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部网络文学作品丰富的内容除了用文字来描述之外,改编成影视作品则是网络文学另一种比较直观的表达。回顾历史,网络文学改编成影视作品起步较早,2004年,第一部由蔡智桓创作的网络文学《第一次亲密接触》由金国钊导演拍摄成了电影。随后,很多网络点击率高的网络文学也先后进行了影视改编,如《向天真的女生头像》《会有天使替我爱你》《恋人》等。许多网络文学改编过程中,为扩大收视率,纷纷邀请当红明星出演,吸引更多粉丝,使拓展版权价值挖掘的空间成为了可能,大大加快了网络文学作品的传播速度。表2.2为2000年以来比较热门的部分影视改编作品。
表2.2 部分被改编成影视的网络文学作品
续表
(1)收视率
根据GGTAM(全球电视受众测量指南:Global Guidelines For Television Audience measurement)的定义,收视率是指根据抽样调查所估计的,某个特定时间段内收看电视人口占所有电视渗透人口的平均百分比。其中,电视渗透人口是指拥有电视收视手段或工具的人口(也指所调查空间里的所有人口)。一部网络文学作品被影视改编后,在电视节目上能够获得多大的经济效益往往会以这部影视作品的收视率来体现。
(2)票房
当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改编成电影并通过国家相关审核后,票房便是这部电影经济效益的重要体现。电影作为一种具有艺术审美的精神消费产品,由于其生命周期短,受众偏好不一,使得电影成为一种体验型产品,具有高投入高风险的特性。电影产业不仅是国民经济的重要贡献力量,还是DVD、电影点播、电影衍生品行业的主要推动力。随着国际交流的日益密切,电影的版权贸易市场也逐步拓宽。表2.3为2013—2017年跻身于中国票房年度票房前25名由网络文学改编成电影作品的票房统计。(www.xing528.com)
表2.3 网络文学改编成电影作品的票房
(3)影视作品传播过程中放映权的许可
网络文学作品一经改编成影视作品,想要获得更好的传播效果以及经济效益,则需要电影制作方、电影发行方、各播放平台进行传播渠道的拓展,电视台、视频网站以其受众数量大、传播范围广的特点,为影视作品的传播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也为影视作品更大限度地通过传播创造价值提供了可能。因此,影视作品放映权的授权便是首要的拓展途径,版权人将影视作品的放映权授权给电视台、视频网站等平台,通过签约的形式获得放映权应得的费用。这种放映权的授权所获得的收入是影视作品收入中仅次于票房的另一个重要经济来源。近年来,由于网络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作品呈现爆发式的增长。一些优质的网络文学作品在与影视公司商谈合作的时候也掌握了主动权,颠覆了过去低版权收费、高影视收入的现象。
通常一部网络文学作品改编成影视后如果电视台需要安排节目档期,则需要取得影视作品的放映权,并向版权方支付报酬,合同中还将包括放映期限,双方约定的禁止条款。如2016年4月20日慈文传媒公司下属子公司上海蜜淘影业有限公司与湖南广播电视台卫视频道签署了《电视剧中国大陆独家首轮播映权转让协议》,协议的主要内容涉及蜜淘影业作为制片方投资摄制的古代传奇题材电视剧《花千骨》中国大陆独家首轮播映权的转让事宜。
(4)广告
一个企业的产品如果需要被受众熟知并接受,首先需要将产品通过一定的渠道、媒体进行广泛传播,这种为了某种特定需求而进行的宣传手段则称为广告。第十四次修订后于2015年9月1日起施行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广告法》第一章第二条规定,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活动,适用本法[2]。从规定中,可以推定商品经营者或者服务提供者通过一定媒介和形式直接或者间接地介绍自己所推销的商品或者服务的商业广告活动视为广告。而如何使广告投放有效且得到广泛传播,广告投放的渠道和平台便是广告商需要重点考虑的。一部受众比较期待的改编作品,往往都会吸引大批的广告商前来投放广告。广告的投放比较传统的是将广告放置在影视作品开头或结尾,而近年来,随着广告市场的发展,广告成本的增加,投放广告的技巧也顺“市”而生,大多广告商普遍青睐于在影视作品放映中途插入广告,一来是最大限度地确保受众能够接收到广告;二来也是许多广告商为了应对在片头或片尾插入广告时对某些平台的会员受众产生无效投放而采取的措施。如影视网剧《鬼吹灯》系列,《暗黑者》等都是采用中间插入广告的形式。这种广告投放方式也符合传播学中的一般规律,受众往往会把关注的重点放在自己希望看到的信息上,而将无关紧要的信息抛之脑后,极少有人去关注片头或片尾的广告,市场实践中也是如此。
(5)电影衍生品
当一部影视上映后,除了获得票房收入、放映权许可等收入外,影视公司往往不会停止掘金的脚步,下一步棋便是布局影视衍生品市场。衍生品也称为周边产品,在影视行业内,衍生品通常被称为后电影产业。对衍生品的开发可以追溯到100多年前的第一张《再生花》的海报。由于彼时经济力量薄弱,基本的市场活力仍没有释放,衍生品市场便一直处于低迷状态。时至2011年11月11日,一部投入成本不足一千万的电影《失恋33天》成为票房黑马,然而随后的经济效益却是票房不能代表的。它的成功在于电影中的道具“猫小贱”作为电影的衍生品被生产出来,瞬间蹿红,受到市场的热捧。从此,国内开始认识到衍生品市场存在着巨大商业价值潜力。事实也是如此,在海外,电影的投入产出一般采取“三三制”原则,即票房收入、电视收入和衍生品收入各占总收入的三分之一。在美国,电影衍生品的收入是电影票房收入的二至三倍,而在中国,衍生品的收入仅占票房收益的八分之一左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