越来越大。出不来苗,麦子也毁了,这对一个本就贫困的家庭而言,无疑是致命的。因此,老郭内心非常焦急,“一天到地头转几遍,悉心照料”“瘦了18斤”,老郭的行动和身体变化,间接地反映他内心承受的焦虑和压力。本段简短70余字,将情节设计得一波三折,跌宕起伏,让读者情绪随着文字的起落而波动,具有极强的感染力。
村支书郭祖良压力更大:“万一种不成,咋有脸见乡亲?”他请专家“把脉”指导,成立种植合作社,与安徽企业达成协议,以优惠价回收药材,让农民吃上定心丸。
【评析】
引用村支书的话,表明政府对待农民的初心与态度,其中村支书是点,政府是面,村支书起到了以点代面、以小见大的作用。村支书积极筹措想办法,消除种植户后顾之忧,“请专家‘把脉’指导”“成立种植合作社,与安徽企业达成协议”,这些表面看好似村支书的个人行为,其实是政府的“兜底”政策,千方百计让大家安心,吃上定心丸。
12月,地黄叶枯,眼看就到收获的季节。为解销路之忧,村党支部组织贫困户到安徽找市场。见中药材需求旺盛,更多贫困户以土地入股,加入合作社。如今,合作社种3种药材,共计400多亩,明年将扩至1000亩。依托中药材产业,村里将建中药材展馆,开设中医疗养一条街,发展“养生小城”特色游。
挖出一根弯弯的地黄,老郭算了笔账:4.5亩药材,纯收入1.8万元。自己在合作社干工,月工资1500元;老伴在合作社除草、浇地,可挣500元;儿子开车耕地,也能收入3600元。加上养猪,全家年收入5.6万多元,家里6口人年人均纯收入9300多元。
【评析】
全文老郭共算过两次账,第一次作为贫困户身份算账,第二次在结尾处以脱贫者身份算账,前后通过翔实数据的对比,是对老郭通过自己劳动实现致富的证实,也是对第一段“脱贫靠劳动,不能躺在‘政策温床’上”的回应。
新闻结尾方式很多,但常用有以下四种:归纳式、启发式、激励式、点题式。无论以哪种方式结尾,要么发人深省,要么激人奋进,要么画龙点睛,要么总结全文,总的要求是新颖、生动、风趣,读者爱读爱看。范文八的结尾用翔实数据反映老郭真实脱贫的事实,起到了激励人心、催人奋进的效果,无论是对第二批希望脱贫村民,还是对全国贫困村,都有很强的激励性、借鉴性与启发性,更是对“脱贫靠自己”这个主题的回应与点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