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的“段”,一定包含着统一的中心意义。构段的时候,应注意中心意义只宜有一个,文句宜有组织,无关中心意义的文句不宜羼入。
正像每一个文句由多数单语组成一样,通常,每一段文章是由多数的文句组成的。我们说“由多数文句组成”,应该注意其中的“组”字。“组”是“组织”,即这些成段的文句,都必须作有机的组织,如果是乌合之众,随便凑在一起,那就谈不到什么组织,也不能成为完整的“段”了。
有组织的文句,各句之间,意义都有关联,而且由这些意义关联的文句中,还可以抽出其中的中心意义,代表全段的文意。有时组成“段”的文句很多,但仔细归纳起来,仍不难发现里面的中心意义,其他附属的文句,它们的作用,不过是对这个中心意义加以说明、强调或扩充吧了。所以每一“段”的含义,应该统一,因为它是由文句作量的发展而成的一种形式。试看下例:
月光如流水一般,静静地泻在这一片叶子和花上(说明)。薄薄的青雾,浮起在荷塘里。叶子和花,仿佛在牛乳中洗过一样,又像笼着轻纱的梦(强调)。虽然是满月,天上却有一层淡淡的云,所以不能朗照。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说明)。月光是隔了树照过来的,高处丛生的灌木,落下参差的、斑驳的黑影,峭楞楞如鬼一般;弯弯的杨柳的稀疏的倩影,却又像是画在荷叶上(扩充)。塘中的月色并不均匀,但光与影有着和谐的旋律,如梵哑铃[1]上奏着的名曲(强调)。(朱自清《荷塘月色》)(www.xing528.com)
上面这段文章,它的中心意义是在说明“月光朦胧地照着荷塘里的荷叶和荷花”。粗心的人,也许会觉得这段文章里有不少文句,似与这个中心意义无关,其实每一句都在说明这一点。例如“薄薄的青雾”,好似与“月”无关,其实是朦胧的“月光”所造成的;至于“酣眠”“小睡”,也当然并非在研究摄生之道,而在借此说明月光并不强烈的好处;至于从“光”说到“影”,当然是对中心意义的扩充(因为“朦胧”与“影子”有着密切的关系)。同时作者对这两者,又都予以强调的说明。
当然,一般文章,未必都这样写的,可是从这个例子里,我们已不难了解文章成“段”的方法了。
每段文章含义的统一,不能随便破坏,如果一旦破坏,即使文章不出毛病,也必定大大的减色了。要保持每段文章含义的统一,须注意下列各点:(一)不要把许多意义重要的文句,放在同一个“段”里;(二)与中心意义有关的附属句,应该有组织地写在一起;(三)与中心意义相反的文句,在必要时可以写在同一个段里,但必须注意“段”的矛盾的“统一”,不能破坏;(四)与中心意义没有关系的文句,不要勉强羼入;(五)写作时应始终记住这一段的中心意义,切不可游离原来的要点而让它作盲目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