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文写作技巧:三种能力提升

公文写作技巧:三种能力提升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办公室小宇突然凑了过来,打断话题,向老胡请教:“主任,您在公文写作上有什么秘密技能吗?”老胡提到的三种能力,看似平常道理,实则蕴藏着一名“老笔头”对写作的深刻体悟与认知,非常值得初入材料行的新人们揣摩学习!公文写作也相当于做研究,也应当具备“追根究底、毫不妥协”的精神。想象创新的能力是本章三种能力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能力。

公文写作技巧:三种能力提升

一天,老胡正与大家围坐在一起喝茶聊天。办公室小宇突然凑了过来,打断话题,向老胡请教:“主任,您在公文写作上有什么秘密技能吗?”老胡听完小宇的提问,用奇怪的眼神看着小宇,搞得年轻同志茫然不知所措。

大家特别能理解老胡心中所想,写作没有什么绝招,除了苦练勤学,从无捷径可走。老胡没有直接点明小宇的急功冒进,而是从办公室发展的角度,对小宇说:“秘诀没有,但提高写作需要培养三种核心能力:一是纵观全局的能力;二是刨根问底的能力;三是想象创新的能力。你慢慢领悟吧!”

常言道:“外行人看热闹,内行人看门道。”老胡提到的三种能力,看似平常道理,实则蕴藏着一名“老笔头”对写作的深刻体悟与认知,非常值得初入材料行的新人们揣摩学习

纵观全局,其中既包含站位的问题,也涵盖了视角的问题。

日本作家水上勉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人也活在一粒梅干上,有许多珍贵的东西。”一粒小小的梅干,在水上勉老人的眼里,不仅仅是纯粹的干瘪咸甜的梅干,还包含了那些曾经逝去的美好回忆,与家人腌制梅干时的种种乐趣,以及朋友品尝梅干时蕴含的友谊……

跨过事物表象,不被事物本身束缚,不把思维停留在“一粒梅干”上,这是一种可贵的能力,也是写作必备的纵观全局的能力。

那么,如何培养纵观全局的能力呢?

(一)提高站位

站位就像爬山,想体会到“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气势与魅力,就必须有站在泰山之顶的眼界与胸怀。

写材料与职务高低关系不大,关键是写作者能够不被眼前景象限制,能够转换立场去思考和把握问题。比如,我们要写市级的工作报告,就要尽力站在省级高度去权衡考量,这样写出来的材料才有高度,才不会让人觉得你只盯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

(二)辩证思考

在分析问题时,我们要把事物一分为二地看、发展地看、矛盾地看,这样才能让人觉得你的战略思维很强,看问题透彻全面。辩证思考通常遵循“五既五又”规律:既看个体,又看整体;既看本级,又看同级;既看正面,又看反面;既看当前,又看将来;既看特点,又看规律。

比如,某单位剖析安全事故原因,分别从组织领导、责任分工、机关职能、安全意识、文化建设、安全设施、制度规定、管理秩序等层面进行分析,其中有大有小,有正有反,有破有立,有硬有软,有分有统,让人感觉问题研究深入,分析透彻全面。

(三)透视本质

透过一般现象,总结出普遍道理与规律,揭示问题的根本与本质。通俗地讲,就是要通过数据分析或复盘推演,把真实诱因分析清楚。

比如,某单位在分析安全形势时,把近10年来全国所有安全事故进行汇总,按照事故类型、事故等级、损失大小,以及事故时间、地点、性质、特点等因素,进行了云数据分析,并绘制了常见事故预防曲线图,准确计算出事故常发、易发的时间区间、事故人群的特征与规律,为有效预防同类事故发生提供了遵循依据与参考,也为写作相关材料提供了科学的数据支撑。

刨根问底,更多时候体现的是一种精神,一种勤于钻研、好学求真的精神。对材料的刨根问底,就是要探索事物的真相,触及问题的本质,要像“解剖麻雀”一样去了解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诺贝尔化学奖得主李远哲说:“要有追根究底、毫不妥协的精神,无论生活或研究工作都必须非常认真,要打破砂锅问到底。”公文写作也相当于做研究,也应当具备“追根究底、毫不妥协”的精神。培养“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需要从下面三个方面着手。

(一)塑造逻辑思维

逻辑思维,在公文中通常指的是文章构思,主要体现在文章的结构上。培养逻辑思维最直接有效的办法,就是经常分析材料的结构提纲。

比如,《求是》杂志刊发了一篇题为《世界经济延续弱复苏 下行压力明显增加》的文章,提纲为:

一、世界经济总体形势

二、2019年世界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风险

三、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展望(www.xing528.com)

这组提纲展示了什么样的逻辑思维呢?

“世界经济总体形势”,通过分析世界经济形势,指出世界经济发展存在的问题,也就是常讲的“发现问题”。

“2019年世界经济运行面临的主要风险”,分析世界经济问题现象,指出问题背后的原因,也是世界经济面临的风险,这一部分就是常讲的“分析问题”。

“世界经济中长期发展趋势展望”,这一部分是对世界经济发展形势的预判和估测,提出与之相应的对策与建议,这是常讲的“解决问题”。

“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这既是一种问题导向,也是一种逻辑思维。经常以这种逻辑去分析判断问题,久经锻炼,就可以培养出强大的逻辑思维能力。

(二)探索普遍规律

万事万物都遵循着有因必有果这一规律。通常情况下,能寻到“果”,顺藤摸瓜就能找到“因”。

比如,某企业出现员工自杀事故,这就是所谓的“果”;经相关部门调查,导致事故发生的直接原因是负责人辱骂殴打员工,间接原因是单位对下属缺乏人文关怀,重要原因是单位管理方式简单粗暴,核心原因是管理层法规意识淡薄,这就是诱发事故的“因”。

写作也是同样道理,通常情况下,都是先出现问题这个“果”,然后根据问题来倒推诱发“果”的问题原因。倒推问题原因的过程,既是材料“刨根问底”的过程,也是层层接近真相、探索发展规律的过程。

(三)扫清内心障碍

作为公文写作者,应当具备这样的认识:我们代表的不是某一个人,也不是某一个小团体,而是一个单位、一级组织、一届党委,特别是政府公文,代表的是党的形象和人民的根本利益。

因此,撰写材料要跳出个人的“小圈子”,少打个人“小算盘”,尽量站在领导、组织、单位,甚至要站在国家、人民、人类的立场高度来考量问题,保持一心为公、执笔为民的健康心态,才能拥有刨根问底的胆识与担当。

想象创新的能力是本章三种能力中最重要、最核心的能力。如果大家希望

在写作道路上能有所成就,那么培养想象创新的能力就是在为写作注入生命力。

(一)抛弃模板

借鉴模板,有利有弊,弊端在于他人的思路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力,无论出于懒惰,还是潜意识作用,我们的文章或多或少都会掺杂着借鉴的“影子”。

有经验的“老笔头”通常在受领任务后,不是找模板求借鉴,而是按自己的思路拟制提纲撰写观点,然后与模板做对照,只要模板讲过的、提过的、涉及过的观点,统统排除掉,剩下的才是堪用的。

(二)跳出自我

“别用你的狭隘认知来评判我的世界。”存在狭隘认知的观点,原因就在于眼界限制了我们的想象。张国立在演《1942》时对刘震云说:“你给我写的词太多了,人在饥饿时是不想说话的。”刘震云一愣,说:“我是在吃饱的时候写的。”刘震云之所以体会不到饥饿时的状态,就是因为他没有跳出自我,去真实感受饥饿的状态。

写作要避免掉入刘震云的“坑”,就要把眼光向外扩,横向要看得到边,纵向要看得到底,尽力达到“忘我”的境界,时常跳一跳,这样写出来的材料,才够真实和创新。

(三)深入调研

公文材料如果符合受众“胃口”,必然受到领导与群众的欢迎。

那么,如何了解受众“胃口”呢?最直接的办法,就是要深入受众群体深入调研,了解他们的真实需求与心态。只有掌握第一手资料,才能写出鲜活的受欢迎的材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