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公文写作技巧及实战解析:让材料深入人心

公文写作技巧及实战解析:让材料深入人心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而小马与小刘比起来,材料就少了很多文采,但小马的材料里的现象、问题、数据非常有针对性,每个事例、现象都能戳中大家的痛点,揭露的矛盾、提出的观点常能令人眼前一亮,行文手法虽然朴实,却非常接地气,深入人心。

公文写作技巧及实战解析:让材料深入人心

写材料,从来就是一场没有终点的长征,我们始终行走在不断探索而又没有终点的旅途上。沿途没有“黄鹂鸣翠柳、白鹭上青天”的美色,只有一眼望不到边际的孤寂与挑战。每个人的写作之路,都是一次对写作技能的开拓,“身入、心入、融入”成为谁也逃脱不了的砥砺与修炼。

小马与小刘同年调进综合办公室。小马普通专科毕业,小刘毕业于一所“985”院校。可有一件事总让小刘百思不得其解,明明自己比小马更努力,甚至为了写材料,孩子生病都顾不上回家,却始终超越不了坐不住办公室、整天喜欢往外跑的小马。小刘的优势非常明显,学历高,科班出身,理论功底扎实,写的材料金句频频、文采飞扬。但同时,他的缺点也非常突出,材料引用数据、事例、做法常常不够“新鲜”,摘不到“沾有露水的叶子”。

而小马与小刘比起来,材料就少了很多文采,但小马的材料里的现象、问题、数据非常有针对性,每个事例、现象都能戳中大家的痛点,揭露的矛盾、提出的观点常能令人眼前一亮,行文手法虽然朴实,却非常接地气,深入人心。

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身入”才是写作的宝贵财富,脱离调查研究,写作就失去了灵性与活力。

心入,就是要带着真情实感写作,即便是公文也同样如此。走心的话即使再朴素,也能触动人、感染人。领导“掏心窝子”的真心话比起“文学版”的官话,更容易引起听众情感共鸣,赢得群众认可与支持!

但也有人不认同这样的说法,认为写材料是一件非常严谨的事情,是公对公的应用型文体,如果掺杂了个人情感,会干扰政策、制度的落实与执行,让组织或领导丧失权威性、公正性、绝对性。其实,这种认识有些狭隘,也有些杞人忧天

【例1】

关心群众的痛痒,真心实意地为群众谋利益,解决群众的生产和生活问题,盐的问题,米的问题,房子的问题,衣的问题,生小孩的问题,解决群众的一切问题。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www.xing528.com)

发展为了人民、发展依靠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

作为一个人民公仆,陕北高原是我的根,因为这里培养出了我不变的信念:要为人民做实事!

上面这些经典语句多次出现在领导的讲话材料中,那些带有真挚情感的讲话,引起了群众的强烈思想共鸣,赢得了群众的广泛认同与支持。

带着真情实感写材料,就是要把自己对信念的坚定、对信仰的坚守、对事业的坚持毫不掩饰地表达出来,用共同的崇高理想追求引起群众情感上的同频共振,这样的材料才是受大家欢迎的材料,才不愧于“好材料”的称号。

当下,不少人对公文写作存有误解,把材料文稿都划到了“八股文”的行列。其实,这并不是作风的问题,而是写作方式的问题,也就是写作与“融入”的问题!

革命战争年代的材料,为何总是沾满了“泥土”气息?当时的写作者也是顺应时势,与时代做到了完美融入而已。回想一下,在当时的中国农村,因为贫瘠与压迫、教育资源的贫乏,贫困家庭的孩子们从出生便丧失了接受教育的机会,这成了当时中国农村的普遍现象。在文化如同土地一样贫瘠的农村大地上,红军主动融入农村农民,不讲马克思主义,不讲“十月革命”,只写农民朋友看得懂的标语,只讲群众听得懂的方言,这些主动融入的做法,深入人心,在农村的广袤大地上引起强烈反响,最终形成了红旗插在哪里、群众就跟到哪里的星火燎原之势,这就是“融入”的力量。

因此,“融入”是时代赋予写作者的使命,它因对象的变化而变化。但是,无论对象如何变化,它都是写作者务必遵循的定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