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吴王夫差盉的銘文分析及國名稱謂探討

吴王夫差盉的銘文分析及國名稱謂探討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吴王夫差盉的肩上近口處有一周銘文“敔王夫差吴金鑄女子之器吉”12 字。吴的國名在文獻和青銅器銘文中有幾種不同的稱謂:1.稱句吴。〔19〕吴王夫差盉銘文3.稱工。以上銘文都徑稱吴王。吴金吴在此當不是國名,在同一篇銘文中,國名一般不會用兩個不同字形來表示,如鄧公簋蓋銘:“隹(鄧)九月初吉,不故屯夫人作(鄧)公,用爲夫人尊簋。”從銘文辭句來解釋,後者可能性較大。

吴王夫差盉的銘文分析及國名稱謂探討

吴王夫差盉的肩上近口處有一周銘文“敔王夫差吴金鑄女子之器吉”12 字。

吴的國名在文獻和青銅器銘文中有幾種不同的稱謂:

1.稱句吴。

《史記·吴太伯世家》:“太伯之犇荆蠻,自號句吴。”

2.稱干。

《莊子·刻意》:“干越之劍。”《墨子·兼愛篇》:“以利荆楚干越。”上述“干越”猶言“吴越”。干本古國,爲吴所滅,成爲吴疆土的一部分,因而吴也被稱爲干。干亦作邗,《説文·邑部》:“邗,國也,今屬臨淮。一曰:邗本屬吴。”春秋邗王是埜戈,邗王即吴王,是埜即孰姑,也就是壽夢。〔19〕

吴王夫差盉銘文

3.稱工

工、邗是一聲之轉,音近通用、吴同音通假。者减鐘銘“工王皮之子者减”,工王皮即吴王畢軫。〔20〕大子姑發反劍銘“工太子姑發反自作元用”〔21〕,工王即吴王。

4.稱攻敔。

敔、是同音字,聲韻相同。攻敔王光劍銘“攻王光自作用劍”〔22〕,另一劍銘“攻王光自作用劍以人”〔23〕,攻敔王光戈銘“攻王光自作□□”〔24〕,臧孫鐘銘“攻仲終”〔25〕,攻敔王夫差劍銘“攻王夫差自作其元用”〔26〕,攻敔之敔字寫成,左半釋爲五或吾,从,是五的繁體。

5.稱句敔。

宋公䜌簠銘“宋公䜌作其妹句夫人季子媵簠”〔27〕,句即攻敔,古句、干、玫、攻皆同聲。

6.稱攻吴。

攻吴王夫差鑑銘“攻吴王夫差擇其吉金,自作御鑑”〔28〕,攻吴即攻敔,吴、敔同聲。

7.稱吴王。

吴王光鑑銘“吴王光擇其吉金”〔29〕,吴王夫差鑑銘“吴王夫差擇其吉金”〔30〕,吴王夫差矛銘“吴王夫差自作用鏦”〔31〕,吴王御士簠銘“吴王御士尹氏叔作旅簠”〔32〕,吴王孫無壬鼎銘“吴王孫無壬之脰鼎”〔33〕。以上銘文都徑稱吴王。

8.稱敔王。

稱敔王的僅有本盉一例,“敔”字寫作“”,按以上敔、吴通例,敔王夫差即爲吴王夫差。

吴金 吴在此當不是國名,在同一篇銘文中,國名一般不會用兩個不同字形來表示,如鄧公簋蓋銘:“隹(鄧)九月初吉,不故屯夫人(鄧)公,用爲夫人尊簋。”〔34〕所以此處吴金不能單純地理解爲吴國的吉金。在東周時代的青銅器上,鑄器作銘常稱“擇其吉金”,王孫遺者鐘銘“王孫遺者擇其吉金,自作穌鐘”〔35〕,邾公牼鐘銘“邾公牼擇其吉金,玄鏐膚吕,自作龢鐘”〔36〕,姑馮勾銘“姑馮同之子擇其吉金,自作商勾鑃”〔37〕。“吉金”之上一字皆爲動詞,而没有作名詞的,因而這個“吴”也應當是動詞,字當假借爲御,御和吴古爲疑紐魚部,雙聲叠韻字,字音可以通假。御是進獻的意思,凡是奉於天子皆曰御。《詩·小雅·六月》“飲御諸友”,毛亨傳:“御,進也。”《獨斷》上:“天子所進曰御,御者進也,凡衣服加於身、飲食入於口、妃妾接於寢,皆曰御。”《廣雅·釋詁》:“供、奉、獻、御……進也。”吴金即御金,可解釋爲吴王夫差以臣工或諸侯所獻之金鑄爲器用。十四年陳侯午敦銘:“陳侯午以羣諸侯獻金,作皇妣孝大妃佑器釴敦。”〔38〕此稱獻金,盉銘稱吴金,其意義相同,只是吴王夫差盉表達較爲簡潔而已。這是一種可能的解釋。御字在這裏還可作爲“用”字解,《楚辭·九章·涉江》“腥臊并御”,王逸注:“御,用也。”《荀子·禮論》“時舉而代御”,注:“御,進用也。”從銘文辭句來解釋,後者可能性較大。吴器銘習慣,如吴王夫差鑑銘“攻吴王夫差擇其吉金,自作御鑑’〔39〕,攻吴王光劍銘“攻敔王光自作用劍”〔40〕,大王光戈銘“大王光(爰)自作用戈”〔41〕。“御”與“用”義同,御金即用吉金。

吴王夫差盉銘内容,是吴王夫差用青銅爲一位女子鑄器。看了這篇銘文後,很自然地會問:這位女子是誰?

“女子”一詞在古代有三種含義:

1.指奴婢。

《周禮·秋官·司厲》:“其奴,男子入于罪隸,女子入于舂稾。”這種女子要從事舂稾事,是古代的罪人,是地位很低的奴婢。

2.指未嫁女。

《穀梁·文公十二年》:“丈夫三十而娶,女子十五而許嫁,二十而嫁。”《孟子·滕文公下》:“丈夫之冠也,父命之。女子之嫁也,母命之。”古時女子十五而笄,未成年而近許嫁期者,也泛稱爲女子。

3.指婦人。

《禮記·内則》:“女子十年不出,姆教婉娩聽從,執麻臬,治絲繭,紝組紃,學女事,以共衣服。”《公羊傳·僖公九年》:“婦人許嫁,字而笄之。”何休注:“婚禮曰:女子許嫁,笄而醴之,稱字。”這是已出嫁的女子,也就是婦人。

在青銅器銘文中所載已嫁的女子,當然都是貴族,女子一般應該有姓,有母家之國名。春秋時代戰事頻繁,當時諸侯或大夫爲了維護彼此的政治地位和利益,或者小國有求於大國的保護,往往通過聯姻來加强他們之間的關係,組成一定的政治集團,有關這方面的青銅器銘文,反映了貴族女子的姓和國名或自己的姓。

邛仲嬭南鐘銘“楚王媵邛仲嬭南龢鐘”〔42〕,嬭是楚姓,是楚國之女嫁於邛國,而楚王爲之作器。

宋公䜌簠銘“宋公䜌作其妹勾夫人季子媵簠”〔43〕,宋公䜌將其最小的妹妹嫁於吴王爲夫人。

衛夫人文君叔姜鬲銘“衛文君夫人叔姜作其行鬲”〔44〕,衛文君夫人爲姜姓。

魯伯愈鬲銘“魯伯愈作邾姬媵羞鬲”〔45〕,魯國伯愈父爲其女邾姬作陪嫁之鬲。此魯是姬姓,故媵器冠以其女祖國之名。

魯大司徒匜銘“魯大司徒子仲伯其庶女厲孟姬媵匜”〔46〕,魯大司徒之子仲伯爲其庶女厲孟姬作陪嫁之匜,此處載仲伯之庶女本姓。

以上皆爲嫁女的媵器,若夫君爲夫人作器亦復如此。

齊侯匜銘“齊侯作虢孟姬良女寶匜”〔47〕,記齊侯爲其夫人虢國姬姓之字良女者鑄匜。齊是所嫁之國,虢爲良女之祖國,姬爲虢國的屬姓,孟是排行,良女是字。虢孟姬良女諸稱謂缺一不可。

在春秋晚期青銅器銘文中,無論大小國君,其妻、女、妹等女子都有自己的國名或姓,或兼有,或兩者必居其一,而此盉銘文吴王夫差爲一女子鑄器,在這樣重要的青銅器上,爲其作器的女子竟没有國名,也没有姓,表明她不是貴族,可能是一位社會地位比較低的女子,這在春秋時代青銅器銘文中是一特例。那麽這位非貴族而在吴宫中能够獲得夫差寵幸的女子是誰呢?這只能作些推理

吴王夫差寵幸的女子以西施著稱,關於西施事迹的記載見於《戰國策·齊策》:“世無毛嬙、西施,王宫已充矣。”《管子·小稱》:“毛嬙、西施,天下之美人也。”《莊子·大運》:“西施病心而矉其里。”《楚辭·九章·惜往日》:“雖有西施之美容兮,讒妬人以自代。”在戰國時代的文獻中都提到了西施其人。或以爲西施的故事是杜撰的,在西施具體傳説中,不能排除有某些杜撰的可能。西施是越王勾踐戰爭失敗後進獻夫差的,則没有什麽疑問。上述先秦文獻曾多次提及,吴王夫差盉銘文記夫差特地用吉金爲一女子做了青銅器,而且是質量極高的器物,這就不能排除女子其人爲西施的可能。

在兩千五百年以後,竟出現了一件歷史戲劇性的吴王後宫的器物,這樣的機遇真是不可想象的。從學術研究角度看,這是一件極其珍貴的吴國標準器。

(原載《上海博物館集刊》1996 年第7 期)

【注释】

〔1〕年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出土,《中國重大考古發現》,文物出版社、錦綉出版社。

〔2〕王國維:《觀堂集林》卷三。

〔3〕郭沫若:《長安縣張家坡銅器羣銘文彙釋》,《考古學報》1962 年第1 期。

〔4〕容庚:《商周彝器通考》上册第385 頁,哈佛燕京學社1931 年。(www.xing528.com)

〔5〕趙新來:《中牟縣黄店大莊發現商代銅器》,《文物》1980 年第12 期。

〔6〕葛今:《涇陽高家堡早周墓葬發掘記》,《文物》1972 年第7 期。

〔7〕唐雲明:《河北元氏縣西張村的西周遺址和墓葬》,《考古》1979 年第1 期。楊錫璋、劉一曼:《安陽郭家莊西南的殷代車馬坑》,《考古》1988 年第10 期。楊錫璋、楊寶成:《安陽殷墟西區一七一三號墓的發掘》,《考古》1986 年第8 期。

〔8〕馬承源:《商周青銅器銘文選》(以下簡稱《商周》)三,第49 頁,文物出版社1988 年。

〔9〕龐德清、鎮烽、忠如、志儒:《陝西省岐山縣董家村西周銅器窖穴發掘簡報》,《文物》1976 年第5 期。

〔10〕陳夢家:《西周銅器斷代》六,《考古學報》1956 年第4 期。

〔11〕《商周》三,第321 頁。

〔12〕《商周》三,第322 頁。

〔13〕林壽晉:《上村嶺虢國墓地》第64 頁,科學出版社1959 年。

〔14〕郭寶鈞:《山彪鎮與琉璃閣》第56 頁,科學出版社1959 年。

〔15〕安徽省文物管理委員會、安徽省博物館:《壽縣蔡侯墓出土遺物》第8 頁,科學出版社1956 年。

〔16〕河南省丹江庫區文物發掘隊、淅川縣博物館:《淅川下寺春秋楚墓》第50 頁,文物出版社1991 年。

〔17〕容庚:《商周彝器通考》上册第390 頁,哈佛燕京學社1931 年。

〔18〕張志新:《江蘇吴縣何山東周墓》,《文物》1984 年第5 期。

〔19〕《商周》四,第364 頁。

〔20〕《商周》四,第363 頁。

〔21〕《商周》四,第364 頁。

〔22〕《商周》四,第366 頁。

〔23〕《商周》四,第366 頁。

〔24〕張光裕、曹錦炎:《東周鳥篆文字編》第192 頁,香港翰墨軒出版有限公司1994 年。

〔25〕《商周》四,第371 頁。

〔26〕《商周》四,第368 頁。

〔27〕《商周》四,第506 頁。

〔28〕《商周》四,第367 頁。

〔29〕《商周》四,第365 頁。

〔30〕《商周》四,第367 頁。

〔31〕王人聰:《江陵出土吴王夫差矛銘新釋》,《文物》1991 年第12 期。

〔32〕《商周》四,第370 頁。

〔33〕《商周》四,第370 頁。

〔34〕《商周》四,第497 頁。

〔35〕《商周》四,第427 頁。

〔36〕《商周》四,第524 頁。

〔37〕《商周》四,第380 頁。

〔38〕《商周》四,第559 頁。

〔39〕《商周》四,第367 頁。

〔40〕《商周》四,第366 頁。

〔41〕《商周》四,第366 頁。

〔42〕《商周》四,第427 頁。

〔43〕《商周》四,第506 頁。

〔44〕《商周》四,第509 頁。

〔45〕《商周》四,第517 頁。

〔46〕《商周》四,第518 頁。

〔47〕《商周》三,第342 頁。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