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馆是整理、保存、传播文献并提供利用的科学、文化、教育机构。它的产生和出现是以文字的产生为前提的。在我国,它经历了漫长的“封建藏书楼”时期,发展至今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图书馆起源于奴隶社会,成熟于封建社会,那时文献流通量小,重藏轻用,是农业文明的产物。近代图书馆是工业文明的产物,对文献藏用并重。现代图书馆是信息时代的产物,是全面开放的信息系统。未来的图书馆将是无纸社会的产物,是没有围墙的图书馆。图书馆的存在形态必须与社会发展相适应,在社会变革的挑战面前,图书馆只有与时俱进,才能求得生存与发展。
在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图书馆主要是典籍收藏的一个场所。封建社会的藏书楼是从战国直至清代末年,中国长期的封建社会中央集权制的巩固,促进了官府藏书体系的形成、发展和兴盛。写本书的盛行和印刷术的推广,学术文化的繁荣,促使私家藏书连绵不绝。宗教的传播,为佛寺、道观藏书提供了有利条件。书院的创立和发展,促成了书院藏书系统的建立。
我国古代的图书馆大体可以分为四个体系,即官府藏书、书院藏书、私人藏书和寺观藏书。用于收藏典籍的图书馆几乎贯穿着我国整个封建社会的历程。它的主要特点是以藏为主,图书馆文献仅为少数人利用,所以人们普遍称这个时期的图书馆为藏书楼。可见古代图书馆以收藏和保存图书为主,基本上属于宫廷和神学的附属品。
根据文献和考古来看,我国的官方藏书早在夏朝就已出现。关于图书的起源,《易·系辞上》说:“河出图,洛出书。”可见在周代以前就有了藏书之举。商王朝从商汤开始就有典籍记载了推翻夏王朝的历史,有史官负责收藏商王的言行、前朝的文献和刻辞甲骨。刻辞甲骨是今人所见最丰富的原始文献,主要有干支表,记事刻辞和卜辞。甲骨卜辞更可视为一部编年体的商代百科全书,记载占卜与应验情况,是统治者寻求神权统治的依据,文献多贮藏于宗庙“龟室”中。
我国图书馆起源于周朝,周代除王室有收藏文献的库室外,各诸侯国也有文献库室。另外,周朝设有专门收藏典籍的机构“盟府”,并配下史一职进行管理。
秦汉以后,图书馆工作逐渐与档案管理和史官职责分离,开始走上独立发展的道路。汉代造纸术的发明与改进,为纸质文献的产生提供了条件。
竹木简是秦汉时期最主要的书写材料,将字刻在竹或者木削后的片上。竹木简最大的缺点就是比较重,刻字很麻烦,根据史料记载,秦朝时期,秦始皇每天批阅的奏章就有100多斤。竹木简的长度不一,用途也各有不同。长简一般是用来书写国家的法律法规,抄写各种经书。由于其较长的特点,被称为“大册”或者是“典”。而短的木简则用来写传记等,字数多少没有定数,少的可以一两个,多的达到几十个。秦朝时期对简的长度相比汉朝规定较严格,秦朝对竹木简的大量使用比较常见。
帛书出现时间相对竹木简晚,但是在使用时间上却是同时的。帛相比竹木简最大的优点是书写简单,重量轻。但是帛由于比较贵重,在秦汉时期,帛书和竹木简并行使用,帛书并没有代替竹木简。帛书的长短是比较随意的,可以根据内容多少随意改变。(www.xing528.com)
石刻书籍形式。秦汉时期出现了石刻文字,石鼓文发起,使得秦汉时期的石刻比较兴盛。秦始皇巡游时,经常在石头上刻字,当年的琅琊山石刻依然存在。而汉朝时期的石刻最早兴起于鲁孝王的“五凤石刻”。其后出现了石碑刻字,用来颂扬死去的人,或者用来赞扬某大型工程。直到东汉灵帝时期,石刻书籍出现,它是书法家把经书抄写在石碑上,这种工作主要由专门的木匠完成。石刻书籍促进了雕刻印刷术的产生。
纸本书籍形式。西汉以前的帛书和竹木简都存在各种缺点。直到西汉宣帝时期发明了麻纸,此时麻纸比较粗糙。东汉中期蔡伦发明蔡侯纸,促进了我国造纸产业。蔡侯纸价格低,容易书写,作为我国四大发明之一的造纸术的产生,促进了人类文明的发展。
三国魏晋南北朝由于战争频仍,无论是各国的官府藏书,还是私人藏书,都历经几度积累、破坏和恢复,但图书馆发展总体仍呈现曲折上升的趋势。隋唐之际,魏征、虞世南、颜师古相继出任秘书省官员,广购天下图书,并选拔书法好的人抄书,然后收藏于秘书省内。玄宗也特地修建书院,专门抄校书籍。还聘用女子管理员,在长安就抄写了5100多卷书,并且把这些书装饰得非常考究:玉轴牙签,肖锦飘带,不同种类着不同颜色。
宋代太宗建立崇文院,专做藏书之地,后来又设书库,叫秘书阁。当时著名的个人藏书家宋敏求藏书3万卷,让别人借阅,与现在的阅览室差不多。
元朝,专门收藏书籍的图书馆,先有宏文院,后有艺林库。至明清两代,国家藏书得到空前发展,明朝宫廷建有文渊阁。我国最大的类书,世界上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永乐大典》,在明迁都北京时搬到文渊阁。
清朝的藏书处所之多,拥有图书之丰富,都远远超过以往任何朝代。有名的国家图书机构,北京有文渊阁、文源阁,承德有文津阁,沈阳有文溯阁,镇江有文宗阁,扬州有文汇阁,杭州有文澜阁等。《四库全书》被抄写成七份,分别收藏在这些阁中。我国古代的图书馆,大都用亭、台、楼、阁、斋、堂、轩、居、室、庵之类作名称,其中尤以阁、室、院、馆为多。不过,这些藏书并不会对外公开,一般的老百姓是读不到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