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东山拉山网:乡村文化记忆与渔歌传承

东山拉山网:乡村文化记忆与渔歌传承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拉山网,作为渔业捕捞的一种岸上作业,在东山已有400 多年历史,至今一直沿袭人工操作。早期靠拉山网为生的讨海人历尽千辛万苦,“有磨没吃”,从至今仍流传在东山岛民间的两首民谣里可见一斑。拉山网的物质意义,多少加入了一些现实价值。民谣《搬山网》和《长尼歌》已载入东山县海洋文化史籍,搬山网作业也是东山先民留给后代的宝贵文化遗产,它古早的味道成为乡愁,成为一首沙浦渔歌。

东山拉山网:乡村文化记忆与渔歌传承

风里来,浪里去,向大海生活,历来是东山岛讨海人的特征。拉山网(俗称“搬网”),作为渔业捕捞的一种岸上作业,在东山已有400 多年历史,至今一直沿袭人工操作。早期靠拉山网为生的讨海人历尽千辛万苦,“有磨没吃”(劳作艰辛却报酬低微),从至今仍流传在东山岛民间的两首民谣里可见一斑。

民谣《搬网歌》:搬网跄跄跑,专望七月二十九;搬网无好路,串走倒退步,串吃番薯筘,串配鳁仔土,串穿绣龙蒲,串睡珍珠铺。

“搬网跄跄跑”,意指搬网生产节奏快,加上沙滩有坡度、沙质松软,搬网人在赶潮水和拉网过程中步伐踉跄;“专望七月二十九”,意指搬网人辛苦了一年,终于等来农历七月二十九祭海拜亡魂的节日,祭拜品有三牲五味、熏鸭、包子水果干品和高粱米酒。是日,当完成祭拜仪式,搬网人集体饱食解馋,开怀畅饮,还可以分一份食品,叫作“分包子”,人各有份,真如狂欢节。笔者也曾与很多同龄人在20世纪70年代参与搬网,那时,物资相对贫乏,正是长身体的少年时期,饥饿一直伴随着我们这一代人成长,至今回想时还牢记个中滋味。“搬网无好路”,指搬网不是什么好职业;“串走倒退步”,意指把网从海里拖往岸上整个过程都倒退着走,也比喻搬网人走下坡路;“串吃番薯筘”,意指早期大米供应紧缺,主食只能食用晒干的地瓜圈;“串配鳁仔土”,意指搬网人吃不起捕捞的好鱼、大尾鱼,只吃最便宜的鳁鱼仔;“串穿绣龙蒲”,形容衣服打满补丁;“串睡珍珠铺”,意指搬网人夜间或午间因潮汐原因或渔汛不佳时可以歇息,就着沙滩躺着睡觉,暂时消除疲劳,而自嘲又无奈地把白茫茫一片沙摊,比喻为一粒粒珍珠铺成的眠床。

工人如此辛苦,那老板的日子好过吧?其实不然,下面这首《长尼歌》也道出了当老板的艰辛。

民谣《长尼歌》:正月问神,二月借银,三月网下水,四月搬水鬼,五月搬没,六月蒙逃,七月秋风转,八月搬小管,九月网上架,十月人讨债,十一月蒙限,十二月放某卖子人家嫌慢。

老一辈的东山人都知道“长尼”即船老大,也称舵公。长尼多数是“头家”,就是置办搬网渔具和组织搬网生产的老板。(www.xing528.com)

“正月问神”,东山人历来有信奉神明的习俗,人们习惯在农历正月间择日到寺庙抽签问神,询问新一年的运气,特别是靠海为生的船家,长期在海上讨生活,连起码的安全都得不到保障,于是寄托神明保佑;“二月借银”,长尼因资金不足开始向亲朋好友或银庄借钱筹办渔具;“三月网下水”,三月开始出海,渔网下水作业;“四月搬水鬼”,到了四月,海水澄清,不见鱼虾,渔家戏称搬上渔网里的都是水底的鬼魅;“五月搬没”,五月,渔汛未到,还是搬不到鱼虾,望洋兴叹;“六月蒙逃”,六月的渔汛有些起色,多少能够维持工钱及生活所需;“七月秋风转”,预示收获的日子快到了;“八月搬小管”,终于盼来八月丰收时节,一筐筐鱼获散落在沙滩,且大多是值钱的小管(鱿鱼);“九月网上架”,已经过了搬网高产季节,不得不把渔网晾在木架上以防腐烂;“十月人讨债”,十月债主上门讨债,无钱偿还;“十一月蒙限”,收入低微,无能力还钱,只好求债主宽限,一日挨着一日过日子;“十二月放某卖子人家嫌慢”,意指债主逼债,纵使放弃老婆卖掉孩子换钱还债,但债主还是认为还债太慢。

两首歌谣渗透着旧时搬网人的艰辛。可惜近年来环境污染、盗采海沙现象时有发生,近海水产资源大量减少,令人叹息。而如今,在东山很多美丽的海湾,东山独特的搬网被视为一道旅游景观,吸引众多游客观赏,有兴趣的还可以就地买一些鱼获,享受一番现捞现煮现尝海鲜的舌尖美味。拉山网的物质意义,多少加入了一些现实价值。

民谣《搬山网》和《长尼歌》已载入东山县海洋文化史籍,搬山网作业也是东山先民留给后代的宝贵文化遗产,它古早的味道成为乡愁,成为一首沙浦渔歌。

(东山)

素材提供者:高永川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