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明代复古乐思潮:礼乐到演剧的消长

明代复古乐思潮:礼乐到演剧的消长

时间:2023-07-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太祖亲击石磬,命升辨五音,升不能审,以宫音为徴音。是年,置太常司,其属有协律郎等官。取石灵壁以制磬,采桐梓湖州以制琴瑟,乃考正四庙雅乐,命谦较定音律及编钟、编磬等器,遂定乐舞之制。

明代复古乐思潮:礼乐到演剧的消长

是锐复古制,还是务实从今,洪武制作中,帝王与廷臣之间的矛盾几乎是一开始便不可避免地发生了。

太祖初克金陵,即立典乐官。其明年置雅乐,以供郊社之祭。吴元年,命自今朝贺不用女乐。先是,命选道童充乐舞生,至是始集。太祖御戟门召学士朱升、范权引乐舞生入见,阅试之。太祖亲击石磬,命升辨五音,升不能审,以宫音为徴音。太祖哂其误,命乐生登歌一曲而罢。是年,置太常司,其属有协律郎等官。元末有冷谦者,知音,善鼓瑟,以黄冠隐吴山,召为协律郎,令协乐章声谱,俾乐生习之。取石灵壁以制磬,采桐梓湖州以制琴瑟,乃考正四庙雅乐,命谦较定音律及编钟、编磬等器,遂定乐舞之制。乐生仍用道童。舞生改用军民俊秀子弟。又置教坊司,掌宴会大乐,设大使、副使、和声郎、左右韶乐、左右司乐,皆以乐工为之,后改和声郎为奉銮。[13]

百制以礼乐为先,早在太祖初克金陵不久,即立典乐官,[14]次年十月,道是“戊午,考正四庙雅乐,命协律郎冷谦校定音律及编钟、编磬等器”。[15]大抵八音之中,以石为先;弦音之中,又以琴瑟最雅;因此,诸器之中,特别标举石磬与琴瑟的制作。那么,又为什么制作磬必得取石灵璧,而制琴瑟又必得采桐梓湖州呢?

八音之中,以磬为主。重磬音,或者说重石声,由来已久。《尚书》道:“夔曰:于!予击石拊石,百兽率舞。”[16]据此,陈旸便特别阐释了何以八音之中,以石磬为重,其《乐书》道:“有虞氏命夔典乐,击石拊石,至于百兽率舞,庶尹允谐者,由此其本也。盖八卦以乾为君,八音以磬为主,故磬之为器,其音石,其卦乾。又云:古人论磬,尝谓有贵贱焉,有亲疏焉,有长幼焉,三者行然后王道得,王道得然后万物成,天下乐之。故在庙朝闻之,君臣莫不和敬;在闺门闻之,父子莫不和亲;在族党闻之,长幼莫不和顺。夫以一器之成而功化之敏如此,则磬之所尚,岂在夫石哉,存乎声而已。”[17]八音以磬为主,乃君主之象征,以磬声寓贵贱、亲疏、长幼有序,而王道兴,万物成——帝王制礼作乐,意在化成天下,而特别标举磬声如何功化最敏,也正是以石磬为礼乐之核心象征的意思。因此,在具体的乐声协奏中,石磬实际起到定音与始音、并始终节音的功能,遂为一部乐声——八音齐奏——的纲领。如朱载堉《律吕精义》道:“呜呼,古之圣君能兴乐教者莫如舜,古之贤臣能明乐事者莫如夔。然舜命曰‘八音克谐’,而夔惟以‘击石’为对,则石乃八音纲领可知矣。”[18]这样,只有石声和,方能八音齐和。清秦蕙田便道:“宋儒谓石声难和,石声和则八音无不和矣;故诗曰‘既和且平,依我磬声’,先王所尤重焉。”[19]可以说,明初,洪武君臣考音定律,承继宋儒之说,也必然最重磬声。嘉万间唐枢撰《国琛集》下卷冷谦传便特别提到,朱元璋向冷谦询问八音之重如何,冷谦对曰“闻磬声关系本朝大臣廉节”云云。(www.xing528.com)

洪武制乐,欲复古道,遂以磬为先。据《实录》卷2载,五年九月,命于泗州灵璧取石制磬,湖州采桐梓制琴瑟;后来《钦定续文献通考》有更为详细的记载:“曹昭《格古要论》曰:‘灵璧石,出凤阳府宿州灵璧县,在深山中掘之乃见,其色黑如漆,间有细白纹如玉者,有卧砂不起峰者,亦无岩岫。洪武初年取其石作磬,给赐各府文庙,其色灰白,其声清逸,吉安南昌府学皆有之。’”[20]由此来看,洪武初确曾从凤阳府宿州灵璧县取灵璧石制磬,并颁发各府府学,置于文庙之中。

洪武一朝,取泗州灵璧石作磬,这一泗州灵璧又指实为出自凤阳府宿州灵璧县,似乎只是就地取材;然而,详考历代议论,我们却发现,灵璧石究竟出自何处,说泗州,而泗洲又指何处,不取石泗州,又当取石何处,其实一直聚讼不已。对洪武君臣来说,对宿州灵璧石的选择,自有其礼乐取向,并直接体现了洪武制作介于锐意复古与权宜从今之间的尴尬;而后来,随着灵璧采石的客观变化,朝廷开始起意用玉磬,而石磬也主张不妨用其他石磬来取代泗州磬,于是,士林议论再次蜂起。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