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理顺政府主体部门内部的关系
我国出版业体制改革的起点是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所以改革过程没有现成的范例效法。改革进行到现在形成了复杂的产业体制,各层级和条块之间错综复杂,管理责任不清,导致政策法规体系的建立也存在结构混乱,缺乏整体规划管理,制定政策法规的决策过程有科学性不足等的问题。容易因职责不清而导致的浪费时间和资源的扯皮现象。北京作为中国的首都不但有着全国政治文化中心的地位,还肩负着向国际化文化大都市发展的艰巨任务。所以,首都出版业在意识形态方面和经济价值领域不但要接受新闻出版总署的宏观指导,还要符合北京新闻出版局的具体规划。但按照我国新闻出版业“归口管理”的行政模式,地属北京的中央直属出版社和北京地方出版社归属不同层级的政府专门机构管理,而在统一规划方面的欠缺很容易导致管理责任不清,职责模糊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北京新闻出版局作为公共服务主体,在继续提高对出版产业的重视程度的同时,强化了对出版业体制改革特殊性的认识。在厘清出版产业行政管理部门的统一规划的同时,提高政策制定过程的严谨性和科学性。为贯彻新闻出版总署新“三定”,首先对本部门承担的职能进行认真梳理和分析;其次着力理顺部门职责关系,坚持一件事情原则上一个部门负责,确需多部门管理则要确定牵头部门,分清主次责任,建立健全部门间的协调配合机制;再次按照权责一致的原则,强化部门责任。做到有权必有责、权力与责任对等,避免权责脱节;最后科学设置部门处室,要坚持打破以产品管理分类设置处室的模式。
(2)理顺政府、市场、行业协会之间的关系
我们知道,在计划经济体制下,市场机制缺位,行业协会也完全是政府的附属机构,政府是公共服务的唯一供给者。现在,随着经济的发展公共服务的供给主体成为政府、市场和第三部门合作供给的结构。市场是私有性供给主体,供给的有效性需要政府从政策角度进行保障。第三部门和政府供给一样具有鲜明的公共性,是一种公共权力的组织。所不同的是,政府是官方,行使的是“特殊的公共权力”,而第三部门来自民间,行使的是普通的、原始意义上的公共权力。[2](www.xing528.com)
对于首都出版业来说,首先要厘清政府和市场的关系。体现在政府转变观念,重新认识竞争、效率与产权形式的关系,创新体制机制,重塑市场主体。北京市出版局冯俊科局长在2007年上半年总结报告会上明确指出:“我局作为政府部门,要进一步认清自身职责,积极引导行业发展,立足于市场,以市场促开发,以开发促发展。”[3]目前,深化出版体制改革,加快出版组织市场化、企业化改革,进一步完善产权改革和公司法人治理结构成为政府厘清与市场之间的关系的具体体现。其次,要厘清政府和出版行业协会的关系。现阶段出版行业协会还处于发展初期,其中介组织的作用还不完备,只是体制内的出版业公共服务的供给者,还不能成为真正意义上的政府之外的出版业公共服务的供给者。《新闻出版业“十一五”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着力“提高行业协会的服务和协调能力”,体现在将出版行业协会的发展纳入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规划中,行政权力逐步退出出版行业自治领域,弱化行业协会的政府色彩,加强行业协会的独立性。
最近几年,随着迅猛的科技发展,针对新型出版传播技术,政府部门很难在短时间内做到完善的管理。所以,北京出版业越来越重视发挥出版行业协会的中介组织作用,针对不同的传播方式鼓励建立自己的行业协会,或者在北京市行业协会的内部设立相关机构,比如2009年7月1日北京市出版工作者协会设立了游戏、网络出版工作委员会,以“协助政府解决企业发展中遇到的问题,以及协助管理部门开展审读游戏、网络出版产品等工作”。[4]
总之,在首都公共服务供给过程中必须要厘清它们之间的关系,由政府负责管理基金和提供政策调控,出版行业协会提供中介服务,市场负责公共产品的生产,三个部门通力合作各自发挥自己的优势,从而达到供给主体的和谐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