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是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从视觉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过程,视觉材料可以是文字、图片、符号、图表、视频等。阅读是一种陶冶情操、提升修养的主动过程,同时也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增长知识、锻炼脑力、减少压力。研究证明,大脑要经常锻炼才会健康,持续的脑力锻炼可以减缓甚至防治阿尔茨海默症,这是因为在保持积极投入的状态下,大脑不会失去活力。阅读能丰富头脑、提高记忆力、扩充词汇,能让人谈吐自信,能让人提高写作能力、增强思考和分析能力,更重要的是能给人内心带来极大的平静与安宁,遇到挑战时就更有胜利的把握。夸美纽斯说过:“书籍是培植智慧的工具。”书就是力量,阅读是教师进步的阶梯,应该让阅读走进教师的生活和工作。
阅读是认识世界的方式,也是提高思想境界和个人修养的重要途径。幼儿教师读书,是为了学习并更新自己的教育理念、解决实践工作中的问题,也是为了更好地反思、做一个有思想的教师。[2]阅读并不是孤立无趣的活动,它一定伴随着实践: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探索学前教育的真谛。因此,阅读要有问题、阅读要有反思、阅读要有优化实践的想法,即在阅读中思考下一步做什么和怎么做。
随着现代科技特别是互联网的迅猛发展,阅读的平台和机会越来越多,快餐式、跳跃性、碎片化为特征的“浅阅读”正成为阅读的新趋势,成为人们获取信息的主要途径,“青灯黄卷式”的经典阅读越来越少。虽然这些即时的在线浏览阅读方式有诸多优点,但存在容易产生思维惰性、缺乏系统思考和判断能力等弊端,而快节奏的生活方式也让人很难静下心来去思考书中的要义。作为教育中的关键角色,教师不仅要有快餐式、便捷式阅读,更应该有对教育更为深入的思考和理解的深度阅读,以平淡、宁静、高远的心态和心境去阅读世界,以此修身养性、陶冶情操,增强对幼儿教育教学的理性思考,从而指导自己的实践。(www.xing528.com)
一线教师专业成长最为紧迫的任务是增强理论自觉,具体表现为:自觉学习理论、自觉践行理论、自觉反思理论。一线教师一方面觉得教育理论高高在上难以理解,另一方面又觉得教育理论并不能指导真实的教育教学,因此,对教育理论敬而远之。但是,教师的专业发展离不开教育理论的支撑,教育理论深刻地影响着教师的行为。理论的学习不能只满足于口号或纲领式领会,而是要进行深刻研读。这种理论学习强调教师在真实的教育现场践行理论,鼓励教师开展反思性教学,强调教育理论观照下的教学实践,鼓励教师开展行动研究等。[3]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