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12月,新闻出版总署副署长于永湛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上发表了题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动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的报告,文中提出,“十一五”时期全国新闻出版业要大力发展“走出去”战略,不断拓展我国出版物在国际市场的比重。自此,我国出版行业在世界出版领域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并存。一方面,中国的国际影响力正在持续升温,国际社会渴望通过各种途径了解中华文化感悟中华文明,此时,出版物无疑存在着巨大的市场空间;另一方面,由于我国出版企业自身实力的欠缺,在国际化出版市场中往往不具备足够的主导权和话语权,这就对我国出版企业的发展产生了阻碍作用,从而影响我国出版企业在国际市场的竞争地位。
在我国版权贸易从无到有的20年中,通过政府的大力扶持与出版企业的日益重视,我国出版企业取得了一系列积极的成果。然而,由于起步晚、基础差,成绩仍然难掩诸多问题。其中包括:版权贸易结构不合理、版权资源合理利用率低、版权贸易的市场定位不明确、操作模式不灵活、引进与输出比例严重失衡、运营思路和手段与国际惯例相冲突、版权贸易从业人员素质偏低等[3]。为了能够直观准确地评估我国出版行业某段时期在国际范围内的整体竞争力情况,我国版权局引入了“贸易竞争力指数(Trade Competitive,TC)”进行参考。TC指数能够有效地表述某一国家进出口贸易差额占其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同时能够客观地反映某一国家某种行业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地位,即处于竞争优势或是劣势。TC指数的取值范围为[-1,1],如果取值为0,说明该国的这一行业达到国际竞争力的平均水平;越接近1,相对竞争力就越高;相反的,越接近-1,则相对竞争力越低。根据国家版权局公布的官方数据,我们可以得到一组关于2001年至2010年我国新闻出版行业的TC指数,见表1.1。由表1.1可知,我国的新闻出版行业从2001年到2010年的TC指数始终为负值,这表示我国新闻出版行业的国际竞争力还是相对较低。
表1.1 2001—2010年图书版权TC指数(www.xing528.com)
数据来源:国家版权局网站。
究其改善途径,除了宏观层面上需要政府继续大力扶持出版产业的规范化建设,建立市场化机制外,归根结底,具体的道路需要由出版企业自己来走,那么更多的是需要出版企业去认真思考,在面对成熟规范的国际化版权市场,我们怎么做才能与之合作与之谈判呢。首先,我们需要自身进行专业化的版权管理体系的建设,学习发达国家出版企业先进的版权运作经验,提升自身的版权经营水平,改变我国在世界出版格局中不利的弱势地位,发挥版权贸易的重大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