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职业资格制度于19世纪80年代起源于英国。20世纪30—50年代,我国馆员职业化建设的可行性分析,借鉴国际图书馆界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及我国其他行业职业资格认证的成功经验,针对我国图书馆数量大、分布广、从业人员多且从业人员水平参差不齐的国情,建立符合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状况的、与我国图书馆建设相适应的、并能有效促进我国图书馆事业快速、健康发展的资格认证制度,引导和规范馆员,使馆员对图书馆职业观念、职业形象、职业行为从无意识到有意识,从低层次到高层次,由个体行为到团队行为转变,促使图书馆行业逐步走向职业化,对提高中国图书馆界的现代化管理水平,推动中国图书馆界的人力资源建设以及促进中国图书馆学教育,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营造馆员终身学习环境,提升馆员职业素养。21世纪的馆员将扮演知识提供者、知识通道者、知识教师、知识组织者、知识生产与出版者及知识合作与倡导者等多重角色。美国图书馆协会在丹佛举行的2009年冬季会议上通过了一项决议,界定了馆员的核心能力。会议文件指出,每个毕业于经美国图书馆协会认证的图书馆和情报学专业硕士课程的人都应该掌握,并在适当情况下能够运用“职业基础、信息资源、组织知识和信息、技术知识和技能、参考和用户服务、研究、继续教育和终生学习、行政和管理”八大领域的重要核心能力。图书馆是个不断成长着的有机体,斯通(Stone)认为,馆员掌握的知识和实际运用于工作的知识二者间有极大的差距,馆员在学校接受的图书馆学基础教育,在毕业后数年间便显得过时。目前图书馆正面临着深刻的变革,新思想、新知识、新技术不断出现,馆员继续教育的迫切性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为强烈。图书馆在专业人员的基础上运营,这是现代图书馆的核心要义之一。馆员的继续教育不仅仅是社会进步与发展对馆员的外在要求,也是馆员自身谋求职业发展的内在需要,更是满足读者的需求、提升服务层次和服务水平的必需。
首先,我国图书馆界应在认真执行《教育法》和原人事部《关于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的暂行规定》的同时,结合图书馆工作的实际,建立和健全馆员继续教育制度,明确规定馆员继续教育的权利和义务,并对继续教育的目的、内容、时间及师资、经费、组织管理等做出明确规定,对馆员进行分层次、分类别的全员教育。其次,建立继续教育管理体系,加强中国图书馆学会继续教育委员会的权威性,并加强各系统、各地区之间继续教育的分工和合作;实行统一规划、分级管理,形成继续教育组织网络,致力于馆员的继续教育;各图书馆成立继续教育工作组,做好本馆的继续教育管理工作。再次,探索灵活多样的继续教育模式,满足各类馆员的不同需求。除开展培训进修、参加研讨会、参观访问其他图书馆等传统方式外,应积极拓展网上教育园地,构建网络数字学习平台。如美国联机计算机图书馆中心于2003年5月12日正式开通的Webjunction系统,面向全世界各类图书馆及其馆员提供免费会员服务。登记注册的会员可以享受丰富多样的个性化服务,包括在线学习、在线课程、电子通讯、图书馆营销与管理实例,以及各类评估工具等,帮助美国的公共图书馆及相关机构进行技术规划、硬件与软件管理、培训员工与读者、分享成功经验,善用互联网及数字学习提升图书馆服务。德国图书馆员学习网(BIBWEB)则为公共图书馆工作人员提供与专业相关的线上自我学习课程系列,提升馆员的网络知识技能,以有效地利用迅猛增长的网络资源。
增强图书馆核心竞争力,慎重对待核心业务外包。图书馆资源建设、资源组织、用户服务都是馆员的核心竞争力,也是图书馆职业化的基石。这些核心业务的职位必须具备专业资格。对于目前普遍开展的外包业务,必须加强合理有效的监管,完善内部监控设计。在业务外包之前,图书馆应当建立外包决策的具体标准和政策,包括对相关业务是否适合以及在多大程度上适合外包的评估,以确保其能够对外包业务进行有效的监控。对于合同的执行情况,要定期检查,派专人负责,一旦发现问题应及时补救和总结。还要与外包商保持经常沟通联络,使外包业务更符合目标要求,确保外包业务的质量,否则容易造成适得其反的后果,其中也不乏失败的教训。如20世纪80年代,美国的塔福大学将需要回溯的书目数据承包给两家公司,由他们代为编目加工。由于管理不善,导致编目质量出现严重问题,需要馆员对公司提交的编目数据进行持续不断的修改,后续的编目工作相当繁重,成为该馆的额外负担。北达科他大学图书馆在编目业务外包后,也因为编目要求不够明确、联系人更换频繁、与承包方沟通不够,造成编目数据丢失,从而使编目外包非但没有减轻图书馆的工作压力,还增添了许多麻烦。
变革图书馆学专业教育,提升馆员职业竞争力。20世纪70年代末至90年代初期,传统图书馆学教育在美国出现危机,相当一批高校的图书馆院系关闭,其中包括芝加哥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我国图书馆学教学机构也纷纷去掉“图书馆”而改称“信息管理系”。近十多年来,图书馆学教育危机重重,本科生减招与停招现象屡见不鲜。2003年7月,时任美国图书馆协会主席、加州大学图书馆馆长迈克尔·戈尔曼(Michael Gorman)在德国伯茨坦市召开的欧洲与美国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联席大会上发表了《面对和控制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SLIS)的不断变化》的主旨报告,他指出,图书馆学教育与实践脱节,出现了图书馆危机。他还特别强调,不是“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的危机”。美国纽约长岛大学信息及计算机学院图书信息研究所的柯恩教授近年来一再提出,图书馆教育训练之不足导致图书馆从业人员无法适时地跟上知识管理发展的步伐。他亦指出,在信息管理时代,图书馆学校教育亦比较落后,原因在于图书馆教育设计始终是慢半拍的。“图书馆教育危机论”引发了美国关于图书馆学情报学教育危机的讨论,也促使我们必须引进创新机制,变革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以创新的思维对未来图书馆学教育进行前瞻性的设计。信息学院运动(iSchool)则是探索图书情报教育新方向的一种尝试。iSchool强调在不排斥图书馆与情报专业的前提下,扩大信息职业范畴,以更加开放的眼光看待全球信息职业。事实上,iSchool联盟的图书馆与情报专业教育势头强劲。iSchool成员伊利诺伊州立大学图书馆与情报学研究学院、北卡罗来纳大学情报与图书馆学院、华盛顿大学信息学院、匹兹堡大学信息学院的图书馆情报专业稳居美国高校图书馆与情报专业前茅就说明了iSchool所确定的方向产生了效益。在不断变化的信息环境下,图书馆与情报学教育必须以人的需求、技术、管理与政策作为重要的教学要素,以复合型知识结构、面向不断变化的研究环境、面向个性化的图书馆实践为出发点,着力提高毕业生的职业竞争力,同时要高度重视图书馆职业伦理教育。图书馆学人才培养的成功,还取决于称职的、不断进取的教职员工。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特别要发展专业学位教育,为优秀人才的成长,特别是非图书情报专业人士献身图书馆事业提供培训的机会与终身学习的环境。
(一)系统的图书馆学专业教育体系是职业化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截至2006年12月,我国共有48所院校及图书馆开展图书馆学专业教育,其中,专科教育点3个,本科教育点28个,硕士生教育点40个,博士生教育点9个,获得一级学科博士点授予权的有5个机构,建立了博士后流动站的有2所院校。由此可见,我国的图书馆学教育已经形成了一个从学士、硕士、博士到博士后的多层次、较大规模且较为完整的专业教育体系,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图书馆学专业核心课程的设置基本上适应图书馆实践,目前多数学校开设的图书馆学专业必修课程以及多数研究生教育机构开设的图书馆学硕士研究生课程,基本涵盖了图书馆学专业的核心领域,与当今图书馆实践领域的发展要求基本是吻合的。这些核心课程是培养图书馆学专业学生未来的职业竞争力的关键,是图书馆学教育必须始终坚守的。
系统的专业教育能够培养学生良好的专业思维,也能更有效地培养未来馆员所需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职业意识。因此,笔者认为我国馆员职业化已经有了一个重要的前提和基础。
(二)行业协会的规范工作是职业化的现实推动力(www.xing528.com)
中国图书馆学会是1979年由全国图书馆工作者依法登记成立的全国性、学术性群众团体,是目前唯一的全国性行业协会组织。30年来,中国图书馆学会在行业内的学术研究、业务培训等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其机构根据形势需要有所增加,职能范围也有所扩大。
中国图书馆学会成立以来,在组织学术交流、开展学术研究、提高学术理论水平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例如,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图书馆学会年会;中国图书馆学会及各省级图书馆学会举办了多种多样的培训班、提高班,负责会员的继续教育;在积极进行图书馆学科研成果评定,发现并举荐人才,表彰、奖励在学术活动中取得优秀成绩的会员和图书馆工作者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是职业化建设的重要力量。
(三)国外馆员职业化的经验是馆员职业化的重要典范
馆员职业化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这个职业有严格的选拔考试与资格认证制度,只有符合条件,通过考试选拔上来的人才能从事图书馆职业。这一方面,我国目前还是空白,但是可以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
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起源于英国,1880年,英国图书馆协会年会通过了对图书馆从业人员进行专业能力考试的决定。1909年,英国图书馆协会建立了合格专业人员的注册制度。20世纪30—50年代,美国、日本、韩国等国也相继建立并实施了图书馆职业资格证书制度。这种严格的认证制度,确保了馆员的业务素质和图书馆的服务水平,推动了图书馆事业的发展,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另外,北美自20世纪70年代末出现的学科馆员制度也是馆员职业化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当时美国和加拿大部分研究型大学图书馆推出了一些新的服务,如以大学科为对象的“跟踪服务”“网络化馆员免费导读服务”等,这便是学科馆员的雏形。学科馆员制度的建立,具有很强的专业性、针对性和高层次性,深受读者欢迎,数年内在欧美国家得到很大发展。学科馆员制度的推行,进一步提升了馆员的价值和地位,也改善了馆员的职业形象。近年来我国许多高校都已开始借鉴国外成功经验,学科馆员制度开始逐步得到推广。这也是促进我国馆员职业化的一个重大举措。
上述几个方面表明在我国图书馆推行职业化是可行的。但是,由于我国幅员辽阔,地区经济和文化事业发展不平衡,馆员职业化进程的推进不会一帆风顺。我们要把国外职业化的经验和我国实际结合起来,通过实行图书馆职业资格认证制度,加强馆员职业精神培养以及建立健全图书馆职业教育体系,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馆员职业化模式,更加有效地发挥图书馆在现代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提升馆员的社会地位,促进图书馆事业走上健康发展之路。
中国的高校图书馆馆员职级通常划分为四级,助理馆员(初级馆员)、馆员、副研究馆员、正研究馆员,依次等同于中国的助理讲师(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一般图书管理员仅作为图书馆非专业人员,不列入高校图书馆专业职级。非学术图书馆馆员亦有分为五级者,即将图书管理员作为最低职级。
与有些行政机关一样,很多现代化的大型图书馆馆员人数很多,级别不同,承担的责任也不一样。但是,虽然图书馆馆员在不同的图书馆里承担的责任和角色定位不一样,但他们的本质都是相同的,那就是“以人为本”,全心全意为读者服务,全方位地为图书馆服务。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