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时间(过程)管理维度出发,出版企业的版权管理分为初步阶段、成长阶段和成熟阶段。
图4.6 我国出版企业版权管理制度建构框架
在版权管理的初步建构阶段,出版企业应该将重心放在建章立制之上。结合版权业务实践来看,出版企业应建立两级版权制度体系,见图4.6。一是企业级制度,制定《版权管理办法》,用于明确企业版权管理的宗旨,指明版权管理的地位和任务,明确版权部的职责,从而规范出版企业内所有员工的活动,为版权业务在企业范围内发展提供制度层面的根本保障;二是业务级规范,如制定《版权业务实施细则》,从版权获取的内容与程序、版权合同登记的内容与程序、版权开发的内容和程序三方面进行制定;《版权奖惩制度》通过从物质和精神两方面采取一定措施来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激励企业员工在具体出版业务中重视版权保护和版权运营,推进企业内部良好的版权管理风气;《版权培训制度》通过定期安排相关课程或选派员工参加外部培训的方式,为员工解读国家颁布的有关版权法律、国际版权公约、国际出版集团的经典版权运营等内容,提高企业员工的版权意识和法律意识。
在版权管理的成长阶段,出版企业应该有明确的版权战略方向,找准企业品牌发展的优势与定位,强化版权价值整合和版权技术创新。在出版企业的版权开发战略的选择上,笔者认为可以借鉴知识产权的应用战略。不同类型及规模的出版企业,由于其自身所拥有的版权资源和运作能力的差别,需要选择不同的版权战略模式。[2](www.xing528.com)
企业规模较小,版权业务水平相对成熟的出版企业在制定版权战略方向时,应该尽量避免与大型出版企业的正面竞争,另辟渠道,积极打造自身的版权品牌,在版权市场上占据独特的市场领域。因而,这类出版企业在版权战略选择上,可以考虑版权合作或者版权交叉许可等模式。
企业规模大,版权业务水平高的出版企业凭借企业规模优势和版权管理优势,积累了丰富的版权资源,拥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那么,它们可以选择具有进攻性质的版权战略方向,采取版权独家许可、版权买断、国际版权输出等版权策略。
企业规模小,版权业务水平也较弱的出版企业亟须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适的版权战略规划,提升版权业务能力,从而增强企业自身竞争力。它们可以采取防御型的版权战略策略,以减少市场竞争带来的负面冲击。如在版权资源获取方面采用版权部分许可战略,在开发既有版权资源方面加强数字版权战略,积极建立版权人才培养战略等。
企业规模大,版权业务管理水平较低的出版企业虽然市场化程度没有那些上市公司高,但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版权业务运行能力和经验,因此这一领域的出版企业应该采用进攻型和防御型相结合的版权战略。如积极建立版权保护战略,实施版权合作出版战略等。
在版权管理的成熟阶段,出版企业需要加大力度来强化版权的专业化管理以谋求竞争优势,并深入国际版权市场,逐步迈入国际化经营的大门。就开拓国际版权市场而言,笔者认为其大多以版权输出、战略合作和国际组稿的形式成功进军国际版权市场。版权输出是常见的开发国际版权市场的手段,将国内版权作品的翻译权等权利销售到国际版权市场,近年来版权输出已经成为各大出版企业进军国际版权市场的重要方式。出版企业应该根据自身出版特色,结合国际目标市场需求,进行有针对性、系统性的版权输出。出版企业版权战略合作,是从内容资源到渠道资源、从日常事务工作到合作选题开发、从纸质媒体到数字媒体,全流程、多介质的紧密合作。相比较单部作品版权输出而言,中外出版企业形成版权战略合作关系在一定意义上更利于对国际版权市场的规模化开拓。出版企业通过战略合作,能够提升版权开发运作的能力,开拓国际版权市场,获取更多的版权收益。国际组稿是出版社与国际接轨的重要标志。出版企业以进军国际版权市场为目的,通过建立对外合作部、国际分部等方式,策划国际选题、选择国际作者、销售国际版权。在这种开发模式下,出版企业可以根据目标国际市场调整内容和形式,直接管理和策划版权营销方案。这是一种相当主动的版权开发模式,但也是市场化要求最高的一种模式,因为这种开拓国际版权市场的手段需要一定的企业规模、人才和资金作为后盾,对于出版企业经营实力要求较高。但从长远来看,这种充满主动性和决策性的国际版权市场开发模式必然成为出版企业的必然选择,而且这种开发模式目前已经为国内一些出版企业采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