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大盂鼎和大克鼎再次出土,展现陳佩芬青銅器論集成果

大盂鼎和大克鼎再次出土,展现陳佩芬青銅器論集成果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大盂鼎和大克鼎是西周時代極爲重要的青銅器,是歷見著録、所周知的重器鴻寶。從此,大盂鼎、大克鼎均爲他個人收藏。1937 年抗日戰爭前夕,國民黨要員對這兩鼎垂涎三尺,在當地蓋了一座大樓,以辦展覽館爲藉口,妄想攫取大盂鼎、大克鼎,再次被潘氏後人婉言回絶。1952 年上海博物館對外開放,聞名半個多世紀的大盂鼎、大克鼎第一次和廣大人民見面而放出其異彩。

大盂鼎和大克鼎再次出土,展现陳佩芬青銅器論集成果

大盂鼎和大克鼎是西周時代極爲重要的青銅器,是歷見著録、衆所周知的重器鴻寶。

大盂鼎,高101.9 釐米,重153.5 千克。口沿下飾獸面紋一周,三足的上部各飾一獸面。腹内側有銘文十九行二百九十一字,記載周康王二十三年(前1003 年)對大貴族盂的任命和賞賜,其中還談到了周室立國的經驗和殷商喪國的教訓。所賞賜的物品有香酒、禮服、車馬、旗和1726 個奴隸。(圖1)

大克鼎,高93.1 釐米,重201.5 千克。口沿下是變形的獸面紋,腹部是寬大的波曲紋,三足上部各飾一獸面。腹内壁有銘文二十八行二百九十字,記載周孝王(前十世紀—前九世紀)對大貴族克的任命和賞賜,賞賜的物品有命服、大量的土地和臣妾。(圖2)

圖1 大盂鼎

圖2 大克鼎

大盂鼎和大克鼎是潘達于老太太在1951 年捐獻給國家的,由上海博物館珍藏。在它們未進上海博物館之前,曾有一段曲折的歷史。

大盂鼎是清道光初年在陝西省岐山縣禮村出土的。出土後首先爲岐山豪紳宋金鑒所有,後來曾一度被岐山縣令周庚盛奪得。道光三十年(1850 年),宋金鑒上京赴試,得點翰林。他在北京出銀三千兩,又把大盂鼎贖買到手,運歸岐山。同治年間,宋家道中衰,其後代宋允壽將此鼎運往西安,以七百兩銀出讓。爲佐李鴻章、左宗棠軍幕的袁保恒購獲,再轉爲左宗棠所有。數年以後,左宗棠在湖北受總兵樊燮的蜚語,清廷以爲真,要召左進京,對質問罪,由於潘祖蔭的疏救才得以幸免,左宗棠感激之餘遂以大盂鼎相贈。此後大盂鼎一直爲潘祖蔭所有。(www.xing528.com)

大克鼎是1890 年在陝西省扶風縣法門寺任村窖藏出土的,同出的還有小克鼎七器、克鐘、克盨和仲義父等數十件,清政府工部尚書(負責國家經濟建設的官員)潘祖蔭儲金石甚富,尤其喜歡收藏青銅器,大克鼎出土後,就被潘氏用重金購得。從此,大盂鼎、大克鼎均爲他個人收藏。

據《陳乾藏吉金文字》載:光緒辛卯(1891 年)七月陳寅生跋潘祖蔭所得克鼎云:“潘文勤公博求鐘鼎古器,收藏甚富。戊子歲獲得周克鼎一器,由關中運以至京,形質豐偉,殊爲大觀,惟其銘字土蝕模糊,幾不可辨,復細加剔抉,居然完好可讀······文勤公生平所藏之器以此爲最,曾鎸印章曰寶藏第一。求拓本者踵至,應接不暇,多以翻本報之。”足見當時對大克鼎的重視。

當時清陸軍部尚書、直隸總督端方曾覬覦兩鼎,多方設法從潘氏手中獲得,而未能成功。潘祖蔭病故後,由其弟將大盂鼎、大克鼎及其他重要青銅器運回故鄉——蘇州,供放在潘家大院的廳堂上,作爲傳家之寶。從此,這兩件大鼎又是經歷坎坷。二十世紀二十年代,美國人曾聞訊專程赴蘇州,以六百兩黄金或一幢洋樓爲誘餌,欲購大盂鼎、大克鼎、鎛三件重器,潘氏後人以爲這是祖傳重器,應該傳之子孫,斷然拒絶了這一交易。1937 年抗日戰爭前夕,國民黨要員對這兩鼎垂涎三尺,在當地蓋了一座大樓,以辦展覽館爲藉口,妄想攫取大盂鼎、大克鼎,再次被潘氏後人婉言回絶。1937 年蘇州淪陷,當時潘氏家族已由潘祖蔭的孫媳潘達于主持家務。她眼看時局混亂,大鼎隨時將遇不測,爲了保存這兩件大鼎,只能絶密地和家人商量,在後屋内撬起大青磚,挖了一個長方形的大坑,把這兩件已經出土近五十年的大盂鼎、大克鼎重新深埋地下,加上僞裝。當時日本占領軍爲了獲得這兩件大鼎,每天數次到潘家搜索,有一天竟達七次之多。後來潘達于離開老家,避難上海,日寇遍找無着。以後敵僞與國民黨也都枉費心機,傳説此鼎已散失,遂作罷論。由於潘達于的機智果斷和知情人嚴守不泄密的誓言,兩件重器闖過了一關又一關,在解放戰爭時期,這兩件鼎安然藏於潘氏舊居之中,遂得以保存至今。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潘達于老太太看到中國共産黨和中央人民政府對古代文物非常重視,又感到自己保存大鼎責任重大,因此在1951 年主動寫信給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員會,表示願將家藏六十年的大盂鼎、大克鼎捐獻給自己的政府,希望文管會接受她的愛國熱情,並盼這兩件國寶能陳列在上海即將成立的博物館内。中央文化部接受了潘達于的捐獻,對她的愛國行動予以表揚,並頒發了褒獎狀。文管會組織人力,由潘達于女兒陪同,赴蘇州現場,揭去僞裝,掀起大青磚,兩鼎安然無恙地出現在人們眼前。後經悉心護送到達上海。1952 年上海博物館對外開放,聞名半個多世紀的大盂鼎、大克鼎第一次和廣大人民見面而放出其異彩。在新中國成立以後,這兩件瑰寶才真正地出土了。人們在研究、欣賞之餘將永遠不會忘記潘達于老太太不畏强暴、機智果斷、悉心保護國家文物的功績。

(原載《文物天地》1987 年第3 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