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文心经典·写作指引:剪裁和加工是作者发挥能动性的时候

文心经典·写作指引:剪裁和加工是作者发挥能动性的时候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取得的材料,应该再加以剪裁和合理的发展,一定要加工以后,才可以把它写入文章。可是“现实”的材料,大都是片段的,芜杂的,写作者虽然得到了它,还得经过一番加工的手续,才能把它写成文章。但是契诃夫在那篇创作中,虽然把戴可诺夫当作毕里可夫的模特儿,却绝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根据那位人物的性格,再加以剪裁和发展。剪裁和加工两项作业,就是作者发挥能动性的时候。

文心经典·写作指引:剪裁和加工是作者发挥能动性的时候

文章的材料要从现实中去选取。取得的材料,应该再加以剪裁和合理的发展,一定要加工以后,才可以把它写入文章。

每篇文章都有一个题目,同时,还都有一段与题目相配合的材料。不待说,要文章写得好,题目与材料这两个要素是不能忽略的。但题目不过是形式,材料却是内容,形式是被内容决定着的。虽然形式也足以影响内容,例如文章不能离题太远,如果文不对题,就算失败,可是,如果那篇文章的内容本身,确有可取的话,我们正不妨把那个原有的不适合的形式——题目废去,另外冠上一个切合内容的新题目。

通常,每篇文章的材料,无论是现实的,或者是虚构的,都不能违背情理。正惟如此,写作者在选取材料的时候,往往从“现实”下手。可是“现实”的材料,大都是片段的,芜杂的,写作者虽然得到了它,还得经过一番加工的手续,才能把它写成文章。高尔基在《我的创作经验》一文中,也认为从社会上观察得来的人物,不过是半制品,作者还应该加工制造。他说:“用自己的经验,自己的知识去琢磨他们,去替他们说尽那未说完的话,完成那未完成而按着他们的资力应该完成的行为。这儿就是虚构的地方,艺术的创作。”

例如A·契诃夫所作的《盒里的人》[1],其中的主角毕里可夫,就是根据一个真实的人物描写成功的。据作者的哥哥D·契诃夫说:“当作者幼时在故乡泰甘卢某文法学校求学的时候,校里曾有一位名叫戴可诺夫的教师,以后作者描写毕里可夫的性格,就拿他来做模特儿。原来戴可诺夫在学校里,从来不许学生犯规,他自己也像一架机器,在那儿走路、说话、动作、出通告,而且把一切用具都带上套子,连自己也在内。甚至在晴天,他也要撑一把雨伞。”(www.xing528.com)

但是契诃夫在那篇创作中,虽然把戴可诺夫当作毕里可夫的模特儿,却绝不是“照单全收”,而是根据那位人物的性格,再加以剪裁和发展。因为实际上的戴可诺夫,并没有和活泼自由的女子闹过恋爱,也不是受了她的嘲笑而死的。虽然在那篇创作中,毕里可夫终于经历了恋爱的悲喜剧而死了,却使每一个读者,觉得入情入理,非常自然,这就是契诃夫成功的地方,也是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

人物的处理固应如此,对于别种材料,我们也应这样。因为写作原是一种艺术,是客观的现实通过主观操作(但不能违背客观现实的辩证的发展)的艺术,当它通过主观操作的时候,可能而且应该加上作者的能动性,使它的发展较客观的素材更为美满,更为完整。剪裁和加工两项作业,就是作者发挥能动性的时候。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