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桌的“优生”要对“待优生”进行监督、检查。小组长要对小组成员全面负责:制订管理制度、奖励制度,及时召开小组会议,进行小组反思等。班主任根据小组成绩评选优秀小组长及优秀小组。
经实践、调查,我们发现学生非常拥护这一做法,并一致认为前后位的“优生”互学、“待优生”互学,便于形成一种竞争意识。同位的“优生”不仅能够及时帮助、监督“待优生”,还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一些课外读物,利于自主发展。班级形成互帮、互比氛围,使“优生”更“优”,也便于树立“待优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进而使其转变为“优生”。这样做可大面积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大量培养更多的“优生”。具体如下:
1.前后位的“优生”互学、“待优生”互学,避免了“优生”浪费大量时间去等待“待优生”的情况,使“优生”有更多的时间去读一些课外读物,利于其自主发展;使“优生”更“优”,素质更高。
2.前后位的“优生”互学、“待优生”互学,便于形成一种竞争意识。双方会展开激烈的学习比赛,谁也不服输,都想赢过对方。
3.前后位的“优生”互学、“待优生”互学,便于培养“待优生”的自信心,激发其学习兴趣。因为两个“待优生”的学习能力基本持平,要完成一项学习任务所需时间基本一致,不存在“优生”等待他们时间过长而讥诮和羞辱他们的情况。
4.前后位的“优生”互学、“待优生”互学,可使“优生”更“优”,“待优生”转变为“优生”。
5.同位的“优生”能够及时帮助、监督“待优生”。
6.主题阅读得到了很好的落实。实施“好朋友”合“座(作)”法后,一方面,“优生”们如鱼得水,将一半的学习时间用在“主题阅读”上;另一方面,“待优生”们也感到“眼馋”,也想尽最大努力用最少的时间完成好学习任务,好去读一读课外书。长此以往,“待优生”们的学习习惯和学习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和改善,并逐渐转变为“优生”。(www.xing528.com)
以期中考试为例,本班语文平均成绩为106分,居全镇第一。全班45名同学,其中34名同学达到“优秀”。除英语、科学排名全镇第二外,其他各科均为第一。
下面以一节语文新课的第一课时学习为例,详细阐述“好朋友法”调整座位的优点:
一上课,教师就展示课题,交代必要的课文相关背景,出示学习提示:
1.“好朋友”商定时间将课文读通顺。(完成此项“优生”需5分钟,“待优生”需10分钟)
2.“好朋友”商定时间将课文读流利。(完成此项“优生”需5分钟,“待优生”需10分钟)
3.“好朋友”商定时间将课文中的生字、新词学会并能拼写。(完成此项“优生”需10分钟,“待优生”需20分钟)
完成以上三项,“待优生”需40分钟,“优生”需20分钟。这样,“优生”可用剩余的20分钟读课外读物,以配合当前开展的主题语文教学,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