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出版产业的发展历程,既有与世界出版业相同相通的共性特点,也有与日本的社会制度、文化、产业政策、教育等相应的自身特色。由于资料的限制,在叙述日本产业结构现状时用到的数据有些陈旧,但我觉得同样可以达到本节的写作目的。
中间经销商(批销)小(少),生产厂商(即出版社)和零售商(即书店)两头大(多)的哑铃状产业链结构,是日本出版产业结构的一个很重要的特点。两头进入壁垒比较低,企业数量众多;中间进入难度大,厂商数量有限。日本出版业近些年的市场结构在不同的环节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在出版产业的上游,即图书的生产厂商数量众多,近年来一直维持在4000多家以上。在图书的经销环节,却只有70多家经销商,并且,东贩与日贩两巨头就瓜分了百分之七八十的市场份额。在书刊的零售商方面,则是书店众多,全日本达18000多家。鼎盛时期,日本出版行业有7000多家出版社、20000多家书店。在出版行业的“周边地区”,还有2000多家编辑制作室、装帧设计事务所,还有更多的作者、自由撰稿人、自由编辑者、图片摄影师、版面设计师和书稿校对者等。[2]日本市场上销售的几十万种书籍,有70%左右是通过出版商—经销商—书店—读者这个亚铃型的渠道流通的。
(2)厂商(出版社)结构
第一,日本出版社80%以上集中在首都东京。作为信息产业,全世界发达国家中的出版社大都集中在政治经济中心的大城市。日本的出版社75%以上集中在首都所在地东京。
东京不仅是日本的政治、经济中心,而且也是包括东京大学等名牌高校及科研单位在内的学术、文化和信息中心。大多数学者、评论家、作家及著名执笔人都居住在首都圈,且与出版密不可分的关联企业——印刷、装订、批销等也大都集中在这里,这里的出版资源及环境不可替代。
日本的出版社集聚于东京是其一个重要特色。从历史上来看,日本的出版社多数都是短命的,这也是日本出版产业的一个特点。例如,2001年全日本的4391家出版社中,除540家创办时间不详外,“二战”前创立的有417家,仅占总数的9.5%,“二战”后创立的3434家,占总数的90.5%。20世纪90年代前创立的还不到三分之一。(www.xing528.com)
第二,出版社的资本金比较少,规模比较小。日本总人口为1.2亿人,2002年共有4361家出版社、70余家出版代销公司、1.8万家书店和5万家便利店。日本全国出版企业的职工大约有10万人。[3]
在企业资本金方面是比较少的。2002年资本金在1亿日元以上的出版社有257家,仅占总数的5.9%;其中专业出版社占10%左右。501万~1000万日元的为1413家,占总数的32.4%;1001万~2000万日元的428家,占总数的9.8%;201万~300万日元的为259家,占总数的5.9%;2001万~3000万日元的为187家,占总数的4.3%。“情况不明”的1261家,其中包括社团法人、财团法人、学校法人、任意团体、特殊法人、福祉法人等。资本金在5000万日元以下的中小出版社占75%以上。[4]
出版社规模也普遍较小。47%的出版社职工不到5个人,10人以下的2235家,占总数的50.7%;11~50人的1040家,占总数的23.8%;51~100人的234家,占总数的5.4%;101~200人的150家,占总数的3.4%;201~1000人的114家,占总数的2.6%;出版社职工超过500人的非常少,只有讲谈社、小学馆、集英社等36家大型出版社人数在1000人以上,约占总数的8.2%。无法统计的582家。因此,日本的出版产业结构中,中小企业和个体企业占有绝对数量优势。[5]
2002年的4361家出版社中,年出版10种以上新书的出版社有1040家,占总数的23.8%;出版100种以上新书的出版社有145家,占总数的3.3%;出版1000种以上新书的出版社有4家——讲谈社(2130种)、文艺社(1797种)、学习研究社(1045种)和角川书店(1030种),仅占总数的0.9%。[6]
第三,产业集中度偏高。从以上数据中可以发现,日本的出版产业集中度是比较高的,大企业较少,75%以上为中小企业。根据日本经济产业省统计,2005年,从不同规模企业销售额看,数量很少的大型出版社的销售额相对很大。虽然100人以上的出版企业只占到总数的3.4%,但其产生的销售额却占总额的71.1%。10人以下的小出版社虽占总数的50.7%,但其销售额仅占出版业总量的2.7%。从不同资本规模的企业看,出版业中销售额比例最高的,主要是资本为1亿~5亿日元的企业,占到32.5%,其次分别是5亿日元以上的和1000万~5000万日元的,分别占22.8%和26.7%。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