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出版业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的历程看,西方发达国家是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先行者。要深入研究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就要对发达国家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总体发展状况做出分析。
(1)西方发达国家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发展的历程
“二战”以后很长一段时间以来,西方发展迅速的出版业主要集中在以英美为首的发达国家。直到20世纪70年代以后,亚洲新势力国家的兴起不仅打破了西方发达国家对全球经济的垄断,也瓜分了很大一部分出版市场。根据发达国家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过程可将其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的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
这一阶段是西方国家现代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初期,其特点是政府对出版业从完全管理逐渐转向分权而治,继政府之后,行业协会成为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的主体之一。
17世纪末的英国资产阶级革命提出了“出版自由”的口号,政府对出版业的完全垄断被打破,管理出版行业的权力很大部分被转移到出版业行业协会和工会。虽然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初期行业协会还是被控制在政府和教会手中,实质性问题并未改变,但是这预示着作为一个特殊行业,发达国家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从此进入政府与行业协会共同管理阶段。
到了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使同一行业中的大企业之间的竞争变得更加激烈困难,为避免在竞争中两败俱伤,他们更愿意达成相互妥协来保证自己的利益,从而出现了一些大企业组成的行业组织。另外,行业中的中小企业,自知无法与大企业抗衡,为维护自身的利益,也组成了各中小企业的行业组织。美国、加拿大、英国、德国等国家属于出版业行业协会管理模式,因为这些国家的政府部门中没有专门的管理机构。在这些国家大部分实际管理工作还是由出版业行业协会承担的,而政府对出版的管理只是通过间接手段实现的,比如财政拨款、税收政策及立法等手段。
法国和日本也是政府管理机构与行业协会共同管理。法国管理出版企业和国家图书馆的政府机构是文化通信部的图书与阅览司,主管图书的创作、出版、发行和阅览环节的工作。该机构主要是制定出版政策,主管图书进出口,对全国的出版与阅读活动进行指导与资助,制定有关法规,与行业组织及出版社创设各种图书奖。法国的出版行业协会成立于1618年,当时称为同业公会。早期的法国书商同业公会有检查、没收、销毁诋毁国王或教会的出版物的权力。发展到现在,法国的出版行业协会和政府的关系比较美国等国家依旧比较密切,职能也更加明确化。
第二阶段:20世纪70年代末以前的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
这一时期的特点是:为适应市场化的趋势,发达国家公共服务体系进一步完备。政府由过去的直接管理出版业发展为对出版业市场经营行为的规范,由行政管理变为依法管理。在这个阶段政府职能发生很大变化,对出版业的管理从管制逐渐过渡到服务。以美国新闻署为例,诞生于“冷战”时期的美国新闻署最初是美国对外宣传和美化形象的堡垒。这个机构最开始是独立的,直接向总统和国务卿负责。1999年归入美国国务院之后的新闻署职能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和外国进行交流性的文化和教育活动。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新闻署的一个称为“出版物翻译计划”的项目。这个项目主要通过资助图书出口的手段,帮助国外的出版商翻译出版美国的优秀图书及资助美国本土的出版单位参加国际图书博览会等。
在政策方面,西方国家一般会对国内中小型的出版机构采取扶植政策,目的是防止由于文化上过于垄断而出现文化单一的现象,保护文化多样性。
在经济方面,西方发达国家对出版业实行很大的税收优惠,加拿大甚至一直对出版业采取零税收政策;对部分出版物进行财务补贴;成立基金会解决出版单位贷款问题,例如,法国政府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每年通过法国国家图书中心向独立书店提供无息贷款,偿还期为8年;另外,法国政府还与书商协会一起建立了一个投资基金会,为出版发行机构顺利向银行贷款提供了双重担保。
法律法规方面,政府会制定完善的版权法保护知识产权以及保护自由竞争的法律法规,比如美国的《谢尔曼反托拉斯法》、英国的《垄断与合并法案》等。
第三阶段:20世纪80年代末以后的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
在全球化背景下,发达国家的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为适应出版业走出去的大趋势,政府制定相应的宏观政策及其法律法规鼓励出版业“走出去”。(www.xing528.com)
推动出版业国际化,走向世界已经不是一个陌生的话题了。图书跨越本国的国门销售到海外可以增加贸易收入也可以宣传本国的文化和意识形态,所以包括我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都很重视出版物走出去。像美国有一个民间成立的组织叫作“美国图书海外推广特别小组”,其主要职责对政府如何制定图书出口政策等方面提出意见,而政府方面对这样的意见都非常重视;法国政府鼓励图书出口的办法是设立图书出口机构——“图书出口社”和“图书文化基金”。法国还有一个半官方的出版管理机构——法国出版推广协会,它的经费是由文化部和对外关系部资助的。主要任务是代表法国出版界在国外举办法国图书展览,展销各类图书,进行图书贸易;在法国承办外国图书展览,展销各类图书期刊;与国外建立经常性联系,交流图书出版信息;等等。
韩国的出版产业政策中也明确提出了出版产业国际化。具体是“加强汉城国际书展。设置并经营德国法兰克福图书展的韩国馆(1998);加强国内图书的海外宣传。把出版文摘译成外文进行宣传,加强对翻译出版的支持”。
另外,基金资助是发达国家推动出版业走出去的渠道之一,比如法国的图书文化基金会主要对出口图书的补贴和扶植。
我国的出版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切入点与西方发达国家有所不同。我国的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是在政府主导的文化主旋律的基础上建立的,公共产品的提供,财政政策的制定,法律法规的颁布是不能逾越主旋律的,而西方发达国家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一直以来都是以市场为主导。虽然切入点完全不同,但是不管中西方,公共服务体系最终的目的及功能是大致相同的。所以,出版业的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相对成熟的西方发达国家的有些经验还是值得我们借鉴的。
(2)西方发达国家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对我们的启示
改革开放后的我国出版业虽然已经走过了30年的发展历程,但在公共服务体系建设方面还没有完全摆脱政府包揽的单一供给局面,非政府组织和参与公共产品生产的私人组织也还没有得到充分发展。所以,我国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构建与市场化程度较高的其他产业相比,与西方国家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的成熟程度相比,还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当我们面临摸索本国出版业体制改革道路的时候,当我们要为构建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进行理论创新的时候,需要以开放的姿态吸收包括西方国家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在内的有益经验,从而使本国的实践在符合出版业发展一般规律的情况下,更能切合我国的实际。
第一,市场机制和公共机制的有机结合是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途径。
虽然公共服务是政府主导的行政管理模式,具有鲜明的公益性,不适合采取纯粹市场机制的资源配置方式,但是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建设也不可能脱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践中应当把市场机制的竞争原则与公共机制的非竞争原则有机结合,把出版公共事业推向市场,最大限度地拓展出版公共服务资源配置渠道,激励出版公共产品的多元化,从而满足多层次的产品需求,达到将政府从一个公共产品的单一提供者变成公共服务供给主体之一的目的。
出版业公共服务市场化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政府的职责更倾向于对公共服务的数量和质量进行决策和监督,而具体执行职能则由市场或社会力量提供。二是以市场竞争为主的资源配置方式,实现多元化的公共服务供给。三是建立起以政府宏观管理和市场运作相结合的公共服务运行机制。
第二,体制改革和运行机制转换是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的关键。
与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趋势不同的是,我国的“文化体制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任务不相适应,与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的新形势不相适应,与依法治国、加快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的环境不相适应,与高新技术在文化领域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的趋势不相适应。”[7]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明确把文化体制改革纳入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重要任务,进一步确定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总体思路和目标。作为文化体制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深化出版体制改革,转换出版业运行机制,加快出版事业和出版产业发展,是当前构建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当务之急,也是出版业公共服务市场化成功的关键所在。
第三,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建设不能脱离本国的国情。
选择市场化作为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的发展路径是明智的,但是在我国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公共服务体系市场化的路径选择不能完全照搬国外模式。在我国建立民主、法治政府,建立健全有效的民主监督制度是中国公共服务市场化的必要条件。如果想回避政治体制改革,把公共服务市场化纯粹看作政府在管理方法和手段方面的改进,试图把西方当前进行的变革移植到中国,最终的结果只能是事与愿违。
中国和西方国家都处在全球化这个大环境之下,都面临着在本国国情基础上如何进一步提高公共服务质量的问题。所以,我们一定要站在全球化的高度,在深刻了解本国国情的基础上去借鉴西方发达国家的出版业公共服务体系构建的有益经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