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甲簋:陳佩芬青銅器論集中的珍貴發現

甲簋:陳佩芬青銅器論集中的珍貴發現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甲簋高29.8、口徑22.5、座每邊長21.2 釐米。簋的腹部飾斜方格的百乳雷紋,也稱乳釘雷紋,這是一種幾何形圖案的連續排列。甲簋除了飾百乳雷紋外,其餘因地位不同,而用各種不同形式的對稱鳥紋。甲簋腹内底有銘一字“甲”,這是周人以干支生稱的一個實例。甲所作之器,傳世尚有二爵。方座簋的形式,據出土和傳世的實物,最早見於武王時代的利簋和天亡簋,它是西周早期流行的新式樣。在陝西、甘肅一帶出土青銅簋時,曾發現過這一情况。

甲簋:陳佩芬青銅器論集中的珍貴發現

甲簋高29.8、口徑22.5、座每邊長21.2 釐米。侈口,腹較深,略高的圈足下連鑄一個方座。頸、腹兩側飾獸耳,獸角高聳過器口。獸張口露齒,正欲吞噬一鳥。鳥頭僅存一喙,而體部俱在,組成耳的下部;鳥的足及尾羽構成垂珥。

簋的腹部飾斜方格的百乳雷紋,也稱乳釘雷紋,這是一種幾何形圖案的連續排列。這類紋飾最早出現在殷墟中期的青銅器上,乳突較大而平坦,到了西周早期,乳突變成較長而尖鋭,在西周中期以後,這類紋飾就廢棄了。甲簋除了飾百乳雷紋外,其餘因地位不同,而用各種不同形式的對稱鳥紋。器的口沿下及圈足是長冠分尾式鳥紋,方座上沿是長冠垂尾式鳥紋,下沿是曲折角長卷尾鳥紋,兩側是相背直立的彎角鷙鳥,各具形態。方座面的四角飾牛頭紋。

鳥紋在新石器時代的玉器上已有發現,但青銅器上開始出現鳥紋是在殷墟早期和中期,這時的鳥紋往往飾在紋飾的次要地位,作爲配置,圖案很小。自商代晚期起,鳥紋已作爲主要的紋飾,安置在器的腹部。到了西周早、中期,鳥紋已大量出現,成爲這一時期的主要紋飾。在有的青銅器上,可飾多種形式的鳥紋,有人稱西周早、中期爲鳳鳥時代,可見這一紋飾之盛行,與“周之興也,鸑鷲鳴于岐山”的傳説應有一定關係。(www.xing528.com)

甲簋腹内底有銘一字“甲”,這是周人以干支生稱的一個實例。青銅器中干支多爲祖、父等“廟號”,由此可知干支爲名並非死稱。甲所作之器,傳世尚有二爵。

方座簋的形式,據出土和傳世的實物,最早見於武王時代的利簋和天亡簋,它是西周早期流行的新式樣。在圈足上連鑄一個方座,實際上是增加器物的高度。古人席地而坐,青銅器應放在座子上,如果没有連鑄的青銅方座,也該有個木座。在陝西、甘肅一帶出土青銅簋時,曾發現過這一情况。由於木質不易保存,僅留遺迹而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