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唐代司法判例中处理亲属缘坐的方法

唐代司法判例中处理亲属缘坐的方法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78]94这些判例确立了唐代反逆缘坐案件的处理原则。此后援引这则判例免于籍没家口的多达数百家。司刑司直刘志素判处斩、籍没。尽管贞观时已有祖孙兄弟缘坐不应死的讨论,武后时大量反逆缘坐案件仍采取尽杀措施。阎立本侄孙阎知微投降突厥,领贼破赵州定州,武后怒磔知微于西市,剉其骨肉,夷其九族,无论亲疏甚至不相识者一律斩首。

唐代司法判例中处理亲属缘坐的方法

1.免予缘坐的判例

武后年间,酷吏盛行,天下无辜受累者众,很多人死后受冤定反逆罪,还要籍没家口,司刑丞徐有功,怀着“失出人臣小过,失出人君大德”的胸襟,多次犯颜直谏,拯救了许多无辜家族。[78]94这些判例确立了唐代反逆缘坐案件的处理原则。[28]62

韩纯孝(或作韩纪孝)接受徐敬业伪职,已亡,推事顾仲琰奏韩纯孝家口应缘坐,诏准。徐有功议:①按律谋反处斩、家口缘坐,缘坐是因为处斩,已死之人无法处斩,除非下敕戮尸才能缘坐;②缘坐他人者已死,已减至徒刑,且已有多次赦令,徒刑尚免,家口没官更无根据;③另外比照独孤敬、柳明肃先例,反逆已死即免予审判,更谈不上家口籍没(《驳韩纯孝家口籍没议》[72]734)。于是武后依徐有功议,下诏释放家属。此后援引这则判例免于籍没家口的多达数百家。[76]200

汾州司马李思顺因窃语《大云经》“理复思顺好,李三五年少”被韦秀告反逆[83]4378,敕准奏。司直裴谈断处斩、家口籍没。主簿程仁正批:应按妖言罪处绞,人数不足以称惑众,当断流三千里。徐有功议同意程批,认为属于“自述休征”,当按妖言流三千里。焦元宣判“具申秋官请议”:20人同意依王行感例流二千里,63人同意依徐有功议,最后录奏下敕:“妄说图谶……为其已死,特免籍没。”李家免于破家。

瀛洲李仁恒等37人被告谋反,法曹断斩、父母妻子流三千里。徐有功议称只是因纷争相告反逆叛,无谋无契,只是“口陈欲反之言,实无反状”,除非重审,当依律流三千里而不缘坐。敕准,后来赦免了这些人。[83]4379

宕州刺史皇甫怀节被告与芳州刺史李思征谋反,法曹断处斩籍没。徐有功议无反状,重审断为官当,会赦全部放免[83]4380

残害宗室的邱神因反逆被斩后,其弟丘神鼎和其子丘晙,因定作武官墨袄和焚烧文状被奴羊羔告反。司刑司直刘志素判处斩、籍没。司刑少卿徐有功议,只应随其兄邱神缘坐没官,而不该推其反罪,因为即使事情属实也是在赦前,且反状无据,请再详审(《驳论邱神鼎处斩议》[72]733)。刘志素和徐有功反复驳论,相持不下,最后敕集众官议。秋官及御史台集议,春官117人认同徐有功缘坐为允,夏官122人认为并无反状,终以无反状,准赦例释放。[83]4376

武后时,开国名将程咬金之幼子程处弼因“家有逆子,臣合污宗灭族”,仅坐流刑,特请陈子昂代写谢表两篇(《为程处弼辞放流表》[72]936)。

玄宗时崔湜于太平公主事件后被诛,有弟崔涤,玄宗下《免崔涤从坐诏》[72]127称:罪不相及,刑不可滥,崔涤忠心奉国事君,崔湜结交凶党意图谋反,崔涤动静上闻,无所隐瞒,有功不应从坐;且父死兄殁,家族摇落,值得矜悯。“赏罚劝惩,宜判忠邪。涤家除兄湜一房外,余并不须为累。”

玄宗时鄂王李瑶因武惠妃诬陷被废为庶人,后被杀。玄宗下《免鄂王瑶妃韦氏罪诏》[72]146称:李瑶之妃韦氏夫义虽薄,妇道犹勤,竭诚辅佐夫君,规劝不被采纳,奉上恭肃,抚下柔明。若有此善行而不彰显,使其因夫罪被累,如何劝勉臣下,“其韦氏不须为累”。

玄宗时,故左相苏良嗣死后被告反逆,有三子践言、践忠、践义。邱神奏请准法处绞,敕准奏。后又下敕念苏良嗣之功旧宥之,“特免斫棺之刑,宽其籍没之典”。郭奉一奏称:敕中未言苏践言等缘坐事项,请求准法处绞。徐有功上《驳郭奉一论苏践言等处绞奏》[72]733称:苏践言等因父获罪,本应绞刑,但敕加以特别原免,恩重非常,父既免刑,子也不应缘坐而死;按律“因罪人以致罪。若罪人遇恩原减,亦推罪人原减法”,父既被赦免斫棺,子也不应缘坐处死。后皇帝下《曲宥苏良嗣敕》[72]171将三子免死配流。[83]4375

德宗时大将李怀光被逼反叛,兵败被杀,德宗下诏因其功原宥家口,以一男为嗣,赐庄宅,听住京城,送还怀光首级及尸体允许家人收葬。安置其妻及诸子孙在室女等;释放其出嫁女及亲戚(陆贽《诛李怀光后原宥河中将吏并招谕淮西诏》[72]2093)。

德宗时郭子仪之孙郭钢,因被皇帝召,疑得罪,逃亡吐蕃不纳,被执送京师赐死。按法谋叛已上道者斩,连坐父母妻子,德宗下《免郭钢妻孥连坐诏》[72]245,因其先祖郭子仪安邦功大,免其父郭晞及妻孥连坐,复其位,皆释放。

宪宗时沧州刺史李宗奭不受横海节度使节制,宪宗召之不回朝,遂任乌重胤为横海节度使,乌率军赴任,李宗奭被部下驱逐,最终被斩,妻子子女被收在掖庭。宪宗下《免李宗奭妻子缘坐诏》[72]283免其妻韦氏及子女缘坐,皆放出掖庭,以示刑政宽宏。

宪宗平淮西节度使吴元济叛乱,平卢淄青节度使李师道支持吴元济,叛乱被杀后,宪宗下《安置李师古妻女敕》[69]28,因师道已亡,异母兄李师古为人臣能全始终,故于邓州安置其妻裴氏及女宜娘。穆宗《长庆元年册尊号赦》[72]2920念李师道、吴元济祖父事先朝之功,禁止人毁废其坟墓。

文宗下《罚不及嗣敕》[69]30

官必任亲,贤贵无宜轻授;罚不及嗣,经训具有明文。若坐子孙,虑伤事理,此一节且仍旧,余依。

武宗时牛李党争中,任淮南节度使的李绅诬告江都县尉吴湘贪赃、强娶民女,于盛夏问斩[10],后李绅病死。宣宗即位后,吴湘兄吴汝纳为弟诉冤,宣宗下《科吴湘狱敕》[72]368,平反吴湘,追夺李绅三任官告送刑部注毁,但“其子孙稽于经义,罚不及嗣,并释放”。

宪宗时宗室李锜[11]谋反,与子李师回一起被腰斩。有司请毁其祖考冢庙,卢坦上《请不毁李锜祖父庙墓奏》[72]2443反对,因李神通开国有功,且《康诰》曰“古之父子兄弟,罪不相及”,李锜叛不应累及五代祖。

2.缘坐的判例

(1)斩首。尽管贞观时已有祖孙兄弟缘坐不应死的讨论,武后时大量反逆缘坐案件仍采取尽杀措施。阎立本侄孙阎知微投降突厥,领贼破赵州定州,武后怒磔知微于西市,剉其骨肉,夷其九族,无论亲疏甚至不相识者一律斩首。[101]11穆宗时李㝏汴州为乱被平定,穆宗下《诛李㝏诸子诏》[72]301诛其子李道源、道枢、道沦、道安等,集众处斩。

(2)子孙禁锢不得为官。太宗下《禁锢乱臣子孙诏》[72]21指出:宇文化及等二十人为隋朝重臣,但在江都行弑逆,特从重处罚以明臣子应有之节,其子孙“并宜禁锢,勿令齿叙”。唯独免宇文化及之兄宇文士及一房。《开元格》(据开元十三年敕):(www.xing528.com)

周朝酷吏来子珣、万国俊……右二十三人残害宗支,毒陷良善,情状尤重,身在者宜长流岭南远处。纵身没,子孙亦不许仕宦。陈嘉言……右四人残害宗支,毒陷良善,情状稍轻,身在者宜配岭南;纵身没,子孙亦不许近任。[83]4431

(3)父因子连坐贬官。高宗时王福畤[72]724为雍州司功参军,因子虢州参军王勃(《滕王阁序》作者)擅杀官奴曹达连坐,被贬为交趾令。

(4)子因父配流除名。安史之乱李林甫死后,玄宗下《削李林甫官秩诏》[72]157追削其所有官秩。其子李岫过失尤重,配流岭南及黔中延德郡,李崿配流苍梧郡,李屿配流临封郡,都除名;其他子有官者令所司立即勘会,亦除名,分别配流岭南及黔中送恶郡;未嫁女及无官子,自愿跟随兄弟。各房给两三奴婢及随身衣粮,使其存济,其余一切资产官收,孙子有官者解官,无官者随父。纵会恩赦也不可量移。诸女婿张博济、郑平、杜位、元捴皆贬官,唯杨齐瑄免。其余至亲应累者各自陆续有处分。

(5)岳父因女婿缘坐配流。太常卿卢崇道坐女婿崔湜反配流岭南,不胜悲楚,逃归都城藏匿,后败露,敕决杖而死。[101]16

(6)妻妾缘坐。宪宗时武元衡被李师道派人刺死,宪宗下《诛杀武元衡贼张晏等敕》[72]285,斩刺客张晏等,决杖处死张公佐等从犯11人,决杖配流苏表,对不知情的罪犯妻放免,对知情同恶的罪犯妻女付京兆府各决杖二十后放,搜张晏等其他亲属准敕处分。这里根据从坐者是否知情做了区别处理,而非一概缘坐,应与其罪非谋反大逆有关。

唐武宗时诛叛臣刘从谏,朝臣议欲赦其子刘稹,刘三复上《请诛刘从谏妻裴氏疏》[72]3424,认为刘从谏谋逆死后已被追戮,叛臣自古灭三族;且阿裴作为母亲不劝子忠孝,反广招将校之妻煽动叛心以致难以平定,阿裴之罪不该因兄裴问有功而原免。陈商也上《刘从谏妻裴氏应从重典议》[72]3308指出:依法夫子有罪,妻母无诛杀之制,但也须区别对待,如玄宗时荣义郡主因夫安庆叛逆被诛而被赐死,裴氏罪重应从重典。皇帝采纳了二人的意见[102]685,诛杀裴氏。

(7)宗族缘坐。唐懿宗爱女同昌公主有疾,医治无效身死,帝怒斩御医韩宗召、康仲殷等,并将其宗族全部投狱论罪。刘瞻上《请释医官韩宗召康仲殷宗族疏》[72]3431称:韩等诊病时都尽其方术,情状可哀矜,因两人用药失误及囚系九族老幼三百余人,实为祸从天降,罪匪己为,百姓为之愤惧,陛下既信奉佛教,当慈悲惜生,将囚徒全部释放,以慰公主之灵。皇帝大怒,斥出之。

(8)兄弟缘坐配流。哀帝时,原河阳节度使贬崖州司户参军孙乘被处死,哀帝下《诛孙秘诏》[72]425将其弟孙秘除名配流爱州充长流百姓,并派人赐其自尽。

缘坐是原始野蛮刑法的残留。礼经反对缘坐,称“父子兄弟罪不相及”。但封建国家为打击异己、排除后患或者“除恶务尽”的考虑,而对犯有危害社稷和统治的重大罪行者采取亲属相坐。在这些重大罪行上,本章第二节阐述的、礼经所要求的亲属相隐权利和义务也必须让步。这些原则明确规定于律,执行于司法实践中,在权力缺乏制约的典型的人治社会中,是否缘坐亲属、缘坐亲属所受的刑罚轻重,亦完全取决于统治者的一时慈悲,依赖于统治者的一纸赦书。由此可见,唐代家族法在遇到礼与法不可调和的矛盾时,坚持的不是儒家礼,而是统治者的利益。

【注释】

[1]除本文摘要的条文外,《唐律》中提到亲属的条文还有:33以赃入罪、35略和诱人赦后故蔽匿、36会赦应改正徵收、42共犯罪造意为首、43共犯罪本罪别、258有所规避执人质、292略人略卖人、293和诱奴婢、315殴皇家袒免以上亲、322主殴部曲死、323部曲奴婢过失杀伤主、324殴缌麻小功部曲奴婢、349部曲奴婢告主357教令人告事虚、375妄认良人为奴婢部曲、414奴奸良人、490狱结竟取服辩等。限于篇幅不做讨论。

[2]男子有78种本宗亲属、55种过继者先前的本宗亲属、30种外亲和12种妻亲、10种非本生父母而有父母名者,若为庶子还有6种,一人最多可有191种亲属(含无服亲属71种);女子则涉及78种夫族亲属、55种本宗亲属、外亲、三父八母,若为妾还有4种,一人最多可达177种亲属(含无服亲属72种)。在唐律中简化为几十种。

[3]先秦礼在尊卑问题上,较后世形成的礼教,在上下关系的对等性上有显著差别,后世刑法中体现的礼更强调的下对上、臣对君、子对父、妻对夫的单向性义务,强调尊卑差别,可以说是礼对法的妥协。

[4]首匿,以首谋的身份藏匿。汉宣帝地节四年诏:“自今子首匿父母,妻匿夫,孙匿大父母,皆勿坐。其父母匿子,夫匿妻,大父母匿孙,罪殊死,皆上请廷尉以闻。”

[5]《古代判词三百篇》作“法许原亲”,即原宥亲情;《文苑英华》《全唐文》作“法许原情”,推究事情。

[6]父顽,《尚书·尧典》称舜“父顽,母嚣,象傲”,即顽固的父亲、嚣张的继母和傲慢的弟弟。孔安国传:“心不则德义之经为顽。”

[7]家肥,指家庭和睦有礼。《礼记·礼运》:“父子笃,兄弟睦,夫妇和,家之肥也。”

[8]乐羊,战国卫将,攻中山国而其子被捉,中山国烹其子并送来肉羹,乐羊食之尽,中山国因为乐羊的坚定而投降。石厚,春秋卫国大臣,因拥立弑兄篡位的新君而被父亲石碏杀死。

[9]尸指祭祀中代表死者受祭的人,孙为王父尸,因其昭穆相同。

[10]贞观《狱官令》:“从立春至秋分,不得奏决死刑。若犯恶逆以上及奴婢、部曲杀主者,不拘此令”。[14]697

[11]李锜五代祖是淄川王李孝同,六代祖是李渊堂弟淮安王李神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