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我国出版业的产业特征逐步显现,由此开始了对中国出版产业的研究。不少经济学家从产业结构现状、产业链及产业关联角度论述中国出版产业发展。
中国加入WTO后,出版业面临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在理论界、实际出版工作第一线都对出版业的发展进行了产业化发展的探讨。但能成系统、较全面的阐述、研究比较少,据查考,现已正式出版关于产业发展研究的论著较早的有冯志杰著的《出版产业论》,[1]但该论著都是作者近些年来从事出版业发展研究的论文集,内容主要涉及出版产业化经营、出版经济增长、出版组织制度优化、出版创新、出版专业教育对出版产业发展的作用等。
周蔚华于2009年出版的《出版产业散论》,该书的内容绝大多数是作者之前在报刊上发表过的文章。第一部分主要探讨出版的“产业”问题,其中涉及对出版产业定位和功能的认识、产业结构、产业组织以及产业发展等问题;第二部分讨论出版改革问题,涉及出版业面临的问题及改革的方向、出版业的集团化问题、竞争与垄断问题以及微观出版单位的改革问题等。
孙洪军的《日本出版产业论》一书探讨了日本出版产业的特殊社会功能,从宏观、中观、微观三个方面研究了出版产业的经济特征,对其产品属性、产业结构、企业行为特点等进行了经济学分析。
刘吉发、岳红记和陈怀平在其著作《文化产业学》对中西方文化产业的市场发展状况、消费状况及体制创新进行了研究。指出我国政府应鼓励多种经济成分共同经营的出版产业体系,创造宽松的进入环境,走金融市场筹款之路,制定倾斜性金融信贷政策。
张霞在《跨媒体经营——出版产业结构调整新走向》一文中,指出跨媒体经营是我国出版产业结构调整的重要趋势。我们正处于一个崭新的传媒时代,出版产业作为传媒产业的一分子,必然也感染着这个传媒时代的显著特点,诸如:内容生成的“即时性”,内容获取的“即地性”,内容传播的“互动性”,广告投放的“定向性”,这些特点都彰显着一个核心——跨媒体由此可以推断,从单一媒体向跨媒体集团转变将是出版产业结构调整的方向之一。
阳建国在《试论我国出版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一文中,指出我国出版结构在产品结构、产业结构、企业组织结构和产业布局结构方面不合理,并提出要以资本为纽带,遵循市场法则,走集团化发展之路,实现出版资源在多种媒体间的多元化开发,优化出版结构,追求规模效应。
蒋雪湘在《产业融合背景下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组织合理化目标模式探讨》中指出产业融合正在推动产业组织的演进,主要是包括市场结构、市场行为和市场绩效自身的发展变化和相互关系的演进。指出我国图书出版产业合理化目标模式分为有效竞争、融合发展和创新企业组织形式。
王关义的《中国出版业战略转型及产业素质升级的思路》一文主要是结合我国出版产业体制变革的实际,在分析出版业战略转型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本、出版技术和宏观管理方面提出出版业产业素质升级的思路和对策。(www.xing528.com)
贺剑锋在《我国出版业结构问题及其调整》一文指出从产业组织总体上而言,我国出版业目前还处于一种低级化的、不合理的产业结构状态。对整个出版产业而言,理想的产业组织形态应当是:出版寡头主导,大、中、小出版企业共存并兴。也即是我们平时说的大中小相结合,让大的更大、更强,小的更专、更活,营利性出版企业与非营利性出版企业同时并存。
傅文的《我国出版集团资源整合研究》指出出版集团的资源具体包括出版集团无形资产的整合、出版集团作者资源的整合、出版集团发行资源整合、出版集团实体资产整合。从出版集团资源整合与利用方式、出版集团资源整合与利用的战略决策、出版集团资源整合能力的培养三个方面对出版集团资源整合的战略进行研究。
封延阳在《出版产业组织机构演进的制度性障碍》一文中,指出影响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组织结构发展演变的主要因素是出版业的市场化程度,进一步说,造成我国图书出版产业组织结构不合理和影响产业组织结构演进的根本原因,是出版业的一些体制性因素所导致的产业市场化程度不高。
李明杰在《从产业竞争结构看中国出版产业发展的方向》一文中指出文化传媒业和传统出版业的整合是出版业发展的一种全新思路,是对出版的重新理解和阐释,也是未来出版业发展的一种趋势。
周三胜在《战略性调整的思路》一文中指出解放思想,更新观念是解决这一课题的观念保证;以资本为纽带,以市场为导向,采取多种形式,调整存量资产,合理配置出版资源是解决这一课题的关键。
陈实在《我国新闻出版产业的产业和发展趋势》提出实现产权结构多元化,允许合法资本以合法形式进入出版业,使股权所有制以多种形式并存,可以完善产业链条以及提供多样的产品形式,营造出新闻出版业更为有序的市场竞争环境,便于整个产业以更加市场化的方式进行出版资源再分配。
王秋林在《转型期我国出版产业市场结构与行为研究》一文中就出版大型市场的集中度、市场垄断与市场竞争状况进行了详尽的分析,指出大力推进出版发行企业间的并购联合,发展连锁经营是提高出版发行市场集中度的必由之路;应对其进行规制并引入竞争机制,破除垄断;须通过多种途径予以制止“高定价、高折扣”等不正当竞争行为。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