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周時代的青銅器以有精美的藝術裝飾而著稱,有許多是立體雕刻、平面圖案和器物造型巧妙的結合。商後期的四羊尊,是用四只大卷角羊作爲器的基體,肩上蟠繞四條龍,全體滿飾非常精麗而匀稱的各種圖案,這件方尊優美的造型和藝術裝飾的手法,是商代後期青銅工藝的傑出典範。觥的器形本身能使人聯想到與某種動物有關,灭父乙觥的蓋前端是昂然而出的龍頭,很富有想象力。西周中期的獸面紋龍流盉,它的蓋頂是蟠繞而出的龍頭,腹部飾獸面紋,流部是龍身,流口就是龍口。這種利用器物形制的特點,造成儘可能强烈的裝飾效果的方式,在商周青銅器中是習見的。山西渾源出土的春秋晚期犧尊,則完全是以動物作爲酒器的造型,具有很濃重的裝飾風味。
商周青銅器紋飾主要是動物形圖案,大多是獸面紋,它特别强調動物正面頭部的形象,傳統稱之爲“饕餮紋”。“饕餮”在古代神話傳説中是一個非常貪吃而終於害了自己的有頭無身的怪物。青銅器上表現動物頭部的圖案是各式各樣的,有虎、熊、牛、羊以及幻想中的龍等形象,以它們各種牴角、眼睛和大口表現出一種兇野地凝視着的姿態。
商周時代的獸面紋和其他動物紋飾還有一個特點,就是在動物體軀的空隙處填以細密而平整的雷紋,也叫回紋。這是因爲這種迴旋形的綫條和中國古代“雷”字很相似,寬闊雄壯的物象襯以細密的雷紋爲底,使圖案具有强烈的對比感。
鳳紋也是商周青銅器中習見的紋飾。鳳是一種虚構的鳥,它的形象是鷙鳥,但裝飾有華麗的羽冠和長尾。西周前期鳳紋卣是在各種不同位置裝飾各種鳳紋。鳳在古代象徵風神。青銅器上怪誕的紋飾和圖象,是當時的神話傳説和宗教信仰的反映,尤其是商代的青銅器,往往在一件器上裝飾多種不同的紋飾,這是奴隸主們特别迷信鬼神的表現。青銅器上的紋飾無疑是奴隸主階級的意識形態,這種奇怪圖象的産生是有其社會和階級的思想基礎的,它和宗教觀念密切聯繫在一起,藉以鞏固和加强奴隸主們的統治。所以,商周青銅器紋飾打上了很深刻的階級烙印。
西周後期到春秋前期奴隸制衰落,階級矛盾日益激化,生産力受到阻礙和破壞,産品質量日益降低,手工藝也衰落了。這時青銅器的鑄作比較粗率,那種寬闊而質樸的環帶紋和獸類變形的竊曲紋,代替了先前精雕細刻的獸面紋,西周後期的大克鼎、虎簋等均飾以寬闊而簡樸的環帶紋,是這一時期代表性的紋飾。春秋前期的紋飾和西周後期基本一致,没有很突出的變化。(www.xing528.com)
春秋後期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出現了,新的生産關係適應了生産力的發展,社會經濟又開始了一個新的發展階段。這時手工業生産水平獲得顯著的提高,不僅品種多,而且質量好,青銅器的藝術裝飾出現了追求精細華麗的風氣。如春秋後期鳥獸龍紋壺的紋飾,主要是蟠龍和人面鳥身的怪獸,紋飾的間隔處又有牛、犀、虎、豹及雁羣等小浮雕,形象逼真,姿態生動。還有一種是非常細密的龍蛇類紋飾,一件器上往往排列幾百個這樣的小圖案,看不出有什麽主題,其效果猶如華美的錦緞一般,甚至到了繁縟的程度。鑲嵌工藝是戰國時代産生的新品種。戰國中期的鑲嵌三角雲紋敦,通體用極細的銀絲和赤銅絲盤纏鑲嵌成雲紋幾何形圖案,足見當時工藝技術之精湛,展示了新水平。
在青銅器上鑄有銘文,也是商周青銅器的一個重要特點。當時所鑄的銘文是用來記載奴隸主獲得的榮譽、地位和身份,以及參加王室的政治活動,戰爭勝利的記功等;也有的記載了對祖先的祭祀,爲陪嫁而作媵器,土地和實物交换等。青銅器上的銘文記載古代社會的許多方面,是研究西周歷史的重要資料。
到了戰國,地主階級登上歷史舞臺,青銅器上鑄銘文的風氣逐漸减退,但爲了對鑄造的質量負責,一般都刻以監造者和工匠的名字,有些青銅器上也刻有銘文,是一種具有法令意義的文字。如秦孝公十八年(公元前344 年)的商鞅方升上刻的銘文,就是記録了商鞅爲統一秦的量制所規定的以當時十六又五分之一立方寸爲一升,這是現在所知道的有關商鞅變法的最珍貴的文物。青銅器的銘文不僅可以補充史書上記載的不足,而且在書體變化發展方面,也是中國古代書法藝術的重要組成部分。
(原載《科學普及》1977 年第5 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