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教师教科研能力的获得和提高是在教科研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新型教科研体系虽然为教师实践性知识的表达搭建了诸如“说研究”、实物展示等平台,但也要意识到,教师的专业发展仅局限于一次次的优秀经验总结是不够的。而教师应该在此基础上不断反思自身教学,不断对教学经验进行提炼,探索出规律性和可以复制的东西来,以此获得专业成长。教育科学研究要求研究者把经过潜心研究得出的新认识、新思想、新办法等诉诸文字,通过教科研报告或教科研论文、著作等形式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发挥教科研成果的作用。
在教科研过程中,梳理出经历的系列过程,记录下每日工作中的疑惑与发现,必定会让我们有所收获,向着专业方向生长和积淀。对话教师,通过一个个具体的课例分析,将教育理论置身于真实的教学现场进行解读,从而帮助教师不断提炼教学经验,发现教育教学规律,促进教师专业成长。[5]例如,“安吉游戏”当初并未按照传统的课题申报、审批、研究、结题等程式化路径,而是在实践中自发自主进行理论与实践学习,研究过程也是去功利化的,结果自然是取得了研究成果的重大突破,成为全国学前教育发展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因此,幼儿教师进行教科研工作应不图名利,只为成长,无论研究问题立项与否,只要从实际出发,思考,行动,自然会有专业成长和理论提升。
鼓励教师进行教科研成果的书面表达,并不是提倡文本形式的科研成果,而是鼓励教师去经历真实的“写研究”,因为“写的过程”有助于理清思路,有助于加深思考。教师将自己的教学经验撰写成文的过程就是一次深刻的教学反思,真实的“写研究”能帮助教师发现隐匿的教学问题,并借助理论的研读拓展视野,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对于基层教科研部门来说,这一工作不能仅局限于开展“如何撰写论文”的专题培训,重点是要根据教师的表达意愿,结合教师具体的研究项目进行。[6](www.xing528.com)
幼儿教师的教科研能力的获得和提高是在教科研实践中锻炼出来的。教育科学研究要求研究者把经过潜心研究得出的新认识、新思想、新办法等诉诸文字,通过教科研报告或教科研论文、著作等形式表达出来,从而更好地发挥教科研成果的作用。因此,需要教师在复杂的教学情境中,对教学行为及其背后的理论和后果进行反复的、持续的和周密的思考,从而寻求能够改善实践的方案。只有在选择和使用教科研方法的过程中不断比较发现才能具备选择合适的教科研方法的能力;只有在做课题的过程中成长才会真正了解研究设计的关键所在;只有在不断撰写和修改教科研论文、报告的基础上才会使自身的论文写作水平得以提高。同时,还有对信息的收集和筛选能力、对信息的归类和整理能力、对问题的观察分析和解决能力等等,都是在写作过程中得到锻炼和提高的。
在教师常规教育教学和在幼儿园常规教研中,可用课题研究和小课题研究思路开展教研活动,让课题研究和常规教研融为一体,淡化形式上的要求,减少烦琐的程序,化繁为简,注重实效。这样融课题研究和常规教研为一体能提高教师参与课题研究和常规教研的积极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