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末至民国年间,是民间年画画店开设最多的一个时期。在年画产地,画店集中、交通便利的地方,会自发形成一个市场。外地画商看好该市场前景,也会托业内熟人,在街面租上一间或两间门头房,打出自家的铺号,招揽生意,行话叫“栈庄”,或“开庄”“设庄”。在外地“栈庄”卖画的画店,有时会远到千里之外开辟市场。比如,山东高密姜庄东王家城子村、夏庄北村一带的年画画店就曾长期在东北三省的一些地方“栈庄”卖画。其主要供应小家堂、福字家堂、门神、财神、小灶神等。这些年画在东北三省多为一次性使用,包括在其他地方要留存数年甚至数十年的家堂都要年年更新,所以需求量很大。当地画商把常跟他们在商业场上打交道的东北人,亲切地称之为“东北客”,把专为其印制的年画称为“东北货”。他们之间相互爱护,相互照顾,相处得就跟一家人似的。至今东北三省每年仍有不少客户要到高密来购年画,当地亦偶有携年画搭乘火车前往贩卖的小贩。买卖双方因历史因缘长久形成的利益关系和情分,是很难隔断的。
在外“栈庄”,最大的好处是能够根据不同地区、不同人群的实际需要,尽快地把需求信息传递回来。这样便于年画货源的配给,做到畅销对路。做得时间长了,有些画店会自然而然地成为专卖某一地方年画的专卖店。介绍的时候,其称呼后面往往也习惯冠以一个“庄”字,如“关东庄”“蚌埠庄”“胶州庄”等。被派往驻“庄”卖画的办事人员,不光要腿勤嘴巧,还要脑子灵活,善于发现商机。如果发现别地出产的年画比自家的质量好,价格低廉,有销路,会果断引进,及时推向市场。如民国年间,高密姜庄东王家城子村“隆顺永”画店,曾经从天津福华画店引进大批当时比较时髦的石印年画,零售价比高密本地木版年画的批发价还便宜,很快就占领了本地市场,为此发了一笔不小的财。搞画店经营可说是各有各的门路,各有各的招数。
【图329】民国时期“书本子”
笔者曾在山东高密文化市场一旧货商店中,见到几本民国时期年画画店出产、用于夹鞋样子的年画画册。旧时妇女做鞋,习惯把鞋底的样子、鞋面上的绣花样子、鞋垫上的绣花样子和各色绒线夹在里面,便于携带和翻捡取用。该种画册用自纺自织自染的小土布裁剪缝制为封皮,封皮上有的带有简易装饰条纹,封皮与内部裱糊好的画样用线绳穿订成一体(图329),就像线装的书本一样,封皮对合包裹好后可用布扣系结,俗称“书本子”“书夹子”。“书”与地方口音“福”谐音,图吉利,又称“福本子”“福夹子”。过去新媳妇会一手好手工,被视为一家人的福气。有些地方把“书本子”当成陪嫁之物,一寓“新媳妇手巧”,二寓“家庭美满幸福”。“书本子”一物多用,做针线之余,可翻看怡情,也可当给孩子讲故事的话本。每本“书本子”装画样十张左右,题材内容多为戏剧故事。画幅在长33厘米、宽18厘米左右,皆为半印半绘,画面涂色艳俗,几显轻率,但结合其线版印纹自有其可观可赏之处(图330、图331)。借年画提升实用物品的档次,使之成为一项专利,是年画艺人想出的一个新招。
【图330】“书本子”内的年画(一)(www.xing528.com)
【图331】“书本子”内的年画(二)
装在“书本子”里的年画尺幅偏小,散装的,亦可多张连排在一起贴在炕头上,充当装饰画,即所谓“炕头画”,又称“炕围”“炕画”。这几本“书本子”封皮有新有旧,可能制作时间有早有晚。每本“书本子”里面的样画偶有一张或两张是重样的,对比之下,可以明显看出二者不是在同一时间段内所印所绘。这说明其在使用过程中,一直在被不断地调换补充,以迎合市场需要。样画上落着“复兴永画店记”的字样,该画店地属山东曹州。不知当时“复兴永画店”,在没在高密开设专卖“书本子”的店。如开过,此店应称“高密庄”。
撇开“书本子”的使用功能,把它当成画店下订单使用的样画画册,亦未尝不可。其携带方便,供人浏览,不易散页丢失。出外推销年画时,方便按照客户指定的画样,当面签订印画数量,达成协议。这样既节约了时间,又避免了印制某一年画时造成不必要的积压和浪费。从一个年画市场到另一个年画市场,“书本子”在人们的视野中一次次展开,无形中还对画店起到了推介和宣传的作用。在信息传播相对落后的年代,它的作用实在不可小视。当今流行画家使用的名片画册,或许也是受到它的启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