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见一组民国时期山东高密地方钱庄票,此种票也称“钱票”“乡票”“私票”“兑票”“银票”“铜元票”。整体长22.2 厘米,宽8.8 厘米,面额分别为壹仟文、贰仟文、伍仟文、拾仟文。为木版印制,正背两面分别用蓝色和赭红色满印花草及人物故事图案,纹饰繁缛,线条雕刻精密细微,具有很强的防伪性能(图297、图298)。其中一枚庄票上盖有“大周阳和成油坊”的印章,可知这是地处高密大周阳村的一家榨油作坊开设的钱庄。有一枚庄票上填写有日期,为民国十二年(1923),界定了该庄票流通使用的大致时间。旧时商铺多有兼营兑换和存放款的业务,其视自身能力把所节余的资金放贷或以汇票的方式兑换给周边邻近商店,以此收取相应的利息和手续费。对于庄票到期不能归还的,会抬高利息,是精明的商家又一获利的门径。开钱庄被视为开“淘金窟”“聚金所”,有一句老话是:“在钱庄内打过滚,银钱算盘就明白了,将来不愁没有饭食。”钱庄又名“银号”“钱局”“钱店”“钱铺”“钱摊”,其放贷和兑换货币不是完全开放式的,有限定的范围,大多是通过家族和帮别、亲友等人事关系来进行,注重信用。庄票是钱庄代替现款作为支付的凭证。进入市场买卖棉花、布匹、大豆、小麦等,可凭庄票往来。或到期转换,或收划银钱,携取甚为便当,为异地采购带来便利。民国时期,在商业网点密集、资金往来比较频繁的地方,比如上海、苏州等地,把有这方面运作行为的商铺称为“钱米店”“钱布店”。兼营者要按照规定办理执照,如北京一地关于开办钱庄(银号)的规定为:不论老店或新开,均须五家连环担保,保证书、图章式样必须呈缴官厅备案。如若一家关门倒闭,另外五家要负连带责任。言明要害,让办理者有章可循。也有私开的,不注重手续,只注重交情,这类放贷方式多在县以下乡村流行。
【图297】民国时期“和成”钱庄票(正)
【图298】民国时期“和成”钱庄票(背)
钱庄以汇兑为业务,汇兑之由来很久远。据史料载,唐宪宗时,以钱少,命以绫罗绢布杂货与钱兼用。时商贾至京师,委钱诸道进奏院及诸军、诸使、富家,以轻装趋四方,合券乃取之,号“飞钱”。此处提到的“飞钱”,有类钱庄所发行的“汇票”“会票”, 凭票可在异地所设分号取款。茅盾的小说《林家铺子》里面有这样一句话:钞票四百二十元,外加即期庄票两张。即期庒票为钱庄见票即付的一种票子。还有一种为期票,这种票子注有期日,未到期前,不能到钱庄兑款。钱是钱庄的命脉,为保障资金周转灵通,让钱生钱,有的钱庄会以高利收受吸纳存款。这些钱关系到身家性命,为确保笔笔款项不出现差错,代替现款的庄票就显得尤为重要了。故在一些庄票上,常会见到“认票不认人”的字样。这种提示表明了立场,但亦为不法之徒仿造假票,冒领庄银留下可乘之机。出于防备,有的钱庄怕晚间灯火昏黄看不清楚,收到假票,会先把丑话说在前边,在票面印上“灯下不付”“晚不付钱”“谨防假冒”的字样。或是见到面生的持票人,会格外警惕,一边询明来者店号住处,一边暗地派人去核实,对来历不明者一概拒付。或是让保人签字盖章。或是要求往来户先行将签名式样及印鉴送交钱庄,以备对照。或是要求送票户盖上交换图章,再盖取回印章,以资证明。或是隔一段时间就换一次印章,并加注“新换图章”的说明。回收回来的庄票,票面金额处会用墨笔画上一个大勾或大圆圈一类的符号,表明此票已经付讫缴销作废。把持钱庄的人个个都称得上“业务能手”,他们对客户的情况知之甚详,精通账务,善于跑外勤,分辨真假票更是“一眼准”。
在加强辨识的同时,各钱庄还会广开思路、不遗余力地在庄票上设置层层防伪标记。有些土办法还真管用,如有的人在庄票上用一张纸遮掩,写上字,盖上图章,把纸揭去,票面上就留下一半的图文。若有异议,可拿出纸片与之相对,一切昭然。再有一种是独创字体,要由经过专门训练的人来写,多为一笔而下的“花体字”,其在拐弯抹角、让人眼花缭乱之中隐藏秘不示人的暗记,此处标记只有内部人才能识别。再有一种书写是用乱中取胜的办法,可安排多人书写,用浓淡不同的笔迹,虚实结合来写。虚,是用来迷惑人的,字无出处,只是一种摆设;实,为担保人或钱庄与钱庄相互往来的签名,签名中多带有“个性化签名”。看似杂乱,满纸荒唐,实属巧意而为,外行人只能看热闹了(图299、图300)。票面上加盖的印章,会用好几种颜色,印章所盖的位置有特定安排,一个时期与另一个时期盖的位置会有不同。一张真的庄票都是经过千锤百炼的,这里面布有迷宫,布有陷阱,会让造假者晕头转向、不得要领,想要照着葫芦画瓢,难上加难。
【图299】清代“清聚福”钱庄票(正)
【图300】清代“清聚福”钱庄票(背)
为应对防不胜防的假票,各钱庄可谓各尽其招,各显其能,勇攀技术高峰。一是提高庄票印版的制版难度,二是提高庄票印章的雕刻难度。如有的票版分割为十余块,要拼接组合才能合成一整体,且正背两面纹饰不同,本身组合起来就有一定的难度。采取这种方式印出的庄票,票面花纹留有拼接的缝隙,而缝隙两边的细部线纹卯眼对榫眼,横竖连接均相吻合,以此确认真假。有时故意在一角留下缺痕以为记。有时故意雕刻两组相同花纹,造成叠印错觉,让人误以为错。有时故意把印版上的一处花纹处理得高低不平,让图案沾色不匀,印出的色彩深浅不一。有时故意在某一个字或花纹处镶嵌一木芯,让印出的图案带有“补丁”的痕迹。此种种有违常规的做法,其目的都是防伪。实在觉着不安全了,就彻底改变面目,换用新的庄票印版(图301),并在票面注明“改换新版”“留神细看”的字样。
【图301】民国时期“和成号”钱庄另一版样的庄票
所用印章,印中带印,精雕加微雕,可用“不厌其繁、多多益善”来形容(图302,为周边刻有回纹及暗八仙图纹的“乐山居记”钱庄印章、周边刻有回纹及缠枝卷草纹的“利林尚记”钱庄印章和财神印章、花押印章、说明印章)。一枚小小的印章,时常会看到一篇上百字的古文,文中某一个字,会故意刻成错别字,以作为真票的依据。有的文字里面还暗藏着钱庄名号和存款数目,就跟密码一样,让人难以破译。一家钱庄有时要使用多枚印章,有大有小,有圆有方,小的印章里面还要加盖更小的印章。印章上的字体五花八门,篆书、隶书、行书、楷书并用,篆书中甚至能看见所谓的“鸟篆”和“虫篆”。有的庄票正背两面盖的印章多达十枚,整个就像披上了一件防伪的外衣。印章分字号名章、人名章、吉语章、日期章、闲章等。有的章还被编上了号,组成一个队列,缺一不可。再就是用一些单纯刻有花草虫鱼的印章,即所谓的“花押印”,作防伪替补。钱版、印章材质多样,有铜质、木质、石质、骨角质等,其中木质的数量最多。铜质钱版所刻线纹交织密集,有立体感,结构齐全,组装一体,严丝合缝,以达到固若金汤的成效(图303、图304、图305、图306、图307、图308)。还有一种是直接把钱庄地址和堂号雕刻在形制规整的竹片上,当庄票使用。其正背两面题写钱额数、号牌数,上浅刻、烙印带有堂号的防伪财神印章,或暗刻带几何图纹的防伪印记(图309)。
【图302】清代和民国时期钱庄用的防伪印章(www.xing528.com)
【图303】民国时期钱庄用的铜质钱版(一)
【图304】民国时期钱庄用的铜质钱版(二)
【图305】民国时期钱庄用的铜质钱版(三)
【图306】民国时期钱庄用的铜质钱版(四)
【图307】民国时期钱庄铜质钱版印样底稿
【图308】民国时期钱庄铜版印制的钱票
民间地方钱庄防伪技术条件落后,搞得是人海战术,拼的是耐性。正如一位钱庄老职员所说的那样,没有别的好办法就多加“栅栏”,即多盖防伪印章。在高密雕刻木质钱版和印章一类的活,多由当地雕刻年画木版的艺人来承担,能胜任这项工作的人,多为此行当中的顶尖高手。为了有别于年画木版,他们把这类活称作“细活”,管干这类活的人称为“细刻匠”。从事这一行当要遵守门规,严守秘密,没有十分可靠的人介绍,不能随便接活(不对外公开)。钱版和印章刻好后,还要郑重其事地贴上封条,表明是没开封、没被使用过的,有待主人前来当面验货启用。民间钱庄这种把简单复杂化、多给自己出难题、以乱取胜的防伪意识,有效易行。有些防伪技能后来也被新式银行采用,如有的银行在采用先进的西方印刷技术的同时,盖印雕刻精细具有防伪性能的印章,如出票人的字号章、人名章等。最为醒目的是财神印章(图310),此印章为地方钱庄的招牌章,是钱业的标志,寓意“招财进宝”“财源广进”“钱业兴旺”。民间钱庄是金融领域的先导,新式银行印制的钱票、票面上那些带有防伪性能的底纹和边纹,有些版样也套用了民间钱庄票的图纹样式,并形成模式,沿用至今。
【图309】民国时期钱庄竹刻庄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